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跨越式发展铸就技术硬实力
慈善救助让更多患者受益
流感来袭 做好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更具优势
市疾控中心检验科顺利通过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现场考核
战胜血液疾病 用心延续生命
湛河区卫计委积极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
呼吸道疾病患者多
舞钢市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
孕期胎儿超声检查以5次为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式发展铸就技术硬实力
——记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
 

一根细细的导丝几乎可以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组织和器官;一个直径不到3毫米的穿刺针孔竟是一台大手术在体表留下的所有痕迹;一双极其灵活的妙手可以在体外操纵导丝对身体进行“查漏补缺”,解除隐患;一条条濒死的生命在这高精密尖端技术的操作下起死回生……

这就是介入治疗,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具有“微创、安全、奇效”等特色,发展飞速。在我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 历经了20年的跨越式发展,介入科已成为与医院内科、外科并列的重要的“第三医学”。医院年介入手术量4000余台,治疗的疾病种类涵盖全身“八大系统”,特别是在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开创了新纪元。在市一院过硬的技术实力护航下,鹰城及周边地区众多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跨越式发展铸就技术硬实力

早在1997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介入手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术”在市一院开展。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介入技术正式登上市一院技术发展的舞台,以其“微创、精准”的优势开始了技术创业。

20年来,根植于市一院的技术“沃土”,介入技术从一年几十台手术到如今的4000余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技术实力成为无数百姓认可的名片;其精准、快速、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成为急救治疗不可替代的护航手段。

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急诊取栓,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手术;急诊大咯血、急性肺栓塞、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手术;外伤导致的肝、脾、肾破裂出血的介入手术;四肢血管急性动脉血栓的介入手术;妇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介入手术……在人民生命安全亟待护航的最前线,介入技术成为冲锋陷阵的护航者;在最能体现医院综合救治水平的急诊救治中,介入技术成为当之无愧的保障者。

由于介入手术在急救中的特殊性,忙碌成为介入科医生的常态。无论春夏秋冬、狂风暴雨,无论深夜几点,只要病人需要,介入科医护人员总是“披甲”护航的先锋。他们身穿厚重的“铅衣”,用现代医学影像作“眼睛”,深入血管,追寻疾病的“蛛丝马迹”,最终精准攻克顽疾。在市一院,这样的硬实力来自于医护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是他们悉心钻研、创新探索的结晶。多年来,科室共有6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技术硬实力护航鹰城百姓

大力发展技术,实力护航百姓。市一院介入团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他们在“肿瘤综合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细化领域内不断向深处扩展。在面对复杂介入手术时,这支队伍冲锋在前,深入最危险的“敌人”腹地,杀“敌”无数,低调凯旋,成为多学科诊疗胜利中的“无冕之王”。过硬技术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市一院介入科现有医护人员8位,其中主任医师(全市首位介入诊疗教授)1位、主任护师(护理专业最高职称)1位,科室拥有介入诊疗专业硕士研究生1位,全市青年科技专家3位,医护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5%以上。

科室主任李灵军担任着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市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抗癌协会常务委员。护士长马惠贤是全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获得全市“职工一线技术英杰”称号。科室副主任马恒飞获批美国介入放射学会国际奖学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际介入放射学会奖学金获得者。 (牛瑛瑛 文 李英平 摄)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