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国纪行
书籍传世之难
黄柏寺情结
浮生若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籍传世之难

 

◎刘万增

大约因为目之所及很多,古人便创造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等一系列带有夸张性的成语来形容书籍丰富,这也使得人们很少切身体会到书籍传世之难,而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准确的。

书籍的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被毁当属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大秦王朝一声令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统统被付之一炬,瞬间化为灰烬。熊熊火光里,有些古籍彻底消失,而少数得以传世的则历尽了坎坷。比如现在被奉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论语》,就是因为当年藏在孔子旧宅夹壁之中没被发现,方免遭劫难。此后,毁书之事屡有发生,隋朝人牛弘把秦始皇焚书与赤眉军入关、董卓移都、刘石乱华、周师入郢并列,称为中国古代书籍被毁之“五厄”。隋朝以后的情形,牛弘不可能知道了,而历代一直存续,至清朝达到残酷顶峰的“文字狱”和由此牵连着毁掉无数书籍的史实,想来大家是有所耳闻的。

如果说以上的毁书是直接而公开的,那么下面的毁书则是间接而隐蔽的,而且其危害程度甚至比前者更为严重。这里举《四库全书》的编纂为例:《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工程之一。但在十余年的编纂过程中,清廷为维护其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所谓“违碍字句”的古籍,毁禁的书目达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同时,与清朝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也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南北两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作品则大肆篡改。比如岳飞的《满江红》,就被挖改得面目全非。另外,根据一些近代学者研究,对照宋代刻本看,很多描绘金元屠杀的史料遭到了删除或篡改。有鉴于此,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悲怆断言:“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除却官方毁书,历代还有不少个人毁书的行为。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大约都会记得曹操烧其新著兵法《孟德新书》、华佗烧其医学名著《青囊书》的章节。如果说这样的故事还带有演绎的成分,那么下面这两个例子则是上了文学史的。一个是与纳兰性德齐名的清代词人蒋春霖,蒋氏早岁工诗,中年则将诗稿悉数焚毁,专力填词,于是乎其诗作的十之八九后世便看不到了。另一个是现代女革命家秋瑾,其作品因烈士生前“随手散弃”、遇难时家人又“夤夜焚烧”,多有失传,现存《秋瑾集》合诗、词、歌、文于一体,才不过薄薄一本200多页的小册子,叫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除此之外,早先著书材质之简陋、印刷水平之落后、藏书条件之寒碜,著述者因生活困窘而不能付梓、收藏者因资财不继而忍痛割爱、后辈人因不学无术而弃如敝屣,朝代更迭、兵燹连绵,盗贼横行、列强劫掠,凡此种种,使得任何一本书的传世都充盈着苦难颠沛、经历着三灾八难。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朋友们,当下能有一本书(特别是古书)放在我们案头、捧在我们手中,那都是无比幸运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熟视无睹,而要爱之惜之阅之存之,让承载中华文明的浩繁卷帙都能传世而不朽!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