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释放父爱
一次难忘的出行
心急行难远
妙手仁心刘现义(上)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手仁心刘现义(上)

 

◎萧根胜

一个人病了,牵动一座小城的心;一个医生走了,这方土地为他而悲恸。那些曾经被他抢救的无数生命,那些因他妙手仁心而转危为安的生命,此刻正因他而泣血、流泪、伤痛……

癌症来袭

2017年5月13日,周末,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冲开晨雾的那轮血红太阳照例挂在郏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前高大的梧桐树上。

上午9点多,躺在内一科CCU病室的一个病人,突然奇迹般地对床前的妻子说:“给我拿纸!”

病人十多天来滴水不进,长时间处于间断意识模糊状态。这是在说梦话吧?妻子不解地问:“要纸弄啥?”

“开处方!”

妻子随手把床头的一把梳子递给他。病人艰难地睁眼一看,发火了:“快点,给我笔,患者等着哩!”

泪水已近干涸的妻子,此时理解了终生痴迷于为病人看病、开方的男人。发抖的双手将他扶起,用肩膀扛住他瘫软的病体,右手递上几天来没曾用过的笔和床头柜上的输液记录卡。病人的双眼艰难地环视一下房间,似在调整自己的情绪,把笔在有茧的食拇指间习惯性转动一圈后,全神贯注地在输液记录卡的背面,一笔两笔,一画两画,一个圈连着一个圈,一个弯勾着另一个弯,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艰难地过去了,他好像要用尽终生之力,为病人开出一个百病皆治的处方……

妻子咬着嘴唇含着泪看着心爱的人写好处方,并用最后一点点力气签上了名字。平时他给病人开过处方后,总是要认真交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今天他没有,把处方交给妻子后,再次陷入昏迷状态。妻子拿着天书一样的处方,终于忍不住连日来填满心中的痛,失声大哭!闻声赶来的医生、护士看着无法读懂的处方无不热泪飞溅,病房内泣声一片。

这个开处方的危重病人叫刘现义,是这个科室的主任兼郏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2017年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河面的冰层未消,冷风依旧呼啸。今年的初七恰逢立春节气,中原大地春节仍在持续,舞狮看戏,走亲访友,人们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幸福和吉祥。

郏县人民医院少有的清静,就是平时排队抢号的内一科,今天病人也没几个。刘现义把几个病人看完,又安排一位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后,来到CT室落实过节期间对家人的承诺:做肠胃检查。

刘现义肠胃不舒服有一段时间了。去年11月开始,不断地拉肚子,春节期间明显感到胃部难受,全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他把难受埋在肚里。细心的妻子看出他的不舒服,初五那天向他发了脾气:“你光记着病人,就不想想自己,没有好身体今后还咋给人家看病?”

妻子的话犹如当面一记重拳,令他心里猛然一惊。是呀!没有好身体今后还咋给病人看病!

9点多刘现义趁空来到CT室。看到主任来了,值班的小伙子一边问候,一边麻利地操作仪器。几分钟过去,检查结束了。医生的敏感告诉刘现义,自己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一再追问,小伙子才谨慎地说:“好像有点不正常。等会儿片子出来给您送过去。刘主任您先去忙吧!”

岂止是有点不正常,在CT室工作多年,小伙子已看出他的胃部有不小的异常,送走刘现义后便马上把这一情况告诉室主任,主任立即报告院领导,院领导得知情况后通知刘现义,胃部有异常,立即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发现胃腔内有肿块隆起。医院几位领导立即决定,由病理室主任带病理切片赴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做病理分型化验。三个小时后,刘现义被确诊为胃腺癌。

腺癌,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医学观测表明,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0%左右,属于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院领导商议后决定第二天到省会医院进一步诊断,希望这个诊断结果是错误的。

去省会医院会诊,刘现义不得不临时放弃手头的工作。当天下午,他先到病房,查看了病人的情形。吃过晚饭后,又叫来外出刚刚返回的科室副主任万应杰:“老万,我不能瞒你,我得了癌症,明天去郑州检查,科室的工作你负责抓好。对外就说我因事请假,患者有急事可以打电话找我。”

刘现义说这话时眼眶有点红,但并没有胆怯和沮丧。万应杰听闻头皮发麻,语音颤抖:“刘主任你不会是癌症!我明天陪你去检查。”

“我不能坐诊要影响工作,你再走了病人怎么办!”

