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夕阳渡飞鸟
剑胆琴心抒豪歌
冬日访胜广
李发珍的初衷与宏愿
小厕所,大民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发珍的初衷与宏愿

 

◎蔡文瑶 张亚丹

李发珍的娘家在广西桂林,是嫁到湛河区曹镇乡邢铺大王庄村的外来媳妇儿。中原河南,在她的眼里,是实实在在的北方。

当年跟随丈夫回到平顶山,除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村子坑塘里经年累月堆积的生产生活垃圾,以及村民随地乱扔、随处焚烧垃圾的现象,也一度让李发珍忍无可忍。

为此,今年2月15日,李发珍带头发动了一场垃圾分类战。

截至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大王庄这个仅有90余户居民的小村子里坚持着。而这场变革带来的效应,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绝地反击

垃圾分类,一日多次,细碎繁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愿意干吗?能坚持下来吗?这些没有多少集体生活习惯的“农村人”能组织得起来吗?那么多大城市尚未推开,一个小村庄竟然给“拿下”了?

李发珍不这样想,在她看来,农村实施垃圾分类有着先天优势——土地。有了土地,厨余垃圾堆肥就有了条件和用武之地。而且垃圾分类,人人受益,村民们没有理由半途而废。

“我们实行的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类法,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一部分喂鸡,因为鸡吃得比较杂,一部分堆肥处理后还田。非厨余垃圾中,李爷爷会挑出有毒的和能卖钱的,其余的运送到村里的环卫垃圾桶。”李发珍说,这叫“两次四分法”,这一分类法看似简单,作用却不可小觑,因为源头分类能实现垃圾85%的减量。

而发珍口中的李爷爷,名叫李遂正,76岁,退休教师,她唯一的也是相当得力的搭档,主要负责挨家挨户收运和二次分拣垃圾,月工资800元。

谈到推行垃圾分类的初衷,李发珍苦笑:“被逼的。因为有了孩子有了家,走也走不了,又无法忍受这种环境,所以只能绝地反击!”

李发珍今年32岁,2008年从广西师范学院本科毕业,之后相继在南宁、苏州工作,2012年丈夫考上公务员,她也随之定居平顶山,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4岁,小女儿1岁。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发珍留恋农村,喜欢泥土的味道,只有脚踏土地才感觉到踏实。

然而,一腔热爱并没有换来满心愉悦。“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人居环境,都跟我以前生活过的南宁和苏州差太多。”李发珍说,她刚来那会儿,发现焚烧和随手乱扔垃圾现象非常普遍,大家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只有她干着急。

而真正下定决心行动起来,是缘于今年初的一次垃圾焚烧。

李发珍家门前有一块荒废的宅基地,时间一长竟成了垃圾场。垃圾久堆不下,自然要烧,这是村民的习惯做法。当天,滚滚浓烟和呛鼻的气味顺风直向李发珍家扑来,把正在哺乳期的她和未满周岁的小女儿团团包围。不得已,她用毛毯把自己和女儿全副武装,逃也似地躲到了婆婆家。“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因为焚烧垃圾最可怕的不是这些呛人的浓烟和刺鼻的气味,而是二 英!”

发珍说,二 英无色无味、毒性极强,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其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此很难自然降解消除。它还会被人体、动物等吸收进入食物链,目前已被国际癌症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

想到自己的童年在家乡的明山秀水中度过,而女儿却要成长在雾霾和垃圾中,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蓝天、纯净的饮水都将成为奢侈品,李发珍忍不住心痛。

正是这份心痛,坚定了李发珍和垃圾死磕的决心。她从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在综合了解、对比各地垃圾分类的情况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浙江金华的“两次四分法”上,并结合大王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大王庄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奖惩办法》。

带着这份《办法》,李发珍找到村委会,得到村委会认同之后,却要面对更大的难题——资金。村里拿不出钱来帮她推行垃圾分类。李发珍又找到了曹镇乡政府,同样得到了认同,但由于诸多现实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资金支持。

但李发珍不愿再等,1月29日,她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发出第一篇文章《募资·农村垃圾分类·给孩子留一个干净的世界》,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大王庄的环境,并恳请大家为农村垃圾分类贡献一分力量。“发在朋友圈里有的人可能不会留意,我就挨个发给每一位微信好友。”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天时间,就众筹到2500元现金。“太振奋人心了!”

拿着这份启动资金,李发珍做了一份3个月的活动预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实施垃圾分类,必须全民参与,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节约经费。“因为村民们从源头进行了分类,所以除了保洁员的工资,别的不花什么钱。”

在这之前,李发珍还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原始宣传——用粉笔在主街道的房屋外墙上书写标语,“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村庄变花园,大家齐动员”“随手一分,受益一生”……

“我很清楚,一下雨这些标语就会被冲刷掉,存不长时间,但我还是要写。”在李发珍的带动下,村里留守的媳妇儿们都参与了进来。大家一起写标语、入户宣传。就是这样的办法,让大王庄村民对垃圾分类有了一个初步却也深刻的认识。

2017年2月15日,对大王庄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李发珍的带领下,这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战正式打响。和往日相比,在大王庄村民的大门口,多了两个桶:一个放厨余垃圾,一个放非厨余垃圾。这些垃圾由清洁员定时收运。

尽管外表很镇定,但李发珍的心里也在打鼓,“毕竟不是村干部,说了村民不一定听,只能靠鼓励。”为此,她设计了积分制。以家庭为单位,垃圾分类做得好,得1分;做得不好或不做,不得分。由李遂正每天收运垃圾时统计,李发珍一月做一次汇总。积分可兑换小绿植、盐、红糖,还有网络上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书包。

战略制胜

除了解决新垃圾,还要消化旧垃圾。

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在李发珍的带领下,大王庄村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捡垃圾活动,原则上是每家至少出一个工,否则就交50块钱。

肯定有人不愿意,李发珍也想到了,所以她先从关系处得比较好的几个年轻媳妇儿入手,再由她们去劝说周围的人。农村到底是个人情社会,相互之间免不了沾亲带故,这些年轻媳妇儿嘴甜有礼貌,进门就“大爷”“婶子”地叫,因此,即便有人不情愿,也会碍于面子答应。而且李发珍告诉她们,要多多利用熟人间的舆论牵制,“为村里做好事,别人家都出工了,你家不出?”

