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五里岭上秋梨香
新华区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鲁山县食药监局 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我市数控工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从单纯购物到综合消费
叶县摇号分配654套公租房
培植草莓苗 技术变财富
舞钢市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巡查
今日天气
贯彻《条例》新要求 注入发展新理念 担当社科新使命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8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贯彻《条例》新要求 注入发展新理念 担当社科新使命
——市社科联主席裴秋德就贯彻《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答记者问
 

今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市社科联成立30周年。9月10日,市社科联主席裴秋德就《条例》的颁布实施、我市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等相关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裴主席,《条例》的颁布实施对社科普及工作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是吗?

答:是的,这是我省社科界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社科普及工作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社科普及工作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制规范、资源缺乏整合、工作开展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以及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社科普及设施严重匮乏等问题,通过立法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对于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条例》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法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富有地方特色。《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河南省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大大推动了社科普及工作。

问:正如您所说,社科普及是社科联的重要工作,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社科普及?

答:依据《条例》规定,社科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也就是说,社科普及的方式是面向公众,要使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公众更要积极自觉地“参与”,这就要求社科普及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便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

问:《条例》对社科普及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有什么特别规定吗?

答:《条例》明确规定: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要增强党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领导的政治自觉性,坚持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工作制度,主动争取党委的指导和支持。各级党委也要把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

问:为保障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条例》对各级人民政府做了哪些硬性要求?

答:《条例》做了如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投入,将社会科学普及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社科普及工作正常开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统筹,推动人才、成果、场馆、设施等社会科学普及资源的整合共享。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现有的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展社科普及活动。

问:对于社科普及工作,其他组织管理部门有什么责任?

答:《条例》明确要求,国家机关,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等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组织职工重点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等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实际、开展理想信念、人文素养、法律知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安全常识等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重点开展睦邻友善、尊老爱幼、移风易俗、健康生活、家庭美德、反对邪教、破除迷信等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条例》也明确规定了其他许多相关单位应当开展的社科普及活动。

问:在社科普及工作方面,《条例》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什么要求?

答:《条例》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建设社科普及场馆、设施,或者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开展社科普及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社会科学普及事业进行捐赠,捐赠者依法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问:社科普及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我市社科普及工作成效如何?

答:社科普及形式可以说灵活、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大家可以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媒介传播社科知识;可以编写、制作、出版社科普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可以利用场馆、常设展厅等公共场所和历史人文资源,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可以举办社科讲座、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宣讲、咨询、展览、演出以及各类知识竞赛等。

对我市而言,多年来,市社科联不断探索社科普及新途径,积极盘活各类社会资源,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社科刊物等,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九月的第三周还要开展全市社科普及周活动,集中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的社科普及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顶山精神。重点在全市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中原大讲堂·平顶山讲堂”活动;重心下移,扎实开展“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目前,我们已做好规划,要重点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这一目标要求宣传贯彻到乡镇、社区、学校。

总之,《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今后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学习、维护、践行《条例》,以社科建设的高质量,推动我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孙聪利)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