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制
3上一版  下一版4
 
立足创新谋发展 开创检察新局面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郏县人民检察院围绕文化、主业、民生聚力创新,为推动形成蓬勃发展之势、人文和谐之气、干事创业之风打下坚实基础——
立足创新谋发展 开创检察新局面

郏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万春(前中)到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调查走访。 卢拥军 摄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通讯员 牛彩 任一鸣 贾光普

●新闻背景

郏县检察院“马俊欣工作室”被市总工会授予市级“优秀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6月15日上午,授牌仪式在郏县检察院举行。

郏县检察院是我市检察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荣誉的背后,是上级领导部门对郏县检察院立足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肯定。

郏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万春说,谋发展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关键,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荣誉,真正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检察机关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宣传检察工作的“大篷车”,打造成党组决策的智囊团、检察工作发展的“加油站”,打造成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提升郏县检察形象的硬名片。

近年来,郏县检察院以“马俊欣工作室”为引领,激发广大干警创新激情,凝聚发展动能,增强干事活力,以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应对困难挑战,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近日,记者到郏县检察院采访,了解该院创新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郏县检察院马俊欣是享誉全国检察系统的模范检察官,在他身上体现了新一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着全院干警勤于学习、善于实践、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2017年以来,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认为,新时代,检察事业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肩负新的使命。因此,要使检察工作展现新作为,必须进行创新。创新,才能使检察事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为破解新时期检察工作难题,激活发展动力,铸就检察品牌,全面提升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该院把2014年成立的“马俊欣工作室”进一步打造成高质量服务新时期检察工作、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郭万春对记者说,郏县检察院在创新工作上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加强文化创新,凝聚精神动力;聚焦主业创新,增强监督实效;围绕民生创新,树立检察形象。

A

加强文化创新

凝聚精神动力

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上,郏县检察院获得全省检察文化建设先进院称号。

据了解,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156个基层检察院中评出8个文化建设先进院,郏县检察院是其中之一,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检察院。

郭万春说,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的灵魂,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源泉,要使检察工作实现新跨越,必须打造独特深厚的检察文化,使检察文化在实现高素质队伍、规范化业务、高效率事务中发挥原动力作用。

通过一系列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举措,郏县检察院收获了令人瞩目的累累硕果,进一步擦亮了郏县检察品牌。

具体来说,郏县检察院文化建设可归纳为12个字:环境文化、榜样文化、团队文化。

——打造环境文化,丰富教育新载体

确立检察文化理念。该院在积极践行检察职业道德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了“海纳百川、尚法明理、唯正行止、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博学、明德、尚法、笃行”的院魂,“忠诚、敬业、担当、创新”的院训,大力弘扬“知青精神”“红牛精神”“眉山精神”“汝水精神”“翠竹精神”“松柏精神”等6种精神,着力加强干警的理想信念教育。

建设检察文化阵地。该院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荣誉室、院史室,改造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

打造检察文化长廊。该院在办公楼1至5楼大厅,围绕“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官职业道德,用15幅栩栩如生的石雕,记载了秦朝以来我国法律文化的特点和检察制度的历史变迁;用50余幅名人名言壁画和标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察职业道德和法治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干警的文化素养。

荣誉室、院史室等文化活动场所成为该院干警思想教育和检察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引导大家以史为鉴、以荣为尊,传承检察文化、弘扬检察精神,进一步提升对检察工作的忠诚度、荣誉感和使命感。

——打造榜样文化,传递检察正能量

学习身边先进典型。该院结合身边先进典型——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马俊欣,组织全院干警向他学习,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检察事业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为民执法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持原则、认真执着、公正执法的职业操守;学习他知足感恩、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学习他热爱生命、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干劲,全院上下形成了向先进看齐、无私奉献干工作的良好氛围。

发挥班子示范作用。该院党组提出“一个整体一条心、一个班子一个音、一个领导一面旗,一个成员一盏灯”的思想理念,为干警树立了榜样,当好了标杆,从而形成了全院一盘棋、齐心协力抓工作的良好局面。

该院领导班子成员努力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办案、带头自律。凡要求干警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哪里有困难,领导班子成员就出现在哪里;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不为情所惑、不为钱所迷、不为权所动,紧密团结,迎难而上。

在榜样文化的引领下,该院涌现出了荣立一等功的张恩俊、全省先进工作者石绍永等一批优秀干警,检察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打造团队文化,凝聚干警精气神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该院推行全员目标管理,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严格的季度初评、半年小评、年终总评的百分考核制。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新任书记员、科室内勤岗位培训,对新进人员、新任中层干部进行岗前任前培训。与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基地,选派干警进校培训,邀请专家来院讲座,提高干警综合素质。