“我知道好多人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还是在观望、怀疑。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的表现。那天,他们早早就到我家集合,还催我快点出发。和李爷爷也是在那次活动中认识的。”

李发珍说,可能是大家的热情高涨触动了李遂正,临近活动结束,老人专门跑回家取出珍藏多年的“雷锋奖章”,给孩子们戴上并合影留念。原来老人是位“老雷锋”。照片在朋友圈里分享之后,家长们也很高兴。“促使更多大人支持、参与垃圾分类,孩子们功不可没。”

又一个“小手拉大手”的成功范例!

但是,分拣之后的垃圾如何处理是个问题。经过协调,曹镇乡政府答应免费收运分拣后不能处理的垃圾。“这真是莫大的帮助,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有人那天没出工吗?”

“当然有!”

“交钱了吗?”

“不能算交,算我耍赖‘骗’的。我以借钱的名义把钱要到手,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不出工的‘罚款’。”

也正是因为“罚款”事件,村里人开始对李发珍刮目相看,觉得她是个秉公正直、决心干事的人。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号召大家捡一次垃圾,不仅不再需要入户做思想工作,而且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提起3月5日那次捡垃圾,李遂正也感慨万千:“那是我第一次重视垃圾这件事,我有时间,但从没想过去为改善环境做些什么,想不到年轻人站了出来,我相信他们能做好。”3月18日,之前的保洁员由于身体原因不干了,李遂正开始了与李发珍的“合作”。

为了省力高效,李发珍还花800块钱给李遂正买了辆二手电动三轮车。聪明的李爷爷用两块木板将车斗一分为三,分别用来放能卖钱的和有毒的垃圾、能堆肥的厨余垃圾、不能堆肥的非厨余垃圾,原始又智慧。

转眼到了5月中旬,李发珍在大王庄推行垃圾分类已经三个月了,一切都在渐行渐好:村里的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的环保意识正在提高,对垃圾分类也越来越看好。只有一个问题,也是致命的问题——资金断链——尽管需要花钱的地方并不多,李遂正每月800元的工资如何保证?

“清运垃圾又累又脏,尤其是下雨天,而且还要进行二次分类。李爷爷虽然年纪大,但是干活非常认真仔细,他的工资我必须保证。”思来想去,李发珍决定入户筹集资金,每位常住居民收2元。按她的话说,这叫“污染者付费原则”,环境有价,损害担责,谁污染环境谁就得付出经济代价。

就在12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决定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李发珍的思路与此不谋而合,没想到一个小女子、一个小村庄竟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不过,要钱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厚起脸皮,李发珍再次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优势,“外来的媳妇儿嘛,大家都会对我客气一点,而且大家也都实实在在看到了变化。”因此,这两块钱李发珍收得不算很难。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城市,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每个月李发珍收到的钱不到500块,余下的300来块需要自己贴补,而她也只是个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

现在资金虽然不是很充裕,但是起码能保证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常运行。每月一次的收钱,李发珍也不是拿了钱就走人,宣传环保理念、交流心得和体验、拉拉家常,一家一待就是三四十分钟。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仅认识而且认可了这位外来媳妇儿,这是她意外的收获。

期待突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觉醒,许多城市已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但由于诸多因素使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在大王庄,这个仅有90余户居民的自然村内,由李发珍个人发起并自筹经费的垃圾分类战,不仅意外地坚持了下来,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大王庄的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管得了本村人管不了外村人,看到大家辛辛苦苦捡干净的路面又被来往路人扔脏,李发珍着急上火,“保护的速度始终跟不上破坏的速度,最让我头疼的不是资金,而是意识。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需要每个人都切实行动起来。”

李发珍的微信里有不少垃圾分类群,大家除了探讨经验、交流心得、互相鼓励,还会彼此之间提供一些帮助。李发珍就得到不少外地专业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的帮助,这让她很受鼓舞。

“家里人支持吗?”

“老公支持我!”发珍说,婆婆的思想比较传统,认为辛辛苦苦培养两个大学生,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城里找个像样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她觉得我让她很没面子。”发珍无奈地吐了下舌头。

从李发珍家出来,碰到聚在村口织毛衣的几位大姐。聊起垃圾分类,她们丝毫不吝赞美:“刚开始接受不了,现在大家的心越来越齐了!”“以前这个季节塑料袋满天飞,现在看我们村多干净。”“孩子们分得可好可仔细了!”“别的村都羡慕我们村哩!”……

为了活动时方便通知,李发珍挨家挨户上门“扫”微信,组建了“大王庄青年群”。这是一个好名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相信青年一定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新气象。

再过几天,李发珍将受邀赴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为那里的村民介绍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并帮助“两次四分法”在当地运行、推广。

如何引起大家的重视,变一个人、一个村的单打独斗为全民共同参与,进而寻找更多可行的办法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李发珍始终认为,垃圾分类与意识有关,和素质无关。她的愿望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并参与进来,那样垃圾分类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