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我市出台2018年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强化项目支撑 促进经济发展
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举行
市商务局加大对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力度
新华区食药监局重点施策推进环保工作
鲁山县非法采砂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
一泓碧水润鹰城
学习十九大报告·一日一课(29)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泓碧水润鹰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鹰城生态补水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美丽家园。我市虽然地处淮河流域沙颍河、洪汝河水系源头,境内河流众多,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天然径流量下降,许多河流呈现出紧张的用水局面。截至2016年底,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44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平2100立方米的1/5。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历时10多年的建设终于实现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过来也是可以的”的梦想。

按照分配指标,我市每年可分得2.5亿立方米的用水量,经过近3年的安全运行,我市部分地区特别是宝丰、郏县、石龙区缺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难题得以缓解,居民饮水解了渴,南水北调水替换下来的水源用于补充地下水,水资源配置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井越打越深,水越来越少,在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日渐严重的今天,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却出现了地下水水位“逆袭”的状况,地下水水位逐年回升。

“12月8日,龙兴寺水库水位为280.4米,2015年以来,水库水位总体处于272米以上。”宝丰县龙兴寺水库管理所所长温小坡说,2014年大旱,作为宝丰县城和石龙区水源地的龙兴寺水库水位曾经降至260米,达到了死库容水位。

2015年初,宝丰县、石龙区开始为城区居民供应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自来水,龙兴寺水库持续蓄水,水库溢洪道下游的石河、泥河都恢复了地表径流,特别是泥河,流向常年地下水位低的大营镇,对地下水进行了有效补充。“通水后,水库周边群众普遍反映井水上升了。”温小坡说。

“南水北调通水前,石龙区的河道常年干枯。”石龙区副区长王伟表示,丹江口水库的水来到石龙区以后,不仅让石龙区居民告别了苦咸水,这座曾经饱尝缺水之痛的城市还有望成为因水而美的“水城”。

据了解,石龙区计划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将引南水北调的水对石龙区进行水系生态补水,为城市发展集聚生态优势。

“郏县的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出水口紧邻青龙湖,我县利用南水北调的水在冬春季节出现枯水后,为青龙湖补水。”郏县南水北调办主任胡军然表示,青龙湖水位上涨后补充了地下水资源,对净化县城空气、美化环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石龙区、郏县准备利用南水北调小补水,今年我市利用南水北调进行了大补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首先得保证沿线人民生活供水,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生态补水,但生态补水也是有限的。”市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李志华表示,今年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水库水位大涨。为了解决我市用水紧张的状况,市南水北调办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退水闸向河湖、水库、湿地生态补水。

我市的白龟山水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下游,南水北调水可自流进入库区。经摸底,汛期结束后白龟山水库还有1.8亿立方米的库容缺口,退水分别经澎河、沙河汇入白龟山水库,无需提灌全程可实现自流。

9月29日至11月11日,累计“喝”了2.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后的白龟山水库水面增大,水位高程由99.68米提升至103.28米,提高3.6米,水面浩瀚,波光粼粼。生态补水不仅充盈了全市人民的“大水缸”,还通过白龟山水库泄洪闸和南干渠向水库下游“吐”水,清澈的水流为水库下游沙河河道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升了生态景观效果,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

不仅吃上丹江口水库的水,更体验到了南水北调带来的美。水清了,岸绿了,环境好了,老百姓很认可,白龟山水库及湛河作为穿越我市城区中心的水系,这一渠清水对于当地气候的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意义。

南水北调水对于当地气候的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夏季伴随水分蒸发,工程沿线村庄的空气湿度比通水前加大,对湿润宜居的小气候形成也有好处。

不仅仅水生态环境在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促进了林业生态的变化。

为保护干渠水质,我市开展了总干渠两岸生态廊道建设,总长度约117公里,目前我市已完成内侧30米范围内的绿化工作,新增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绿色长廊,将有效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沿岸也出现了许多原来见不到的水鸟。

“今后我市将全力以赴做好运行管理,强化水质保护工作,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不懈奋斗作出更大贡献。”展望未来,市南水北调办主任曹宝柱话语铿锵。

通水三年,蓝色生命线激荡出种种让人欣喜的变化,在鹰城大地勾勒着人水和谐的美景。

(本报记者 王孟鹤/文 王尧/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