丰富干警文化生活。该院充分发挥检察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干警创作热情,组织拍摄微电影《温度》并获得省首届法制微电影视频类一等奖,微电影《乡槐》荣获首届平安河南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三等奖和最高检扶贫领域专题警示宣传教育基层行优秀作品奖,原创歌曲MTV《生命的赞歌》在全国音乐核心刊物《歌曲》上发表并荣获首届检察歌曲原创作品征集优秀奖。

在创新文化的指引下,该院干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集聚了前行的力量,激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该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郏县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石绍永说,检察文化建设的强力推进,提升了该院的软实力,同时团结了力量、凝聚了人心,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B

聚焦主业创新

增强监督实效

今年3月28日,郏县检察院与县法院、环保局、林业局联合建立的“复植补种”司法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郏县眼明寺森林公园举行。

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资源公益诉讼职能,不断完善生态修复司法机制,保护绿水青山,郏县检察院在全市检察系统率先建立了“复植补种”司法教育基地。

基地的建立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打击环境犯罪与生态修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重大实践,旨在严厉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并对生态环境进行良性修复。

郭万春说,创新引领发展,对检察院来说,创新的过程中要深耕主责主业,具体来说就是补齐监督短板,在完善办案方式、手段、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坚持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增强法律监督工作的综合效果。

郏县检察院立足主责主业搞创新、抓监督、促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规范涉黑涉恶办案机制,推动专项斗争深入开展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精神,依法、准确、有力惩处黑恶势力犯罪,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保护伞”以及“软暴力”等犯罪,郏县检察院着眼于规范涉黑涉恶案件办理程序、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打击效果,创新出台了《关于建立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办理机制的意见》,从4个方面采取措施,规范涉黑涉恶案件办理。

加强诉讼监督。认真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能,对仍需补充侦查、作出不捕决定和退回补充侦查的,制作法律文书时,围绕补什么、为什么补、怎样补等内容逐条列明,并及时提醒、督促侦查机关开展补充侦查工作。

明确工作重点。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点审查5项内容,对恶势力犯罪着重审查6项内容,依法作出批捕或不捕决定。围绕审判,全面审查黑恶势力犯罪事实、证据,并重点审查是否存在遗漏罪行、遗漏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职务犯罪线索等情况。

细化工作要求。对立案侦查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致人伤残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恶势力犯罪和多次实施“软暴力”犯罪等5类案件,明确要求侦监、公诉必须提前介入。

强化深层次打击。对在审查起诉中,发现公安机关遗漏的应当移送审查起诉的同案犯罪嫌疑人,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直接提起公诉。同时,铲除黑恶势力根基,全面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犯罪的经济基础。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创新观护帮教无缝衔接模式

郏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繁重。对此,郏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创新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无缝衔接模式,拓展工作内涵,从时间上、空间上、人员上、内容上实现未成年人保护的立体化、全方位、全覆盖,收到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设立流动心理健康服务站。该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创新成立了全省检察机关首个校园流动心理健康服务站,覆盖全县15个乡镇中心学校,并聘请43名心理咨询师,组建心理咨询人才库,通过预约与巡回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有助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心理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校园流动心理健康服务站是该院坚持案前预防与案后挽救有机结合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工作对象由点到面、工作方法由惩到教、工作格局由散到聚有积极作用,是未成年人法制心理教育和社会化犯罪预防矫正的一个新平台。该院依托校园流动心理健康服务站向各中小学校发放授课光盘,以学校为单位播放,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印制分发安全防范手册、假期安全须知等资料,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联合教育、交通、水利、消防等部门,加大对假期期间容易发生车祸、溺水、火灾等事故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

——创新公益诉讼监督模式,守护绿水青山

2017年7月1日,公益诉讼工作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郏县检察院结合县情和工作实际,坚持以打击危害环境资源类犯罪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法,采取4项措施逐步推动公益诉讼工作深入开展。

设立监督机构。该院设立郏县检察院驻郏县森林公安局检察官办公室,探索细化联动工作机制,统一执法标准,规范司法行为,形成打击犯罪合力,维护生态环境。

强化资金管理。该院联合县法院、林业局,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设立“复植补种”公益诉讼返林资金专项账户,实现资金有处放、使用有规范、监督常态化,有效防止补种资金收缴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等乱象。

建立教育平台。该院联合县法院、林业局、环保局在眼明寺森林公园设立“复植补种”司法教育基地,一方面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森林资源类犯罪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被告人采取“复植补种”等措施修复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恢复森林资源原有的生态容量和生态功能。

健全工作机制。该院与县法院、森林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规范涉林违法犯罪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办理机制的意见(试行)》,就涉林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程序、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时机、“复植补种”资金的执行以及检察监督职能等作出详细规定,着力推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2018年,郏县检察院办理了全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出的诉讼请求全部得到法院支持。