2月5日,星期天,一夜未眠的院长李亚辉利用各种关系,请到省人民医院几位专家,经过会诊形成一致意见:刘现义系腺癌病变,癌细胞已经转移至腹腔。

2月6日,省肿瘤医院谨慎地提出了治疗方案:因患者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做一个周期的化疗后,根据化疗效果再确定是否手术。

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恶性肿瘤,一个周期的化疗再有转机可能?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治病救人

2月6日,刘现义在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开始了第一次化疗。化疗前他对随行陪护人员交代:手机不要关掉。

躺在病床上输液化疗的刘现义通过手机继续“坐诊”。据其外甥冯晓刚说,化疗当天至少接三十多个电话,部分是朋友同事关心询问,一多半是患者求医问诊。同事、朋友的来电他回答得很轻松:“没事、没事,过几天就回去了。”患者寻医问诊的电话,每一个都重要,个个他都细细地听、细细地说……

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第三天刘现义的手机被强行关机。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探视的人一个接一个。同室病友有点不解,问刘现义的爱人:“你当家的是个什么干部?”

“他什么干部都不是,是个医生。”

让病友没想到的是,这个医生是远近闻名的“神医”。

“神医”,是民间对理想化医生的尊称,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虚幻人物,而刘现义在郏县人的心目中则是实实在在的“神医”。

李先生在郏县县委统战部工作,5年前,吃饭时常感觉食管灼疼,用了半个月的消炎药,症状依旧不见好转,怀疑得了食管癌。到市医院进行切片化验排除了癌症,按食管溃疡治疗近一个月不见效,又到省医院找专家诊断,吃一星期药后出现进食困难。在平顶山又住院20多天,病情发展到水米不进、唾液难咽,体重80公斤的小伙一下瘦到55公斤,不成人形,生命垂危。一个周三的下午,院方通知终止治疗。全家无奈,通过熟人帮忙联系北京协和医院,就在此时,有人推荐县人民医院的刘现义。

省市医院治不了的危重病人,县医院能治疗吗?病急乱投医,试试吧!

刘现义经过诊断,确诊其患的是贝赫切特综合征,也称白塞病,五年前他曾治疗过一例。刘现义当即向病人家属表示:让我冲击三天,不行你们就去北京。

李先生周四上午入院,中午开始用药,下午可以少量进水,三天后可以喝稀饭,一周后想吃咸的喝香的,半个月后痊愈出院。

郏县财政局退休干部老李的母亲,60岁那年,一天吃晚饭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老李以稍知医术的敏感,发现母亲心律不齐而且迅速加重,遂立即拨打120,并打电话向住在附近的刘现义求援。刘现义放下饭碗跑步赶到,病人已停止呼吸,他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同时指挥赶来的急救医生使用救心针,第一针扎进去后,第二针找不到血管,他大胆提出只要扎进皮肤里就行,可以多扎两针。刘现义跪着为患者做心脏复苏术,九分钟后仍不见有生命迹象出现,赶来的其他医生和家人都认为没有希望了,但刘现义仍不放弃,到十二分钟时,病人呼出了第一口气,奇迹出现了!心脏停搏十二分钟又恢复跳动,刘现义创造了全国县级医院抢救心脏停搏的奇迹!李老太太遭此大难后又幸福地生活了20多年,逢人便说:是现义帮我拾了一条命。

…… ……

吃苦长大

第一个疗程的化疗结束。作为一名医生,刘现义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长年累月和病人接触,也让他看淡了生死。刘现义没有被病魔击倒,他要求上班坐诊。

医院领导、妻子、儿子、儿媳近乎乞求的解劝,才让他答应在家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多钟,是晨起散步的时间,当刘现义打开门时,门口已聚了七八个人,有朋友、同事,当然也有来找他看病的。上午情形如初,家门外站立一群人,找上门看病的占多数。一个一个请到客厅,把脉问诊、开处方,一个一个再送出门外。每送走一个病人,刘现义脸上就多一分轻松,多一层喜悦。

第一天是这样,第二天是这样,第三天更严重。院长李亚辉安排医院科室人员到家门口挡驾劝解,但门口的病人依旧不见少。为了保证刘现义能实实在在休息几天,在医院领导和朋友的安排下,刘现义被悄悄转移到平顶山新城区,但他有一个条件——不关手机,保持与患者的联系,“我是个医生,不能让病人找不到我”。

刘现义是郏县长桥镇刘楼村人。爷爷40岁那年,因急病去世。他四岁时,39岁的父亲患气管炎去平顶山看病,不明不白地死在医院里。父亲意外离世,母亲精神失常,把两个不懂事的小儿子送人后离家出走,60多岁的奶奶带着他和姐姐相依为命,那日子犹如苦胆煮黄连。自懂事起,刘现义就抱定从医志愿,高考报志愿时,作为一名选择空间很大的优等生,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开封医专。1983年毕业分配时,又选择了回原籍,被分配到李口乡卫生院工作,踏上了他朝思暮想的从医之路。

有次闲聊时,刘现义问万应杰,你吃过糠没有?我吃过。

吃糠咽菜,那是对艰苦生活的一种形容和概括,现实生活中,人吃糠是不可思议的事。而刘现义吃过,并且还不是一次。万应杰从吃糠的生活中读懂刘现义为人处事的坚守和对生命的无上尊重。

