第A04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汽油、柴油价格“两连涨”
揭秘侵华日军细菌战第100部队
我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简明新闻
“山竹”已致粤桂琼三省 155万人受灾4人遇难
能够内部核查的一律不再要求群众提供证明材料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侵华日军细菌战第100部队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人员赵士见在资料库查阅研究相关史料(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简称“第100部队”),一个神秘而陌生的番号。日本侵华期间,这支以“防疫”为幌子的神秘部队研究各类致命细菌并制造细菌武器,无数人遭到残害,无数动物植物沦为实验品,整个东北乃至全国都笼罩在细菌战的巨大威胁中。

如今,恐怖的细菌战已经成为历史,日本侵略者企图极力掩盖的历史真相已经被揭开。我们要控诉侵略者当年惨绝人寰的累累罪行,更要记住当年在如此威胁之下,依然顽强奋斗的同胞。这些同胞见证了第100部队带来的苦难,也为取得抗战胜利而不屈抗争。

一直以来,侵华日军731部队臭名昭著,其大量使用人体进行细菌实验等罪行令人毛骨悚然。研究表明,第100部队作为731部队的“恶魔兄弟”,其恐怖罪行较731部队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侵略者因为担心战败后罪行暴露,战败前夕,日本陆军省命令关东军司令部将所有有关第100部队的资料、器材全部销毁或带走,厂房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战后长春市进行调查的资料中,曾在第100部队中担任过车夫的市民王均说,当时他看到部队办公室门前有人用汽油烧毁数千张照片,烧了一夜还未烧完,很明显是在毁坏证据。

第100部队的残暴罪行不可能被烧尽。吉林省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赵聆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第100部队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当年见证人的多次走访,赵聆实等专家揭开了这支部队一直试图隐藏的累累罪行。

据赵聆实介绍,第100部队遵照日本军部的命令,为了尽早研究、制造出对动物、植物进行细菌战的细菌武器,部队本部及其各支队从建成就投入到紧张的研制工作中。凡是有可能对动植物进行细菌战的细菌,他们都进行反复研究,最后终于确定鼻疽菌、炭疽热菌、牛瘟菌、鼠疫菌、斑驳病等为主要细菌武器。

赵聆实说,第100部队利用大量动物进行实验,却并不是用于真正的防疫,而是为了培养、制造细菌。当时,第100部队在20余栋、1万多平方米的场舍里,饲养了大批动物,其中以鼠和马为多。据战后调查推算,第100部队当时每年繁育、获得的鼠、兔、马等实验动物达几万只(匹)。其中,用于实验的马匹等动物有相当一部分掠夺自中国百姓家庭。

随着研究逐步深入,专家发现了第100部队更令人恐惧的一面:进行人体活体实验。日本战败后,第100部队遗址附近的一些百姓无意间发现了事实真相。赵聆实介绍说,1949年春天,有一些村民到第100部队遗址附近挖马骨做肥料的时候,挖出了人骨,并且越挖越多。村民们还发现了巨大的尸体掩埋场,惨状无法描述。

多方资料进一步证明,第100部队曾把活人当作细菌实验对象。有档案资料记载,第100部队成员、陆军兽医少尉安藤敬太郎证实,曾亲眼看见把活人当作豚鼠做实验。战后,第100部队的陆军兽医大内保、西村武志等人向驻日盟军司令部揭发第100部队长官若松有次郎进行人体活体实验。现存美国的“A报告”和“G报告”,更是以生动的图文记录形式,直接指出第100部队曾用人体活体进行炭疽菌和鼻疽菌效能实验并进行了残忍的活体解剖。

据《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一书记载,日军曹长(上士)实验员三友一男供认,他在第100部队里参加了用活人做细菌感染或毒物药杀实验。一些人是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服下了掺在食物中的实验毒药,每个人都被要求多次食用这些有毒食物,以供三友一男等人观察。三友一男证实,为了保密,用作实验的人在实验完成后都被采取注射有毒物质等方式杀害。

实施细菌战,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手段。据刘龙等专家介绍,现在发现的档案资料证明,第100部队曾在海拉尔等地进行过野外细菌试验,还曾参与过在诺门坎战役中向苏军投送包含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菌等溶液和细菌弹。当时东北一些地方发生的鼠疫,也被证明与第100部队有关系。

在被侵略者践踏的东北,无辜的平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士都成了细菌战的受害者。在如此苦难和威胁中,中华儿女依旧顽强不屈奋起抵抗。杨靖宇、曹亚范、魏拯民、周保中、赵尚志等抗日名将和无数抗日战士、志士,用不朽的抗争、伟大的牺牲让日本侵略者始终不得安宁并最终让这群野兽走向了覆灭。

“今天我们研究第100部队的累累罪行,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当年细菌战的恐怖后果,记住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永远无法抹除的历史污点。以史为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知晓这段历史,更加热爱和平,更好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赵聆实说。

(据新华社长春9月1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