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 条 河 的 重 生
回 家
眼中之秤
七月祁连山:绿波荡漾牛羊成群
失去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我家的故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中之秤

 

◎刘万增

为了准确衡量眼睛里的众生相,先辈们创造了很多词汇,褒义的如可爱、漂亮、慈祥等,贬义的如凶恶、阴鸷、呆板等。回溯一下历史,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阮籍的目光应该是非常挑剔的,人的情趣之雅俗在他那里有极不相同的待遇。《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看见了吧,这就是“竹林七贤”之首阮籍的做派,他用以品评人物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眼神,穿越千年时空,沉淀成魏晋风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与之相融共生的魏晋玄学,也和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一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峰。

“诗神”苏东坡给人的感觉似乎生来就是一个乐天派,这个大胡子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段子,这里讲一个他和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佛印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呢?”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看,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苏东坡怀着一较高下的心理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我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对苏东坡说:“我在打坐时,我用我的法眼看到学士是如来。”

苏东坡回家后,洋洋得意地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说:“兄长,你输得实在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么,修行期间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反映。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你也是如来。”

这个故事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普遍性,现代心理学称之为“投射效应”。这里毋须讲那么多专业的理论,但坚持用阳光的、积极的、向善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大约总是不会错的吧?

放眼近代史,曾国藩的相人术称得上独步天下,而下面的这个故事最为大家所熟知:李鸿章曾带三人去拜见曾国藩,请他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未归,李鸿章就让三人在厅外等候。

不久曾国藩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可靠,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惊奇,问是如何看出来的。曾国藩笑道:“我刚才散步回来,走过他们身边时,看见左边那位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成实在、小心谨慎的人;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曾国藩讲了自己相看的结论,也讲了得出结论的原因。若是再稍加引申一下,我们不得不说是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成就了他的这套本领,这一点应该是我们最需学习的地方。

归纳以上三个故事,大体可以梳理出称量人物的三个层面:率情任性——推己及人——见微知著。你眼里的别人究竟有多重的分量,试之于这三者,想来应该就能得出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判断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