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幸福的追梦老人王营
市公交学生优惠卡开始年审
下半年自考报名时间确定
新城区留守儿童收到开学礼包
湛河区留守儿童收到开学礼包
张良镇“季节性劳务市场” 初具规模
深入推进健康扶贫 助力打赢百日会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推进健康扶贫 助力打赢百日会战
——市卫计委负责人就健康扶贫政策等问题答记者问
 

健康扶贫工程是国家脱贫攻坚战明确的七大行动之一,也是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举措。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坚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健康保障。

8月29日下午,全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动员会在市行政服务综合楼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抓持续整改促全面提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推进,动员全市上下背水一战、众志成城、绝地反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过硬的工作作风、超常的力度措施,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百日会战。8月30日,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健康扶贫政策等问题,市卫计委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对象有哪些?可享受什么政策?

答:根据《平顶山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规定,现阶段,救治对象为进入全省“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心病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9种重大疾病的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尽可能恢复其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救治对象及其家庭的病痛疾苦和实际自付费用。

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即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分病种、分批次对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的9种疾病进行集中救治。对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的疾病,在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实行单病种限价(限额)管理。9种重大疾病的限制性规定及限价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患者在非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不享受相关补偿优惠政策。对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的9种疾病,单病种限价内的费用由医保基金、大病保险资金、大病补充保险资金、医疗救助和患者共同支付,超过限价标准的医疗费用原则上由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承担。罹患9种重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可享受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待遇,不设起付线,县级、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为80%、70%、65%。贫困患者在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补偿后,按照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补偿待遇。

问: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一站式”结算办理流程是什么?

答:原则上贫困患者在县域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积极、统筹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入院手续办理。贫困患者入院时,须持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特困等相关证明(证件),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入院手续,无须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医疗机构只收存社会保障卡和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鼓励通过推进信息联网,实现贫困患者身份精准识别,减少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要求,方便困难群众就医。

——费用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按规定应由基本医保基金、大病保险资金、大病补充保险资金和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费用,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患者结清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后,医疗机构及时归还患者提交的相关证件。

——医保和医疗救助基金拨付。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应实行医保和医疗救助基金预拨付制度,要及时、足额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结算垫付资金,避免定点救治医疗机构长期垫付医疗费用而影响救治工作。

问:困难群众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施对象及区域有哪些?工作流程是什么?

答: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对象是具有我市户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居民: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困境儿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退出后是否列入大病补充保险保障对象,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办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实施区域为:困难群众县域内住院定点医疗机构。

工作流程如下:(一)入院手续。符合医保规定疾病住院条件的参保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持社会保障卡(参保证)、有效身份证件和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特困等相关证明(证件)办理入院手续,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后,无须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医院只收存社会保障卡(参保证)和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推进信息联网,实现困难群众身份精准识别,减少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要求,方便群众。(二)费用结算。患者在出院时,按规定应由基本医保基金、大病保险资金、大病补充保险资金和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患者结清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后,医疗机构及时归还患者提交的相关证件。对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的参保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个人应承担费用情况,自行制定分阶段付费具体办法,以防止垫付费用过多,影响正常工作运转。(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基金拨付。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应及时、足额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垫付资金,避免定点医疗机构长期垫付医疗费用影响救治工作。

问: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服务模式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今年6月份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行“家庭签约、分类管理、团队服务”的运行模式,组建以二、三级医院(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支撑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主体、乡村或社区医生为一线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层级化团队服务。其目标任务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从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入手,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我市的具体措施是:由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为贫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真实有效的电子健康档案,1张健康卡;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有关医保倾斜政策,每年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签约服务,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在县级医院指导下,对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依据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并提供公共卫生、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服务。到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实现全覆盖。

问:慢性病签约服务措施有哪些?

答:全面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有关医保普惠特惠政策,每年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签约服务,对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依据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并提供公共卫生、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服务,确保贫困人口100%得到居民签约服务,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有一名签约服务医师,使贫困群众50%至60%的健康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解决。

问: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措施有哪些?

答:国家和省、市安排的卫生计生项目在政策范围内优先安排到2个贫困县,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和省级卫生计生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均要优先照顾贫困县,且安排贫困县的补助资金比例不得低于60%;加快鲁山县人民医院、鲁山县中医院、叶县中医院等单位项目建设步伐;推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县级政府要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推进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全市每个行政村建设一所集体性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问: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措施有哪些?

答: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县级政府要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加大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支持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团队式”“全天候”驻点帮扶等工作要求,通过采取各项帮扶措施,实现对口支援目标。

问:推进卫生人才精准扶贫工作的措施有哪些?

答:围绕全市脱贫攻坚任务,聚焦人才建设,扎实推进卫生人才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专业人才队伍,组织和引导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引进培养、在职培训和帮扶支援等途径,2017年,力争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培训骨干医护人员50名;开展城乡医院结对帮扶20对左右;组建“扶贫医疗服务队”,开展下乡体检和义诊活动;整合市区医院资源,借助网络问诊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网络问诊服务,实施“惠民生”对口帮扶计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卫生计生人才支撑。(一)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特招15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特设岗位全科医生10人。(二)培养县级医院骨干医师50名(省级以上医院培训进修1年),开展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40人,实施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40人。(三)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帮扶计划,组织3家三级医院30名医务人员支援6所县级医院,市中医院10人对口支援5所县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10人对口支援5所县级妇幼保健院,三级医院24人对口支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四)开展红会送医计划,组建“扶贫医疗服务队”招募红十字医疗专家志愿者45名,成立志愿服务队5支,深入到扶贫村对贫困群众进行义诊和体检,开展15批次。(五)整合市区医院资源,借助网络问诊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网络问诊服务。充分发挥平顶山市远程医学中心作用,组建网络问诊平台。

(本报记者 王民峰)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