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春走基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春走基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前走访敬老院、养老中心
新春走基层

(图1)叶县城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本报记者 杨沛洁 摄
(图2)石龙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93岁的元连枝老奶奶(左)和90岁的张桂荣奶奶向记者展示喜庆的挂饰。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摄
(图3)迎接新年新面貌,曹镇乡敬老院王书怀老人为同伴理发。 本报记者 张亚丹 摄
(图4)王集乡敬老院里的老人在健身。
本报记者 田秀忠 摄
(图5) 卫东区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在打麻将。
本报记者 田秀忠 摄
(图6)石桥镇敬老院里的老人在聊天。
本报记者 巫鹏 摄
(图7)氵襄河乡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在打扑克牌。

本报记者 常洪涛 摄
(图8)武功乡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在下象棋。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摄
 

卫东区敬老院:

从现在开始,我们已进入春节状态

新春佳节将至,敬老院中的老人如何度过这个传统佳节?2月7日,带着新春的祝福,记者走进卫东区敬老院了解老人们的生活。

敬老院里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楼道里挂起了火红的灯笼,有老人已在自己的房门上贴上了春联。老人们三两为伴,或在院子里晒太阳,或在棋牌室里打麻将,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叔,咱发的新袄咋不穿哩?”敬老院院长别晓芳在屋门口见到五保老人白战营时说。原来,前两天,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工作人员为敬老院所有五保老人送来了棉衣、棉鞋。“敬老院准备为五保老人每人再买一套秋衣秋裤、一套保暖内衣、一双单鞋,再做一条新裤子,让老人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别晓芳说。

敬老院现住60多位老人,其中五保老人7位。说起在敬老院的生活,来自蒲城街道蒲城村72岁的五保老人韩瑞奇激动地说:“以前跟现在没法比,现在真是过到天上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已进入春节状态。”别晓芳说,2月8日是农历小年,院里将组织开展一场联欢会。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敬老院餐厅精心制定了“春节菜谱”,24名工作人员不放假,陪老人们一起欢度春节。

“上到院长,下到员工,对我们都是笑脸相迎。服务人员一看见我们掂东西,就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帮忙,我们早把这里当成了家,把服务人员当成了亲人,我愿意和他们一起过年。”87岁的刘素贞老人说。

别晓芳告诉记者,院里要求工作人员对待老人要做到五心:爱心、细心、热心、耐心、责任心。该院还与市市直机关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推行“医养结合”,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上午11时许,记者离开时,刘素珍老人在准备小年联欢会的节目《花木兰从军》选段,邢文英老人和其他老人一起练习合唱《大中国》。

敬老院里喜气洋洋,所有人都在为新年的到来而忙碌着。

(本报记者 田秀忠 实习生 毛之成)

叶县城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王乾德:

这里就是俺第二个家

2月7日上午8点多,家住叶县九龙街道的王乾德老人又来到位于叶县城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工作人员如亲人般的一一打招呼。

该中心已经来了几位老人,一位老人风趣地同王乾德打招呼:“又准时来‘上班’了,王师傅。”

“这里是俺的第二个家,能不来吗!”王乾德一脸幸福地说。

的确,自去年12月19日该中心成立以来,王乾德每天必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吃完早饭就过来了。王乾德今年85岁,老伴儿去世,5个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家里冷清,老人爱热闹,没地方去就经常串街头。“现在好了,这里暖和,还能打牌、健身,啥服务都是免费的。”王乾德高兴地说。

该中心主任常文娟说:“老人来这里可高兴了,像王乾德来这里打打牌,坐坐按摩椅,跟着伴奏唱两段戏,一坐就是一天……”

该中心位于叶县城区政通路中段,是城区人口密集地段,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它也是叶县2017年民生实事之一。

记者注意到,书画室、棋牌室、心理疏导室、淋浴间、理发间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该中心聘用8名经过老年护理培训、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服务。同时,县民政局对该中心负责服务监管,以确保服务质量,让城区老人都能享受到安心舒适的服务。

