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贫困村民、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欢聚吃饺子
舞钢市“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近600人次
大山深处爱意浓
老幼同乐
鲁山县拆除30余处“双违”建筑
保护传统村落,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守住文明之根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住文明之根

 

传统村落数量锐减、部分受毁严重;一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力,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环境破坏与污染威胁……虽然,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传统村落,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民族及地域文化信息,有人称之为“记得住的乡愁”,也有人说它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与血脉。现代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倘若任由传统村落“在历史进程中自然消亡”,恐怕后人仅凭“脑补”真的无法理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个年代、那种环境特有的纯净和美好也就彻底消逝、湮灭,我们的文明之根也将无法守住。

如今,从政府、学界到民间公益组织,越来越多的力量正逐渐加入到传统村落的保护行动中来。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拯救传统村落,除了保护村落实体,即有形的建筑,还要注重保护村落的“活态文化”,即原住民创造的无形文化,包括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道德观念等;加快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为传统村落的认定、保护、规划利用等提供硬约束,将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保护责任追究机制等,抑制在开发利用传统村落过程中的短视和急功近利。

“中国传统文明之根在于乡土,中国未来之变其关键在于乡土。”古村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既表明古村落保护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也道出了古村落保护的要义所在。

(榴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