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模义务劳动
益母草成了邵庄村致富宝
发挥优势 打造一流尼龙产业集聚区
宝丰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9亿元
推动企业党建和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绿了荒山头 富了贫困户
石龙区提档升级城区公厕
2018中国(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新华区住建局将执纪监督下沉到工地
比亚迪副总裁来我市参观考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了荒山头 富了贫困户
——古稀老人刘大国26年坚持开发荒山2000余亩
 

一位古稀老人,咬定青山不放松,26年如一日,吃住在山野,持续开发荒山2000余亩,连片建设荒山扶贫基地1000余亩。如今,他承包的2000余亩荒山座座披绿装,帮助64户贫困户年增收60余万元,吸纳8户贫困户长年在他的扶贫基地里务工。他就是鲁山县下汤镇新街村村民刘大国。

1992年,开着小四轮拖拉机在周边省、市卖煤为生的刘大国,决定结束在车轮上颠簸的生活,返回家乡承包荒山种果树。他先后投资70余万元,在鲁山县下汤镇新街村、叶庄村承包荒山2000余亩,每天领着雇来的村民挖树坑、种果树、植树篱、架电线,建起了果园种植基地。果树种上后,他就把家当搬上了山,树底下长草了他就除草,树苗旱了他就雇人拉水浇。深秋,果园的地上落叶和枯草铺了厚厚的一层,他带领着工人翻地、挖沟槽、埋枯叶。5年后,他栽种的20000余棵优质品种杏树、桃树进入盛果期,年收益20余万元。2008年,因基地里的桃树、杏树老化,经济效益下滑,刘大国便进行果树品种更新,改种薄皮核桃。十年磨一剑,如今,刘大国的果园已经培育、栽植香铃、西扶、东林、露仁等8个优质品种薄皮核桃16000余棵,每棵核桃树树干直径已有碗口粗。人勤地不懒,由于水肥充足,管理精细,他栽的核桃树棵棵枝繁叶茂。乡邻们每每问及刘大国种果树的技术要领,他总是笑眯眯地耐心传授:“种果树和种庄稼一样,一水二肥三管理。地不诓人,土地是最讲良心的。人在地上投入多少,收获就有多少。”

刘大国在建设果园种植基地的26年间,只要听说哪里有果树新品种,经济效益好,不管路途有多远,他都要亲自去引进回来试种,然后再在自家山上大面积种植。为此,他自己开辟了27亩的苗木培育基地,培育核桃、杏李、油桃等果木,每年自己栽点,剩余的分给乡亲们栽种。他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啥,我先富裕了,还要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为让乡邻和自己一同种果树致富,10余年来,他先后免费为127户群众提供薄皮核桃种苗10万余棵。在他的带动下,仅下汤镇就发展薄皮核桃种植3160亩。有64户贫困户通过他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现在已经依靠种薄皮核桃每年净收入6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10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原粮食系统转岗职工王军是刘大国的邻居,两口子每月收入不多,还要供读大学的女儿,生活艰难。刘大国就动员王军夫妻二人搬到他的果园里去住,并让他们无偿使用果园养土鸡,赚钱供学生。如今,王军在“杏春园”果园种植基地养鸡7000余只,每只售价85元,供不应求,每茬净盈利3万多元,家庭也由此走出了困境。

鲁山县团城乡的单身老人王鲁生、下汤镇智障人员崔砖头,都是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差,生活艰难。刘大国就把他们收留在果园里,16年来除供给吃穿外,还按照每月800元的标准发给他们固定工资,使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刘大国已经71岁了,他每天天不亮就到果园里除草、修剪、嫁接、喷洒农药,他从没有对人说过生活苦、干活累。学业有成、在外工作收入颇丰的子女劝他不要再侍弄果树时,他总是说:“每天不干活就觉得身上不得劲儿,特别是看到别人受苦时,心里就不是滋味儿。要趁着政策好,自己还能干得动农活,多带动几户贫困户脱贫。”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南向阳)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