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清明寄哀思
寻曾国藩墓
老有所思
婆婆也是妈
写在清明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婆婆也是妈

 

◎马爱峰

婆婆今年76岁,和大多数农村老太太一样,勤劳朴实、正直善良。她身材魁梧,饭量很大,干活麻利,从不吝啬力气,鼻子上架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一双大而粗糙的手,从来就没有停下过。

公公去世后,婆婆便从农村老家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当时儿子刚刚一岁多,如今已是十五岁的小伙子了。婆婆刚到我家时,我家在五楼,一个人抱着孩子上下楼很不方便,周围没有一个熟悉的人,陌生的环境让她很不习惯。一到周末,她就迫不及待地往老家赶,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她魂牵梦绕的家。一句“到家了——”,从婆婆的口中长长说出,那种气势、那种韵味、那种惬意,只有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婆婆才能体会得到,才能琢磨得透。

老公称呼婆婆是娘,自然而然我也随着叫娘。刚和娘在一起生活时,年轻冒失,说话不注意,一有不如意就对娘指手画脚,少不了与娘磕磕碰碰,娘从来不和我计较,用她的宽容来包容我、袒护我。虽说有了孩子,但有娘照料我一百个放心,在单位里干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经常到处乱跑玩得不亦乐乎。娘在家里留守,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娘逐渐与周围的邻居们相熟之后,就到处夸她有一个孝顺的儿媳,对她怎样怎样好,让周围的老头儿、老太太羡慕不已。有一次娘悄悄地告诉我:“晓玉,你在咱村里出名了。”“咋出名了?”“都知道你孝顺我,比亲闺女还亲,他们都羡慕我。”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娘把我夸成一朵花,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村上人我根本就不认识几个,人家怎么会夸我。十几年的生活,我把婆婆当成了亲娘,娘把我当成她的亲闺女,生活把我们紧紧融为一体。

娘虽然不识字,但教子有方。她姊妹四个,家里穷没让上学,以至于错失了很多出来工作的机会,所以,娘和公公省吃俭用拼命供养几个孩子上学。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是大哥,老公也是中专毕业,两个小姑也都是文化人。村里人都很羡慕娘,儿女有所成就,并且个个都孝敬娘。我嫁给老公也很知足,他优秀,是娘教育的好儿子!

娘的视力极差。她的一只眼底已坏好多年了,另一只做了白内障手术后,也大不如从前。虽然带着1700度的眼镜,但仍看不清东西,仅靠着一点点弱光来做活。她做饭时菜掉了也看不见,在手边的东西还经常找不到,时不时把玻璃桌上的碗、杯子碰倒。我们搬到一楼后,我只要在家尽量不让她做饭,不让她做家务活。她看到我下班回来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忙个不停时,总是心疼地说:“别干了,歇歇吧,别累坏了。”“不干怎么行,又没人替我,地上脏了看着不舒服。”娘也不吱声,悄悄走到院子里择菜去了。有时,她怕弄脏地板,连屋里都不愿进,吃饭都去她的小屋。我多次叫她,她才进屋吃饭。

娘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农村老家,娘是个能人,做衣服、剪窗花、剪喜字,村上无人能比,来到城里后好像英雄没了用武之地,终日感到百无聊赖。我们在学校家属院住,她无事可做,就趁学生放学后在学校里转悠,捡点儿瓶子、废纸、旧书报之类的,积攒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我说过她好几次,但她说闲着无聊,仍捡不误。后来,她又推着小三轮车,在家属院外面的市场上摆摊儿,卖自己做的鞋垫和批发的小风车、气球等。随后,又增加经营品种,去市场上批发了袜子、钥匙链、针头线脑等日用品来卖。遇到阴雨天气,娘又把收集来的破旧衣服糊在一起,晾干后剪成鞋样,用她的老缝纫机哒哒哒做起鞋垫来。哒哒哒……那是娘忙碌的声音,那是娘的心声。伴随着美妙的哒哒声,娘总算是安定下来,不再急着回她那老屋。

娘特别有人缘。每次回家小住,村里的叔伯大娘前来串门聊天的不断,家里很是热闹。娘也毫不吝啬,把带回来的好吃的分给大伙儿吃。小娃娃们就爱在娘面前乱跑,蹦着跳着“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娘心里乐开了花,拿着零嘴儿直往孩子们手里塞。曾经有个叫召元的小伙子给娘说:“奶奶,小时候家里穷,没啥吃的,到你家来你给我拿好吃的,我一辈子都记着的。”谁家有困难时娘总会伸出援助之手,村里好多人都爱和娘打交道,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娘。老家的房子没人住,年久失修漏雨了。娘没空回去,邻居新民叔、留保叔和俊臣叔没打招呼就找来工具,爬上房顶修缮。等我们回去的时候,房子已修好如初。前一段时间,娘不小心摔了一跤,脊柱压缩性骨折,医生让卧床休息两个月。召元妈妈听说后,急忙掂着东西大老远地来看娘,她已经近60岁了,平时没出过远门,这次也不知怎么摸到我家,连饭都没吃又匆匆赶了回去。留宝叔听说后也让自己的儿子来看娘。娘有如此人缘,让我着实敬佩,家乡人的朴实也令我感动。

娘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她在四个姊妹中排行老大,外婆经常有病,生活重担全压在娘身上。她告诉我,她14岁就开始去银行跑贷款,给外婆看病。生产队修水库时,娘争着抢着干,不输任何队友。在工地上不识字的娘竟是广播员,经常播一些典型事例,甚至编写顺口溜来鼓舞士气,比如“同志们来打夯啊,吃的馍菜汤啊”“同志们加油干啊,干完早吃饭啊”,起到了很好的加油鼓劲作用。那个年代,菜汤没有油水,根本吃不饱,全靠娘她们的精神食粮——那股不服输的精神,战天斗地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分地到户后,娘连割麦都要跑到前头和别人争第一。即使现在,虽不缺钱,但她连摆个小摊都要和别人争口气,你来得早,我比你更早,你走得晚,我更晚,劝都劝不住。其实我们都明白,娘忙碌了一辈子,已经停不下来了。她只要有事做,就很开心、很充实、很满足。

十几年来,和婆婆朝夕相处,我们早已经形同母女。我的婆婆,我的娘,是勤劳朴实的娘,是坚强如钢的娘,是热爱生活的娘。“轻轻地叫声妈,婆婆也是妈……”娘早已把我当成了亲闺女,我们相亲相爱不离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