李口镇,谋圣张良出生的地方。位于平顶山北坡,是郏县的一个中等山区乡镇。刘现义报到上班时,卫生院一共9个人,只有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三大件”器械。按一个乡镇卫生院的标准来衡量,缺了不少教科书上讲到的设备、器械,然而不缺的是热血青年热爱卫生事业的热情和钻研精神。

有人说,人生取得成就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先天优质基因遗传,二是后天勤奋学习实践。刘现义属于后者。

到乡卫生院工作,对于简陋的条件,刘现义没觉得有什么不足。从小在苦水中泡大的人,对给予的一切不会有不满足的意识,唯不满足的是自身知识的不足和经验的欠缺。虽不能学古人悬壶济世,成当代杏林妙手,但必须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这是刘现义给奶奶的承诺。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刘现义好买书、爱看书,全医院的人都知道。他晚上熬夜读书学习的习惯,李口的不少百姓都清楚。凡是深更半夜有病人找刘现义看急诊,门卫不加思索地回答:还亮着灯的就是他的房间。

就学读书是开启事业之门的钥匙,而从业后的钻研学习则是干好事业的必备素质。

作为卫生院的骨干,刘现义白天坐诊看病,晚上整理当天接诊的笔记,特别对那些危重病人、疑难杂症以及所学专业以外的诊断治疗,一个个认真地梳理、分析。看一例病人斩一分收获,是刘现义对自己的要求。十年间,记了二十几本诊断笔记;十年间,他用一块块实践的砖石,砌起全科医生的知识大厦。

患者至上

1993年初,郏县县委为改变县人民医院的被动局面,决定在全县招贤纳士,公选院长。公选文件规定,新当选院长允许在全县选调医疗人才。院长边安生一上任就在全县挑选内科主任,首选的就是被李口人称为“神医”的刘现义。

1993年3月,刘现义调到县医院工作,临走时闻声而来的群众把乡卫生院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有位老太太眼含热泪拉着刘现义的手:“刘大夫,你走了俺今后看病找谁?”

“到城里找我。只要是李口的,不论啥时候我都等着。”

一语相诺,刘现义一直信守到生命的尽头。

2月26日,刘现义开始第二次化疗。第一次化疗没有反应,已将刘现义的病情判为死缓,生命进入倒计时。一周时间他想了很多很多,曾有几次向好友姜鹏亮表达心情:“毕业从医30多年,自我感觉可以用我成熟的经验为群众、为社会作些贡献时,却患了这种不治之症,不能再为人们看病治病是我最大的遗憾。我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不能死在病房里,活一天就要给患者看一天病,能多看一个病人,就会减少一分遗憾和痛苦……”

3月9日8点,第二次化疗结束的次日上午,刘现义又回到了他魂牵梦绕、须臾不愿离开的工作岗位——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查过病房,会了诊,刘现义来到前院门诊楼时,一楼至二楼的楼梯内像集市一般人头攒动。不知谁喊了一声:“刘主任来了!”

像平地大风骤起,拥挤的人群转身张望,自觉让开一条路。刘现义保持着惯常的微笑,边走边左右环顾点头问候。走进离开十多天的诊室,刘现义举目四望,好像给久违的诊室问好,然后坐下,从容取出处方笺、听诊器,招呼坐在眼前的病人。

刘现义诊室前的候诊长队,是县人民医院的一道风景线。

由于慕名而来的诊疗者太多,所以规定每天限挂70个号。挤在门口的人群中,有的是老患者,已多次找过刘现义,认为是老熟人不想排队;李口来的患者自恃“刘现义大夫是俺那儿的人”,要求先进去;还有那些公职人员、企业老板、大忙人,等不及;更有重病者不想等,诊室门口吵吵嚷嚷、哭哭啼啼。

中午12点到了,上午挂号病人看完了,门外还有几个,要么是病急心急,要么是熟人朋友,要么是路远农忙不想等。继续看!病人事大,吃饭事小,大不了到门口小摊上凑合一下。

下午下班刚到家,又有人找,那就再折返回去。不能让一个来者失望,不能让一个患者伤心。

“限号70个”,只是个原则限制,限号以外的病人有多少,没人清楚。有人粗略地算了一笔账:自刘现义调入县人民医院24年时间内,每周按他习惯的6个工作日计算,除查房会诊以外,每天平均诊断患者80人以上。

信任度与诊疗数绝对成正比。

今天的患者他注定看不完。

诊室门前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来看看他们心中的“神医”身体啥样。有的人理智,隔窗户看几眼,含着泪摇摇头走了。挤不到窗口的老年人、肢残人,听听助理、护士的介绍也走了,还有那些感情过于充沛的“患者”,一定要进诊室见见面。有位李口的老人满眼含泪手拿一张纸,“我是给刘大夫送偏方的!”

一个人患病,牵动一座小城的心;一个医生有恙,让一方大地心急不安。那些被刘现义抢救过的生命,那些由他妙手仁心而转危为安的生命,因他而泣血、流泪、伤感……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