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宝丰八景之一白雀异槐
豆角寨上枪声激
行走在张布郎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在张布郎庄

 

夏日午后,阳光依然踱着方步在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我正走在去郏县姚庄回族乡小张庄的路上。路边一只小羊蹦跳着向正在吃草的母羊跑去,路两旁是高大的桐树,树荫下十几位妇女在往烟杆上系烟……小张庄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现在基本上连在了一起。最大的看点在张布郎庄,小张庄能申报成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主要元素都在张布郎庄。

●张振营

人和之地

村子里没什么人,村头街边有几座烘烤烟叶的炕房,有的炕门大开,这是等散走一些热气后再装炕的。有的闭着门还挂个布挡,这是正烧着火的炕房。村子中间靠北有座高台,高台之上坐北朝南有座古宅,三进院落,明代建筑,房脊上的五脊六兽显露着这处宅子的威严。高台上有一棵合抱的古槐,槐树的浓荫下,几位光着膀子的老人正围着石桌下象棋。他们当中有些是烧炕的,刚往炕灶里添了几锨煤就赶了过来;有的是等待妇女们把打下的烟叶往烟杆上系完后装炕的,这会儿忙里偷闲杀几盘。

高台上的宅子是张布郎修建的。传说村里出过张姓的布郎官,他身为朝廷要员,刚直不阿,为民请命,兴修水利,垒堰屯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村庄命名为张布郎庄。75岁的张付中说,张布郎家有东西跨院和后花园。东跨院里有一排低矮的房子可能是住兵的。布郎官是个多大的官,难以考证,空留检阅台供人们消遣小憩。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里永远少不了张布郎。阅兵台下是一条沟,沟里杂草丛生。过去它却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村子的东南方向来,到阅兵台这里折向西,到村子西头和从南边过来的另一条小河汇合,然后向北汝河奔涌而去。阅兵台下的沟沿,也就是过去的河沿,是红石板铺成的,现在隐隐约约还能看出一些痕迹。

这是一条古道,也是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道要经过的地方。当年曹操派徐晃征战襄阳走的也是这条路,阅兵台也许是曹操送将士们出征的地方。旌旗猎猎,喊杀阵阵,硝烟已消散在小村的尘埃里。

流经张布郎庄的两条小河,一条叫陡河,一条叫芝兰河,它们在这个村里交汇成人字形,于是人们就临水筑房,村庄的结构也呈人字结构。张布郎庄的先人认为,这里的地形有人和之意。“人和”乃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几百年来,村民朝看白鹅浮水,夜听溪流淙淙,邻里和睦,民风纯朴,实乃人和之地。

烟茶之乡

烟叶种植是张布郎庄的传统产业,即使在郏县烟叶面积大幅度萎缩的今天,村民们的种植热情依然有增无减。除了种烟,张布郎庄的人还喜欢喝茶。爱种烟、喜喝茶,我想与家门口这条万里茶路是分不开的。

郏县的种烟史始于明末清初,当时东印度公司的烟草专家顺着万里茶道踏访而来,堂街以西的紫云山西一带成了最早实验种植烟叶的地方,这里也是著名的“山儿西烟”的产地。

村民张学孝家的镜框里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中间坐的是一位老太太,穿对襟布衫,看上去神态安详;右边站着一位男子,头戴礼帽,身穿马褂,手执雪茄,一副绅士派头;左边立着一位打扮洋气的年轻女人,手拉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88岁的张学孝说,照片拍摄于1911年。潢川人杨鹤亭在许昌南门开设的悟真照相馆开业大吉,张学孝的三伯张景带着母亲和妻儿赶去凑热闹,留下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时候张景在许昌开烟行。张学孝说,爷爷是清末的秀才,比别人眼光独到,那时都种烟,只有他家在许昌和襄城县开了烟行,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前。那时用牛车往襄城县和许昌拉烟叶,一车能拉两千斤。现在村里人一提起他家还叫“老烟叶行家”。

一张老照片是沉淀的光阴,从那时到现在一百多年的时光里,张布郎庄一直在种烟,早先是晒烟,晒出的烟黄白,是日光中沉淀的精华;现在是烤烟,烤出的烟金黄,是烈火中凝成的精粹。张布郎庄的人在与烟叶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在打磨着自己的时光。

张学孝堂兄弟三个,都是高寿。张学岗81岁,张学立114岁。400多口人的村里,80岁以上的就有十几位。张学孝耳微聋、眼稍花,走路架着双拐。他身体无大碍,架拐是家里人怕他摔着。村里人为什么多长寿?大概是这里水质好,加上都有爱喝茶的习惯。每家都有茶具,但在家里喝着不过瘾,喜欢三五成群结伴去四里之外的公式郎庙茶馆喝茶。付上块儿八角的茶叶钱,喝着续着水,从早上六点喝到晚上八点,中午在茶馆里就着茶水吃锅盔或包子,在茶馆里听瞎话儿、摆山、打纸牌。73岁的张本正说,地里没活儿时天天去茶馆喝茶。有一年去新疆干活回来,疲乏得不行,行李往茶馆门口一撂,一喝半天,神清气爽,浑身轻松。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