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释放父爱
一次难忘的出行
心急行难远
妙手仁心刘现义(上)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难忘的出行

 

◎高德领

1975年元月,在平顶山市郊区东方红人民公社(今湛河区北渡镇)工作的我,随着公社部分干部和各大队的负责同志共50多人,到山西省昔阳县参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们租了两辆公交车和其他几个公社的参观车辆一起浩浩荡荡地奔赴山西。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车上没有暖气,车又漏油,因此不能开窗通风,汽油味很浓。那时没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也多坑坑洼洼。车行不久,就有人晕车呕吐。随着车的颠簸,呕吐的人越来越多,连原本不晕车的人也未能幸免。汽车不得不走一会儿找个地方停一停,把车厢打扫一下。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爬行,直到晚上九点多钟,我们才赶到山西黎城县招待所住下。黎城县号称山西的东大门,这个山区小县不愧为革命老区,我们到时招待所的同志早已下班,食堂的师傅也已睡下,这时又起来给我们熬了香喷喷的小米粥,蒸了玉米面馒头,配上咸菜。我们一天没吃东西了,又渴又冷,又饿又累,吃后倒头就睡,连衣服都懒得脱。由于没有暖气,一个被子难以御寒,和衣而睡倒还暖和些。

第二天一大早,招待所准备的是小米干饭和咸菜。别看头天晚上小米稀饭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米干饭多数人却吃不惯,胡乱扒拉两口就上车赶路了。直到晚上才赶到目的地,住在昔阳县供销社的一个招待所里。

第三天上午,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参观者一起,集中在昔阳县拖拉机厂一个大车间改成的礼堂里,听了当地经验介绍,然后分头到几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村实地参观。参观过程中,大家被昔阳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精神所震撼。

第四天开始返程,因多数人晕车、呕吐,我们临时决定坐火车回家。公交车把我们一行送到阳泉火车站。年关将至,车站人满为患,好不容易买到了到郑州的站票。火车一到,人们蜂拥而上,上边的人下不来,下边的人上不去,有的人干脆从车窗钻进去。这样又挤又推半个多小时,我们才被人流推上了车。车内早已挤满了人,过道里、厕所里、两节车厢连接处,甚至座椅下都躺着人。同行的一位同事说,车开出去一站多了,他的脚还没着地。我旁边一位农民模样的乘客,带一口铁锅,只好头顶着,没走多远,已是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要不是人挨人的挤着,他早已瘫倒在地。因为是慢车,一站一停,直到过了石家庄上了京广线往南,车上拥挤的局面才稍有改观,我们才可以自主地站一站,或找个地方靠一靠。

就这样,在火车上挤了一整天,也站了一整天,下午6点多钟才算到了郑州。我们借着昏暗的灯光,在火车站附近每人吃了一碗面条,碗很大,每碗才两毛钱。吃完面,要解决住的问题,却遇到了麻烦。我们身上都没有带介绍信,住招待所、宾馆是不太可能了,那只好找澡堂了。

好不容易在二七纪念塔附近找到一个澡堂,还好可以住,但要到澡堂下班,等洗澡的人走完后才能入住。大家只好在街上转悠到九点多钟,回到澡堂真如倦鸟投林。幸好水还没放,我们草草洗个澡,把衣服放在床下小储物箱里倒头就睡,可直到快入睡才发现那床如躺椅,仰躺尚可,侧卧感觉老往下滑。几十个人同居一室,鼾声一片,令我想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成语,但可能是站了一天太累了,我居然一会儿就睡着了,还睡得很香。

一觉醒来,又要往家赶。那时从郑州到平顶山可以坐火车,每天一趟下午发车,要走四个小时,而坐长途汽车上午就有票,要五个多小时。为了能早点回家,我们一行人决定坐上午的汽车。颠簸五个多小时终于回到了平顶山,然后坐公交车到马庄,下车后又步行几公里,回到公社驻地时已是晚上。大家说,这一次出去了五天,参观了一天,其余四天在汽车上呕吐、在火车上拥挤,又是和衣睡、又是住澡堂,真是终生难忘。

此事已过去四十多年了,可每每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现在出行可坐高铁、可乘飞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前几年我去山西出差,开车半天就到了太原。有个朋友说,他们一家春节期间想吃武汉热干面,开车到漯河,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到武汉,逛逛街吃过热干面再坐高铁回来,不耽误吃晚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了,祝愿祖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