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仰 望 星 空
志勇,照片还在,你也还在
生态扎龙 魅力鹤乡 新华社 发
与扇共舞
孝是心中一盏灯
想 起 旧 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8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扇共舞

 

●陈鲁民

夏日炎炎,热不可耐,小扇子便有了大用场。没有空调、电扇之时,扇子绝对是夏天的主角,恨不得一人一把,用以驱走酷热,带来凉意,是故,扇子别名又叫“凉友”。

扇子最早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后来才慢慢地从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转变成纳凉的生活用品。扇子原由羽毛制成,后来种类越来越多,包括羽毛扇、芭蕉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

历史上最出名的是诸葛亮的鹅毛扇。人家都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却是扇子一摇,便有锦囊妙计。由此,后人又把那些足智多谋专门给人出谋划策的人称为“摇鹅毛扇的”。瓦岗寨里的徐茂公、梁山上的吴用、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李自成帐下的牛金星、洪秀全倚重的洪仁玕等,都是此等人物。

当然,声名在外的还有《西游记》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大可小,有真有假,威力无穷,变幻莫测,让唐僧师徒吃了不少苦头。最后还是孙猴子巧施妙计,钻进铁扇公主的肚里,才算逼她交出了宝扇,扇灭了八百里火焰山,打通了取经之路。

扇子有多种,但也不能乱用,什么人用哪种扇子是有说头的,要和自己身份相符才好,否则会被人笑话。军师谋士要用鹅毛扇,摇着摇着点子就来了;咬文嚼字的书生文士惯用折扇,十八相送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一人一把折扇;躬耕田野的乡下老农多用蒲扇,因其价廉结实;悠悠逛逛的小巷闲人喜用芭蕉扇,图它轻快随意,携带方便;娇滴滴的大户贵妇小姐则专用团扇,若扭捏得法,可徒添几分姿色,瞧那林黛玉用扇子把小嘴一遮,万般风情就呼之欲出了。

不仅如此,旧时用扇子的动作和部位也有讲究。儒雅文人,扇起扇子来多在胸前,动作很小且文静洒脱;武夫兵将大都性格粗爽,动作幅度大,一般多扇腹部,即所谓“文胸武肚”;做奶妈保姆的,坐在那里,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扇腿肚子,怕风大凉着孩子;当差役的仆属,跟随官员身侧,唯唯诺诺,用起扇来常是一半扇给主人,一半带扇给自己,不敢只顾个人。

扇子也是诗人们的最爱,与之相关的佳句不少。汉代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构思奇妙。唐代白居易《白羽扇》曰:“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意趣清新。宋代李石《扇子诗》曰:“冷热衰盾之日,清和夷惠之风。天运自有常度,世态人情不同。”朴实本真。最有名的自然还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至今仍广为传诵。

现如今,平时最喜欢拿扇子的大约有这几种人,一类是说书先生、相声演员,那是演出道具;还有一类是下棋的、书画家,大概习惯使然。再就是广场上跳扇子舞的大妈,整齐划一,虎虎生风,“婉若游龙,翩若惊鸿”,俨然闹市一景,不无别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