“与传统的敬老院养老方式不同,老人们白天在照料中心生活,晚上回到各自家中,既解决了老人日常生活问题,也避免了独自在外养老的种种不便。”叶县民政局局长杨光照说。

康复训练室内,82岁的徐公英正在康复器材上拉伸胳膊,戴有“日间照料中心”胸牌的工作人员站在一旁认真指导。老人患有肩周炎,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每天做半个小时拉伸训练。“除了做做运动,我还会跟棋友们下会儿棋,娱乐项目多,设施齐全,服务还好,明天我要带上老伴儿一起来!”徐公英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杨沛洁 实习生 许荣光)

曹镇乡敬老院:

除夕的联欢会也准备好了

2月7日上午,湛河区曹镇乡敬老院里温暖而祥和。唠嗑的、打牌的、健身的,各得其乐;更多的是三三两两地晒太阳。

“明天就是小年了,现在就忙着准备过年。”敬老院院长刘小旺说,羊肉、猪肉、鸡腿、蔬菜齐全。

曹镇乡敬老院是个由42名五保对象组成的大家庭,作为当家人,61岁的刘小旺拿出一份长长的菜单:从除夕到大年初七,还有元宵节,从早餐的奶茶开始,水饺、清汤羊肉、羊排烩菜、包子、臊子面……一粥一饭,一汤一菜,安排得井井有条。

“除夕夜的联欢会也准备好了。”刘小旺说,除夕晚饭后,接着开联欢会。大家集中在大餐厅享用糖块、水果,在表彰“三好老人”发奖状、奖品后,工作人员和院里老人自编自演的节目将依次上演,大家吹拉弹唱各显才能。

“过年,只是找借口乐乐。”刘小旺说:“过年才几天?爱还要平时一点一滴积累。”

从2006年到敬老院工作起,刘小旺就一直操心着老人们的吃穿住用。一日三餐凉热搭配,咸淡荤素均衡搭配,早中晚三餐一周不重复。

吃过午饭,刘小旺在院里走着,老人们一路和他打招呼,把他当成了家人。95岁的张祖连在屋里看电视,她说:“刘院长人好,敬老院也好。”

“过年哩,收拾得精神些。”在牌桌旁,王书怀老人在为彭山老人理发,一板一眼挺像回事儿。

每年春节,老人们都愿意在敬老院里过节。王书怀说:“亲戚想接我在家过年,我不愿去,在这里吃好的、喝好的,住得好、玩得好,天天跟过年一样,春节更不能离开敬老院了。”

“昨天,区领导还来看望老人们,并送来了慰问品。”爱心和温暖时时在这里汇集,也感动着刘小旺,“我们是省级模范敬老院,力争建成花园式、休闲式、小康式的和谐家园,让敬老院每天都充满年味。”

(本报记者 张亚丹 通讯员 李向平)

王集乡敬老院的雷领娃:

春节期间的食谱征求了我们的意见

2月7日是腊月二十二,记者来到郏县王集乡敬老院,感受到了一番暖意融融、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

敬老院里,身穿统一样式防寒服的老人,或锻炼身体,或晒太阳聊家常,或围坐在一起下棋、打麻将、玩扑克。一道道饱含风霜的皱纹里,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

在娱乐室,五六个老人手拿茶杯,津津有味地品茶、看电视。娱乐室一角,4位老人正在打麻将。

记者走上前来,对一位年龄较大的老人说:“大爷,你好!今年高寿?在这里生活咋样?”

“俺叫赵双成,今年81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在敬老院已生活了10多个年头。俺这辈子没住过酒店,但听说住在酒店里,吃饭有人做,卫生有人扫,冬有暖气,夏有空调。俺这里,不叫酒店叫敬老院,住在这里享受的待遇和酒店一样多。”

“为迎接狗年春节到来,敬老院为住在这里的48位老人,每人发了一件新棉袄。前天,院里还把圈养的三头猪杀了一头。今天早饭时,李院长还说近两天县、乡领导要来看望我们。”准备出牌的魏随坤老人跟着说。

该乡民政所所长邢言明告诉记者:“目前,敬老院共有28个住室,可同时入住56人,目前已入住48位特困老人。”

记者走进住宿楼一楼的一间卧室,房间里有两张床、两张桌子、两个脸盆和两个暖瓶,墙上安装有空调和暖气片。坐着轮椅准备出门晒太阳的雷领娃告诉记者,他先天性下肢残疾,不能行走。10岁时父母双亡,34岁便住到了乡敬老院,如今他已经67岁了。30多年来,他从头到脚的穿戴,一日三餐到一年360多天的住宿冷暖,全都是敬老院负责。

