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体育
3上一版
 
林丹、石宇奇晋级男单第二轮 李宗伟遭淘汰
天津全运村正式开村
乌拉圭或与阿根廷联合申办2030年世界杯
宝丰县文化志愿者积极开展下基层活动
上海上港4:0 完胜广州恒大淘宝
上海国际文学周上“人工智能”成为一大热词
北京人艺复排《关汉卿》
张修维事件敲响警钟 球员应珍惜职业生命
鲁尼打入英超生涯200球
走进实体书店 感受“书香满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国际文学周上“人工智能”成为一大热词

 

新华社上海8月22日电 “人类团结起来解决问题,不能指望外星人或者人工智能。”英国科幻小说家保罗·J·麦考利在“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上说。

22日落幕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上,“人工智能”成为一大热词。与麦考利对话的是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1993年,王晋康的科幻作品《亚当回归》预言了人工智能的某种可能性。这篇不到万字的短篇小说,讲述星际旅行归来的宇航员王亚当发现,大脑中植入电脑芯片的新智人,已成为人类的绝对主体。

王晋康后来一些作品,如《水星播种》,也描述他脑海中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棋手后,他坦言,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又进了一步。“人工智能将会和人类共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变。”

多位中外科幻作家都提到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约一个月前,赫拉利在上海的演讲会上猜想,未来的科技巨头可能会积累足够庞大的数据和足够优秀的算法,能够直接“重组”人类社会。

科技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在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提出了与赫拉利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对于就业、社会稳定的影响,值得持续探讨。在点评韩松科幻新作《驱魔》时,他说,从医院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未来可能性,这部作品探索了新的思考路径。

通俗文学作家冯唐认为,人工智能暂时无法取代人类。“谈恋爱这样的情感生活,文艺创作这样的脑力劳动,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还望尘莫及。”

为期一周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安排了超过10场科幻主题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