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省三八妇女维权暨送法下乡活动在平启动
新华区全力备战棚改安置点核查工作
我市开展客运市场百日集中整治活动
石龙区表彰和睦家庭
趣味运动迎三八
卫东区扎实开展创卫复审迎检工作
“他硬是把艰难的日子熬了过来”
湛河区国税局举办“学雷锋”演讲比赛
@鹰城·春主题视频征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感觉“天塌了”到“俺得帮政府分忧”,邻居称赞邢国义——
“他硬是把艰难的日子熬了过来”

 

一座气派的二层小楼,一处安静的农家小院,透着舒适安详,乍一看,这一切与“贫穷”并不沾边……3月6日,在舞钢市尚店镇红卫村,46岁的邢国义说:“从幸福到贫穷,再到如今生活又有改善,经过这些变故,俺算是明白了,要想幸福必须奋斗。”

十余年前,邢国义在开封一家矿企工作,不菲的工资加上妻子的勤俭持家,经过几年拼搏,他们家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楼,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流淌着幸福时光。

2008年,妻子王改茹生下一个男孩儿,短暂的欣喜之后,邢国义发现孩子比正常婴儿明显瘦弱,去医院检查给了他一个晴天霹雳——8个月大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接下来四处求医的经历打碎了原本平静殷实的家庭,积蓄花光,四处举债,一家人的生活就此陷入困境。

邢国义不愿向命运低头,他一边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一边四处继续为孩子诊治。然而,不幸再次降临——2010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出生,还是8个月大,还是先天性脑瘫。邢国义说:“光为俩孩子治病,前前后后花去了几十万元,这事搁农村谁能承受得了。当时感觉天塌了,我和媳妇都想走绝路了。”

2015年,舞钢市住建局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红卫村,工作队队长陈刚及该镇党委委员王培培了解到邢国义家的情况后,多次走访,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多亏他们为俺指了一条活路。”提起工作队,邢国义满是感激。他决定放弃外地的工作,一边在附近打零工找出路,一边照顾孩子。

陈刚说:“老邢正值壮年,有干劲,又有花生种植技术。我们结合他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意愿,实施精准帮扶。”在陈刚等人的鼓励协调下,邢国义申请了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在村里租了20亩地种花生。随后,工作队又协调有关部门赠送给他一台花生收获机和一台花生摘果机。政策加实干,邢国义的家境悄然间有了起色。

2016年临近暑期开学,驻村扶贫工作队又帮邢国义的大女儿申请了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孩子不仅享受“两免一补”,学校每年还发600元的扶贫救助金。“光顾着自己不算本事,老欠着别人的外账心里不踏实。孩子上学的事解决了,彻底帮俺甩掉了包袱,俺要是再不干出个样儿来,真对不起大家的一片苦心。”邢国义说。农闲之余,他和妻子商量又利用自家院落搞家庭养殖,仅2017年底就出栏生猪40头。“去年受天气影响花生收成不好,可卖花生和卖猪的钱加起来,粗略核算一年3万多块哩,老邢脱贫不成问题。”陈刚说。

邢国义家里还住着另一个羸弱的老人。王改茹说:“这是俺的远房叔叔,70多岁,因为是孤寡老人,再加上聋哑、体弱多病,是红卫村的政府兜底贫困户。”

按理说,邢国义没有赡养义务,可他说:“政府帮俺这么多,俺不能忘本,俺得帮政府分忧。”前段时间,老人家的两间瓦房塌了,邢国义二话没说就把老人背回家,专门腾出一间房子将老人安置了下来,嘱咐妻子做好饭先给老人盛。

“老邢在俺村绝对是这个!”53岁的邻居邢国安对邢国义竖起了大拇指,“他脚踏实地硬是把艰难的日子熬了过来,是俺全村学习的榜样。”

现如今,邢国义的大女儿师范毕业,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工作,家里负担减轻了不少。“找回当初的幸福,俺信心十足。”邢国义说。

(本报记者 杨德坤 通讯员 王宇)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