雷领娃说:“为让我们过个幸福、快乐的春节,县民政局和乡领导专门为我们准备了文艺节目,腊月二十六,赵刘庄戏曲团来演出,腊月二十八,刘庄村秧歌队来。春节期间的食谱,院领导征求了我们的意见,争取让我们吃好、住好、玩好,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春节。”

(本报记者 田秀忠 通讯员 宁建鹏)

石龙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超过一半的老人要在养老中心过春节

大红的灯笼挂满走廊,火红的辣椒喜庆吉祥。2月7日,石龙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一楼大厅内,10多名老人面带微笑坐在椅子上,在“教练”指引下,时而“展翅翱翔”,时而“腾挪推拿”。原来,老人们正在排练节目,准备在腊月二十六“家园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

“在这里居住的老人大多丧偶,内心孤单寂寞,大家都喜欢热闹,平常子女也忙,少有时间过来看望、陪伴。目前统计有超过一半的老人要在养老中心过春节。为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温暖,我们特意请来专业舞蹈老师,创作了适合老人的舞蹈,有手指舞、肢体舞,动作柔和、节奏舒缓,老人都很喜欢。”该中心负责人夏俊丽说。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在东配楼三楼演艺大厅彩排现场,部分老人正在演唱革命歌曲。除了老人自己准备的歌唱节目外,该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家属也纷纷献艺。节目单显示,晚会有22个节目,除舞蹈、诗词朗诵、戏曲对唱、红歌大联欢外,还有互动游戏等。记者了解得知,参加节目的老人共有57名,其中有6人是五保老人。

“现在政策好,看病吃饭不用花钱,天天开心着呢,每周都有人帮俺换洗衣裳。今天上午区民政局又为我们一人买了一双棉鞋,我打算过年时穿。”70多岁的五保老人陈保林说,他从该中心开始启用就住了进来。

石龙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2016年3月投入使用,床位200张,各楼层设有爱心护士站、无障碍通道、阅览室、棋牌室、休闲大厅等。目前入住18名五保老人,加上其他老人共计137名,管理人员21人,护理人员37人,专职大夫3人。“目前,已经把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18名五保老人纳入区社会养老中心实行集中供养,并指定专门科室、专职人员负责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并根据季节变化,为五保老人添置衣物,确保五保老人幸福快乐,安度晚年。”石龙区民政局局长袁东娜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石桥镇敬老院:

除了年夜饭,还将为老人送戏送书

2月7日中午12点多,在宝丰县石桥镇敬老院,吃过午饭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或晒太阳聊天,或打麻将。整洁恬静的小院里,老人们尽享冬日暖阳带来的温暖。

“老韩,最近怎么样?有啥困难没?”见到双目失明的韩全营,该镇党委书记姬军锋急忙上前打招呼。

“吃的、穿的、用的都发的有,平时还有人照顾我,在这里好着哩。”67岁的韩全营高兴地说。

记者在老人的住室看到,两人一间的房间里,空调、彩电、桌子、柜子一应俱全。“敬老院现在有7名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敬老院院长李天峰说,工作人员负责给老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同老人们拉家常,遇到特殊情况,工作人员专门进行照顾。

“吃饭、洗衣不用自己管,棉衣、棉鞋、棉被还都发,每天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在这儿比在家强多了……”今年82岁的陈德安是高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无儿无女的陈德安独自在柴瓦房里生活。4个月前,包村干部把陈德安接到了镇敬老院。

据该镇镇长李长江介绍,院里目前有住室32间,居住了58位老人,除个别残疾者,其余都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特困人员,年龄最大的91岁。

“除民政部门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敬老院重建外,镇里拿出20多万元用于改善居住条件。”姬军锋说,他们还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文艺演出,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当天下午3点半,市区中韩美容院负责人蔡利和员工带着慰问品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通过奉献自己的爱心,让老人们春节更加幸福、祥和。”蔡利说。

“今年春节,我们除了为老人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外,还将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老人送戏、送书上门,让他们的春节更加温暖,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姬军锋说。

(本报记者 巫鹏)

氵襄河乡敬老院的李华强:

