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金秋田园
有情怀的人自带光芒
读《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有感
喜乐·秋光
一片痴心护英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有感

 

◎曲令敏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一读理论书就瞌睡。平顶山学院教授赵焕亭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却是一个例外,一读之下,趣味多多、干货多多,长见识、长知识,真过瘾。

说实在话,没读之前,我对作者的印象比较模糊,甚至非常一般。读过之后,我不能不对她刮目相看了。这个看上去很平凡很谦卑的小女子,骨子里却有一种常人莫及的坚韧诚朴和温良沉静,这是她能够写出这本书的根本所在。我私底下曾经问过她,有没有更多的打算——比如向外发展,找一个更高的平台?她老老实实地说:没有。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她性格里的这种安分。也因之,她能够在电脑前一坐多年,默默地翻阅海量资料——431部书,外加数不胜数的报刊,还有,向传记作者和学界名家无数次地当面或书面求证与求教。16载披沙拣金,终于成就了这一部沉甸甸的学术论著!

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功夫写这部书?我猜想,对于赵焕亭来说,不过是生命自然而然地开花结果罢了。求其次,是为了活着的充实与快乐。再求其次,她日复一日,挑针引线、细细密密地在现代文学这卷素绢上刺绣出自己的花样和纹路,同时,不显山不露水地用文字挽留了自己的一段宝贵生命,抵御了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琐碎与裹蚀,不知不觉地避开了几乎无可抗拒的碎片化,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抄一段人民大学教授孙郁的评语:“这是一本角度特别的书,作者在作家传记文本里发现了互文性空间的无限可能性。在‘一主多传,传传不同’的写作现象里,得创意之趣多多,审灵思之种种。作家生平与文学研究的经纬交织,于驳杂中见清晰,在有限里体味无限,丰富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品类。全书文字诚恳,隐含多致,沉潜于书海的快慰历历在目。纵横交错中,延伸了学术表述的路径。以自己的爱意,敲开了另一扇进入文学史的大门。”

孙先生的话,语意恳挚,非常到位。

我的阅读印象比较感性:《中国作家现代传记研究》如同一片热带雨林,经作者多年深耕细作,以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巴金、茅盾、林语堂、萧红、沈从文、张爱玲等16位现代作家的传记为纲目,牵藤挂蔓,纵取横采,立体地勾勒出一片别具风味的现代文学史景观。文化与文学、个性与社会、作家与历史等等,多角度、多层面互为印证,交相辉映,其间许多史实和鲜活的细节,如线串珠,读过之后,知识和常识都得到了增进和补益。

第三章《传记中的原型考证》,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我读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创作经验,那就是忠于生活,忠于亲经亲历亲感亲悟。沈从文的湘西生活和军营经历,张爱玲的童年孤苦和她对胡兰成的痴恋,是他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看似老生常谈,但针对当下作家如过江之鲫、各个自说自话近乎作秀的糟糕境况,堪称一面正衣冠的镜子。天赋异禀的大家,离开渗透自己血泪情感的生活土壤,尚不可能写出惊世之作,更况常人乎?

第四章《传记中童年叙事的启示价值》,对茅盾和萧红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的爬梳,让我这个文科生大开眼界,使我对这两位大家的作品有了更深甚至是全新的理解。萧红的《呼兰河传》所根生的那片土地,赋予她创作才情与灵性的家族背景,幸福的童年给了她不经意的暖色和童话般的亮度,都让我对萧红的作品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它们变得更丰富更立体了。就像一枚又红又大的苹果,我看到了饱满欲流的光鲜之下那个肚脐眼一样的蒂痕。

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一样,是一门化蛹成蝶的真功夫。成蝶,方可轻舞飞扬。这本《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我偏爱第三章和第四章,我觉得这两章中作者的生命气息更充沛,文笔也更自如。当然,这不是说前面两章就没有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开篇第一节《钱理群〈周作人传〉中作者的学术个性》中,就不乏精心提炼的学术观点。比如:传记是作者“与传主的心灵对话,是作者主体情感与心智投入的结晶,更是作者性格气质的自我展现”,“写作是人类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最有力表现”等。即便有些理念和思想有重复前人的影子,也是作者重新印证和体悟的结果。

令人欣喜的是,进入第三章之后,作者终于从小心翼翼、如琢如磨的拘谨里解脱出来,进入了自信自如的轻松,不再正体、宋体变换着借他人的花木壮自家的园林。本章第二节《金介甫〈沈从文传〉的原型考证》中有这样一段话:“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原型,在文学研究方面,可以深入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技巧,从而为总结归纳作家的小说创作规律、创作特色提供依据;在文化研究方面,可以深入探讨文化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可以了解某种文化的传播路径以及流变、影响等。”这段脱口而出的话,很好地注释了孙郁先生所说的“隐含多致”四个字的喻义。

一本书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得知赵焕亭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传记研究”,期盼她在严谨扎实之外,再多一点木心说莎士比亚、陈丹青说鲁迅、蒋勋说红楼的闲适与飘逸,毕竟各怀心事的现代人太忙太累太浮躁,大家需要诗意的安抚、需要文字隙缝里不经意漏下来的明丽天光。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阅读和研究之外,窃以为还有一种不容忽略的价值——无形中提高了一所大学的学术品位和知名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