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念长风先生
春月(山水画)
闲 说 菖 蒲
善待麻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长风先生

 

□蒋军辉

年初,《文艺报》上登载了一篇陈丹晨先生的文章,标题是《怀念诗人马长风》,记述了他与长风先生交往的一些琐事。其中有一点,是说他现在仍然保存着长风先生给他写的五封信。陈丹晨先生今年已近九十高龄了,却至今记着叶县的这位老诗人,并撰文纪念,此种情怀,让我感动。

我是地地道道的叶县人,长风先生的老乡,对先生的名字早有耳闻,最初的印象是曾经看到他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红薯立过大功劳》。写的是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以红薯为生的艰苦日子。先生的语言很朴实,很感人,日子困苦,但并不悲伤,也不抱怨,字里行间还透出一种乐观的情绪。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托人打听,知道了长风先生的一些事情。原来他曾经在郑州市文联工作,是河南有名的诗人,与徐玉诺、冰心、苏金伞、南丁等文学大家都有来往,只是因为拜访过胡风,被打成了右派,入狱多年,后来才得以平反。此后,我经常在报纸上见到他的文章,但没有见过先生本人。

2010年的某一天,《三月》杂志编辑黎筠老师见了我,谈了长风先生的一些事情。我这才知道,长风先生已于2004年去世。我那时在学校教书,地处偏僻,信息不灵,对此事并不知晓。黎筠老师将她编辑整理并得以出版的《长风文选》50本交到我手里,嘱咐我说,马老师去世了,可是许多人都记着他。现在,马老师的书出版了,你把这些书赠送给那些真正喜欢文学的人。

凡是叶县人,只要提到马老师,不用解释就知道说的是长风先生。接了这个任务,我很慎重。在送书的过程中,我慢慢了解到,叶县有许多喜欢文学的后辈,都见过长风先生,受到过先生的指点。在他们的回忆中,先生学识渊博,为人宽厚,对待后学者,鼓励多于批评。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叶县的文学氛围很浓,并出现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还有一些文学青年,在先生的帮助与提携之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很好。

2014年的时候,长风先生的亲戚、叶县高中退休教师侯喜凤,组织了一个“长风先生逝世十周年追思会”,我也参加了。当时会场去了很多人,都是和先生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回忆与先生相处的生活点滴,许多人止不住语言哽咽,甚至落下泪来。我在那时,才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长风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陈丹晨先生在文章里,提到长风先生背《离骚》的故事。长风先生在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坚持背《离骚》,由于白天时间多是劳动,读书的时间主要是在夜间,有时甚至读到半夜。先生年事已高,背会这篇非常拗口的文章并非易事,但他还是凭着自己的热爱与毅力,用了23天时间,将这篇文章完全背会了。这篇文章,我在当年拿到《长风文选》的时候,也读过,印象颇深。现在,陈丹晨先生重新提起,我又回忆起这篇文章的内容,仿佛看到一个身材瘦削的老头儿,在昏黄的油灯下,朗声读书的情景,心里止不住一阵潮湿。

我和先生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我感觉我很了解他,我把他当成未曾谋面的长者与老师。敬仰其为人,追随其思想。日里夜里,那一本厚厚的《长风文选》就是我与先生交流的媒介。先生蒙受冤屈多年,在本是最灿烂的年龄身心受到伤害,可是在他的文字里看不出半点牢骚与抱怨。平反之后,他重新拿起放下多年的笔,以昂扬的激情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为人为文之精神,让人敬佩。今年是长风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是陈丹晨先生的文章打开了我的记忆,让我回忆起与先生相关的那些片断往事。文人要有文人的气节,要正直善良,要乐观坚强,还要坚持读书、勤奋写作,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是我从长风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