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鲁山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鲁山县组织宣传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疏浚
鲁山县拉网式清查保驾护航
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2018年“牛郎织女”纸鸢(风筝)节启动
一位守陵人的承诺与坚守
县纪委监察委开展专项督查
《鲁山年鉴(2017)》出版发行
招商引资
“四棵树”杯民间传说、 故事征文大赛表彰会举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守陵人的承诺与坚守

 

“我只是尽些绵薄之力罢了,想让孩子们知道烈士们是怎么牺牲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愿意在这里坚守下去,让烈士们魂归一处,安息在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让后人追寻他们的足迹,敬仰他们的灵魂。”近日,范钦宪说起了守护烈士墓的感想。

范钦宪是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村民。2006年,当地政府将埋葬在鸡冢村的8位红军烈士的坟墓迁到该村新建的团城乡烈士陵园。同年,范钦宪向乡政府“毛遂自荐”,义务守护烈士陵园,并把家搬到了陵园旁,从此成为义务“守陵人”。

最初陵园里仅安葬着8名无名红军烈士,之后范钦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奔波20多个地方,寻找散落在民间的烈士遗骨,又把20名烈士遗骸请进了陵园。范钦宪说:“我之所以为这些烈士守墓,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父母一直教育我要报党恩,临终前还叮嘱我不能忘本。”

除了义务守陵,范钦宪还自费买来桂花、月季、菊花、百日红等花木点缀在柏树旁,又买了喷雾器和农药,及时为陵园里的花木治虫。在他的精心看护下,陵园里松柏苍翠,四季常青,花香木秀。范钦宪每天都要到墓地里转一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墓地除草、剪枝修叶、擦拭墓碑。

每年的清明节,都是范钦宪最忙的时候。他把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带着妻子和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女,捧着鲜花,为烈士们献花、默哀、扫墓,这一特殊的家训传承至今。

10多年的时间,范钦宪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守陵上,还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能让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传下去。为此,他自费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打印成彩画,每逢有人过来扫墓尤其是学生来的时候,都会利用这些彩画对烈士们的生平进行讲解。

范钦宪守墓,守的不仅仅是烈士的英魂,更是他们未竟的事业、心愿和精神。

多年来,范钦宪还热爱公益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团城乡老年互助协会于2014年6月成立。协会通过举办广场舞、戏剧文艺汇演、象棋比赛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弘扬了新风正气。范钦宪说:“公益事业无大小、无穷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用尽一辈子也干不完。”2017年春节前夕,他通过下汤镇的爱心人士从浙江募集到200条棉被,发放给贫困家庭,并给予每户100元或200元的救济款。2017年7月,他又募集到上百件秋衣,捐给贫困孩子。

令范钦宪欣慰的是,儿子们很理解他的行为,并持续接力。“我给我的两个儿子交代,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万一哪天不在了,他们要继续守下去。”范钦宪说,“没想到俩儿子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在我守,我不在了儿子们守。不但要守,还要尽我所能把这里建成红色旅游基地。”

这是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他守的不仅仅是烈士的陵墓,更是一种信仰。十几年如一日的操劳,使范钦宪的背看起来有些佝偻,但他忙碌的身影却又是那么高大。

近年来,范钦宪守护的陵园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他也成为烈士陵园的义务宣传员、讲解员。在他的带动下,团城乡敬仰革命烈士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今年2月,2017年度“鹰城好人”评选结果揭晓,范钦宪榜上有名。如今,范钦宪依然戴着一副眼镜在忙碌着,忙碌地做他的守墓人、爱心救助人士、老年互助协会会长……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李佩芬)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