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闲情逸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堂的模样
每一刹那都是人生的机会
最是沧桑起风情
笑口常开
条件反射
老饭馆
说法
李乡宦城中村改造二期项目介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堂的模样

 

◆陆小鹿

知道杂书馆,是源于高晓松。收看《晓说》时,听到他提起杂书馆。渐渐了解到,杂书馆是一座大型私立公益图书馆,馆内数以万计的藏书是由几位大收藏家贡献的,而高晓松本人担任了杂书馆的首任馆长。

为何将此书馆命名为杂书馆?在高晓松自序的《杂书馆序》中,他如此写道:“及至不惑,识大藏家,乃知浮华浪掷如当下,仍有大隐于市,不坠青云之志。观其藏,洋洋数十万民间之宝卷、杂志、鼓书、杂字、书信、教材;浩浩数百年华夏之信仰、民生、娱乐、改良、革命、沉沦……于是与大藏家议,将此书馆命名为:杂书馆。”

2017年夏天,我出差北京,特地抽空前去拜访了京郊崔各庄乡的杂书馆。虽绝域殊方,却虫鸣蝉唱,安闲自得,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清静之态。

杂书馆设有国学馆和新书馆两个馆区,外观并不起眼,似是旧楼翻新,进得其中,方知别有洞天。

我先去的是国学馆。甫一进门,就被一排不同版本的《金瓶梅》吸引住了。高晓松在《晓说2017》里畅聊过《金瓶梅》,也曾在微博上晒过自己珍藏的五个版本的《金瓶梅》,如今将此书摆放在国学馆之最显眼之处,端的是非常高晓松。

国学馆里收藏了数百万册线装古籍、民国期刊、名人信札手稿……形如一个古书博物馆,让人大开眼界。说实话,若不来杂书馆,我可能终其一生也看不到如此多的古书。高晓松曾说开设这个公益性图书馆就是想要以书会友,希望这些书籍、文献能有更好的传播价值,让更多的书友能亲手翻到这些书。

身处这个时代,还能拥有如此情怀,也许这正是高晓松的魅力所在。

假如将国学馆比作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夫子,内敛、庄重,让人有一丝敬畏的距离感,那么,新书馆就显得活泼轻松洋气多了。挑高的天花,宽敞的阅览区域,彩色的阅读沙发,书架顶天立地,连洗手间都小清新,门前挂着“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的布帘。

我尤喜二楼的公共阅览区域,玄关摆放着绿植、古玩博古架,静雅的书香气息迎面扑来。还有三间独立的小阅览室,配有长沙发、红木茶几,格调非常高雅。更叫人吃惊的是,除了看书免费,茶水咖啡免费,杂书馆还免费提供水果:香蕉、苹果、圣女果……对读者的体贴由此可窥一斑。

我泡了一杯咖啡,在二楼公共阅览区域择位而坐,周遭那么安静,我也小心翼翼努力不发出一丝声响。在那里,我看完了一本《竹久梦二画集》,是布面特装本限定200部的第51部,享受了两个小时的阅读之美。

博尔赫斯曾担任过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那时他写下了著名诗篇《关于天赐的诗》:“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离开杂书馆时,我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句话:我终于见到了天堂的模样。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