2017年6月15日至6月17日,张某某等五人取得采伐一百株杨树的许可,但张某某等五人滥伐杨树一百五十一株,共计活立木蓄积37.104立方米。

郏县检察院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认为张某某等五人的行为涉嫌滥伐林木犯罪,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承担恢复林木的民事责任。

该院于2017年11月29日立案审查,并迅速启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机制。后该院分析研判,并实地勘察、取证林木受损状态。为保护林业资源,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该院报请省、市两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依法向郏县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庭审中,郏县检察院指派公诉人员出庭支持起诉,并就案件基本事实,滥伐林木行为造成的社会公共利益损失,五名被告人应承担的刑事、民事责任等焦点进行了充分的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最终,张某某等五人受到了刑事附带民事的判决。

该案的办理,不仅严厉打击了滥伐林木犯罪的行为,而且对凸显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工作中的主体资格、宣传公益诉讼职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我市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推进智慧检察,率先完成“三远一网”建设

建设智慧检务体系。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检察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因此,该院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启动“三远一网”(远程提审、远程庭审、远程送达和检察工作网)建设。

郏县检察院的“三远一网”于今年5月底建成。远程庭审系统是集语音、图像、文字、数据通信为一体,实现音、视频和数据双向传输的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可在不同场所实时观看、指挥庭审活动,与公诉人交流信息。在检察工作中,可为检察机关提供远程出庭、庭审指挥、同步录音录像等功能,全面支持公诉人在法院的庭审过程。

目前,该院“三远一网”已投入运营,智慧化办案既提升办案效率,又确保办案质量,对“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郏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贾鲁伟说,要做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就要发挥主动性,善于应用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科技,积极培育检察监督新动能,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C

围绕民生创新

树立检察形象

“赵西村党建精准指导,一村一检凸显成效。”5月16日,薛店镇赵西村两名群众代表为郏县检察院送来了这样一面锦旗。

赵西村是贫困村。自今年4月全市检察机关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调研、大宣传”活动(简称“五大”活动)以来,郏县检察院在全县开展以“知民情、解民忧、护民安”为主题的“一村一检”检察官派驻活动。

派驻赵西村的检察干警认真宣传党纪、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村民解决法律问题,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加强党建工作指导,指导村党支部开展好党员主题日活动,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郭万春说,为使“双提升”工作实现新跨越,郏县检察院结合“五大”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推行检民联系“三个一”制度,即“一村一检、一企一检、一校一站”,通过在乡村、企业、学校挂牌设立检察官联系服务点,公布检察机关职能职责,与群众进行点对点联系、线对线宣传、面对面解惑。

——落实“三个一”,推动“五大”活动开展

自“五大”活动开展以来,郏县检察院全体干警分成4队,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分赴全县377个行政村、131家企业、50所学校等地方开展活动。

“一村一检”就是实现检察工作下沉。包村干警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涉检矛盾排查、涉检信访接待等工作;向村民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惠农富民政策;深入农家、田间地头,与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面谈心,收集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了解掌握所在村的矛盾纠纷隐患,协调指导化解矛盾纠纷;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力所能及地为基层、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做好上情下传、下情上达、联络协调工作,把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把群众的诉求反映给组织。

“一企一检”就是建立检企联系机制,切实打通检察机关服务非公企业“最后一公里”。该院按乡镇、企业园区分类建立联系点,搭建检企对接服务平台,构建常态长效服务机制;建立定点联系,提供常态化、针对性的定向服务;对非公企业案件,在申诉、受理、审查至起诉等环节给予优先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诉累。

在“零距离”服务非公企业的同时,该院提出“保持距离”来规范履职行为,坚持对企业交往要清,构建“亲”“清”的新型检企关系,为全县非公经济加快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一校一站”就是依托在全县各中小学设立的流动心理健康服务站,配备图书、电脑等文化娱乐设施,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检察官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和道德法治教育。截至目前,该院已有32名干警与57名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长期帮扶。

“三个一”制度实施以来,该院已走访行政村326个、企业113个、学校50个,发放宣传册12500余份、检察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格)121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60余次,为企业解决问题11件,走访群众12000余人。

——关注群众期盼,创新便民利民措施

该院立足检察职能,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心和期待,主动延伸检察服务触角,全力搭建检察机关服务联系基层群众的连心桥,让检察工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

该院利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手机客户端)以及热线电话等平台,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进一步提升检察工作的亲和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据统计,“五大”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共接待来访群众80余人次,通过网络或电话为群众答疑解惑100余人次。

郭万春说,郏县检察院将执法为民的理念贯穿检察工作始终,树立检察形象,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探索具有郏县特色的检察工作方法。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