穿着新棉衣棉裤过新年

“俩八,要不要?”“俩十,打住。”……2月7日上午10点多,在鲁山县瀼河乡敬老院里,80岁的赵新友与几个老伙伴正在“斗地主”,在冬日暖阳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老赵,你这都啥牌啊,还敢当地主。”在一旁观战的敬老院院长林强说。

“咋不敢当?俺开心就好。”赵新友回了一句,大伙儿都笑起来。赵新友已在敬老院住了12年,是院里的“老人”了。

瀼河乡敬老院建于2006年,目前入住45名老人,最大的83岁,都是孤寡老人和重度残疾者。

“政府已累计向敬老院投资300多万元,各项设施完备,有6名服务员,2名炊事员,全力保障老人们在院里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林强说。

“年货准备咋样了?”记者问。

“都准备好了。米、面、油,粉条、豆腐、青菜,鸡肉、羊肉都买回来了,明天腊月二十三准备弄猪肉。”林强回答。

71岁的李华强穿了一身新棉衣棉裤,“敬老院冬天发了两身棉衣,三双棉鞋,还有保暖内衣,穿上可暖和了。”他说。

记者问李华强是哪一年住进的敬老院,他拿起小马扎,凳腿上写着“2010年7月7日”,“你看,住进来那天俺都记着呢,这都七八年了。在这儿住着美呀,吃穿都不用操心,有病还有人看。”

去年12月,敬老院安装了可视呼叫系统,老人在床上可以随时呼叫服务员。“院里的服务员24小时值班,有情况随叫随到。空调专线也排好了,过完年每个房间都装上空调,让老人们住得更舒心。”林强说。

敬老院里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院里将8间房改造成无障碍房,从床头到门口一直到卫生间都安装有扶手,方便老人出行。

记者从鲁山县民政局了解到,去年以来,民政部门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供养服务机构设施改造和消防安全等,为全县农村敬老院配齐了餐桌和椅子,先后为全县23所敬老院和7所养老院配置了微型消防站。同时,积极争取资金为全县23所敬老院安装监控设施和空调。

(本报记者 常洪涛)

武功乡敬老院的曹景安:

俺以前的邻居都羡慕俺的生活

2月7日,舞钢市武功乡敬老院里暖意浓浓。老人或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或在“楚河汉界”厮杀。

走进敬老院食品库房,一筐筐鸡蛋整齐摆放、十几条大草鱼在冰箱内保鲜,“昨天市里领导刚来慰问拜年,送来了猪肉、米、面、油、粉条、白菜、豆腐及糖果等,今年又是一个‘肥实年’。”该乡敬老院院长陈保全一股脑罗列着年货清单。

据该乡工作人员介绍,敬老院2010年建成投用,对该乡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老人实施康乐养老服务,标准入住容量50人,现居住47人,并按7:1比例配备护理人员。经费来源主要靠上级民政部门拨付,按照现行标准每位老人每年5000元。此外,每季度还向每位老人发100元零花钱。特困供养老人一旦入住敬老院,生老病死葬、吃穿住行用都由敬老院负责。“吃饭有菜谱、看病不花钱,一月理两次发、洗两次澡,现在国家对俺们特困供养老人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年近九旬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王来柱说。

敬老院在院区还专门为老人开辟一块菜地。“院里老人劳动能手还真不少,有会手工编筐的,还有懂种花养花的。开设这块菜地,主要是考虑身体好的老人闲不住,在地里锄锄刨刨活动活动筋骨,还能生产蔬菜供应伙食。”陈保全说。

走进老人们的卧室,无障碍设施、床头呼叫器、房顶消防警报器等应有尽有,“老人身上穿的是统一配发的厚棉袄,床上都是新换的厚铺盖,两人一间晚上相互有照应。”陈保全说。

为确保老人有所养、有所乐,敬老院专门出台规范举措,从院长到护工、医务、财务、炊事,从考勤值班到环境卫生、安全消防等,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制度,确保老人住得舒心、睡得安心。老年人喜好戏曲,他们定期组织戏曲文艺演出,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

临近中午,老人们陆续走进食堂等待开饭。“在院里吃得好住得好,还能和脾气对劲儿的老伙计在一起说说话,俺以前的邻居都羡慕俺的生活了。”在敬老院住了五六年的曹景安说。

(本报记者 杨德坤)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