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技工兴则工匠精神兴
贴心服务
将寒冬里的理解与尊重带到一年四季
点亮蓝领工人的职业荣光
从春运之变说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工兴则工匠精神兴

 

背景

不久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21岁的张志斌击败来自日本、韩国、巴西等国的高手,勇夺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冠军。这份成绩续写了其哥哥张志坤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冠军辉煌,也让两人成为闪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中国双子星。兄弟二人也因此获得了人社部授予的副高职称。

从农家子弟成长为“新蓝领”,以张志坤、张志斌为代表的青年高技能人才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制造迈上中高端水平的生力军。他们扬威象征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势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技工也要把好文化关

庞振江 (平煤股份二矿)

我离岗前曾在单位办过扫盲班、初中补习班、职业高中班,深感文化程度不高是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一大瓶颈。

解除培养大国工匠之难,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一、单位招工应把好文化程度关,为将来培养技师或高级技师打下基础。二、技师或高中毕业生有三至五年工龄,可考职业技术学院深造,毕业后国家承认其大学毕业文凭。评上高级技师者可享受副高待遇。三、企业招聘车间主任、科队长甚至厂矿长等干部,可优先考虑技师或高级技师,让大家知道技师、高级技师一样能当管理人员。四、要提高技师、高级技师的待遇,他们常年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若是福利待遇不高,谁还辛辛苦苦求那个技师或高级技师呢?

改变观念很重要。不要认为干部就高人一等,工人就矮人三分。当今社会,工作只有岗位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技术工人也很光荣。平煤神马集团涌现的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像张伟、白国周、王羊娃等人,不都是从一线工人干出来的吗?

多渠道培养技工人才

崔应红 (鲁山县董周九小)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期,由“中国制造”逐步迈向“中国创造”,需要大批高技术人才。

我们国家之所以大国工匠缺乏,首先是意识问题。虽然政府对技校、职专加大了投入,并且对学生还有优惠政策,可人们已经习惯了名校思维,总认为上不了名校不如不上,技校更是低人一等,所以技校、职专的入学率一直不是很理想。鉴于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舆论上作好引导,帮助大家转变意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别”。企业要提高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让他们享有充分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选择技校、职专。

其次,还要认识到大国工匠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因此,国家、企业要有计划、分层次来培养技工人才。

最后,在做好创新的同时,也要做好传承。能够成为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自然也就成了企业的“宝贝”,要在技术上做好传帮带,让这些大国工匠在技能传授、培养新人方面发挥作用,带出更多的高级技工。

需要员工和企业共同努力

王峰 (河南华拓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笔者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20余年,接触过员工的培训工作,认为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战技术过硬的技师技工,需要员工和企业共同努力。

虽说现有技工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但真正能在生产岗位上耐得住枯燥、肯吃苦肯钻研的并不多。而高超的技能没有个十年八年的精心锤炼,是难以达到的。也有部分技术较好的师傅,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带徒弟,更不会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另外,现在许多企业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目的是鼓励员工多出产品、多完成任务,但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刚学会一般操作技术就去计件挣更多的工资,而不愿在学全、学精上下功夫。就企业而言,过多地考虑人工成本和员工的流动性,不愿花资金和时间对员工进行技能的再培训、再提高也是一个问题。

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

邱利刚 (湛河区马庄街道办事处)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灵魂,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基础,两者都是提高中国产品品质和档次的关键。然而,缺技工更缺高级技工,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不要一味追求高学历,更不要认为职业院校低人一等。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要积极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风气,拒绝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刻,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门、厂门无缝对接,以打造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市场需要的技工队伍。构建培训体系,抓好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在比拼中强化技工能力,同时做好传承和培养。

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多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技能人才,并使其最终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大国工匠。

营造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

张军停 (郏县李口镇)

在世界赞誉中国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中国品牌能叫响世界的并不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背后,是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的紧缺。

“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也日益迫切,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每年都会曝出“万金难求高级技工”的新闻。

近年来,虽然国家倡导加强职业教育,但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与社会人才观偏差,对技工认可度不高、尊重度较低有很大关系。只有把技术工人真正当作推动创新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并且在薪酬、落户、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才能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才能够真正成为时代风尚。

此外,及时对接市场,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校门、厂门无缝对接;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议职业院校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设立“名师工作室”,进行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言传身教。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