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60盛世华章—庆祝平顶山建市6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锐意进取做示范 改革创新铸新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锐意进取做示范 改革创新铸新城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着力打造我市转型发展强引擎综述
平高电气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检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韩寨村爱心救助超市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高速公路建设成网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鸟瞰新城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新城美景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儿童眼中的“多彩鹰城”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德馨苑公租房小区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放风筝的儿童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建设鹰城CBD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李庵安置小区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市民广场夜景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新城区和谐路体育健身游园健步走环道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月季盛开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加紧施工中的郑万高铁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香山寺景区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2002年6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总体要求,经科学论证,做出了“优化东区功能,改善老区环境,建设西部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向西跳过采煤塌陷区,依托70平方公里的白龟山水库及其周边荒芜丘陵土地建设新城区,打造一座以行政、科教、高新产业为主,宜居宜业的新城,最终形成一市双城、中间由快速通道和生态园林连接的城市格局。

2002年8月,随着平顶山市新城区管理委员会的挂牌,新城区建设筹备工作正式吹响“集结号”。

2003年9月,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开工奠基为标志,平顶山市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帷幕正式拉开。

2011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批准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成为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2014年4月,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机构编制问题的批复》,平顶山新区更名为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含白龟湖水面和生态保护用地99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三区一中心”,即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对外开放示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行政区划涉及新城区4个镇(街道)、新华区3个镇(街道)、湛河区4个乡(镇、街道)、宝丰县城及其4个乡(镇、街道)、鲁山县4个乡镇。

没有可以复制的模式,没有可以套用的经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路走来,15年风雨砥砺前行,已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思路明确 着力打造活力示范区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较早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示范区之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转型发展,示范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市委书记胡荃在示范区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认清责任,找准目标,要进一步明确思路,彰显特色,推动各项事业走在全市前列,在全省示范区建设中大有作为,进入第一方阵。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围绕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扑下身子实干,协调联动推进,努力使示范区实现大建设、大提升、大跨越。” 胡荃书记这番话为示范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长周斌也非常关注示范区的发展,多次在新城区现场办公,指导推进工作。

以胡荃书记调研指示精神为指导,示范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引领、产业集聚、特色凸显、集约高效的原则,科学布局高铁片区、环湖生态保护区、商务中心区、示范区行政服务区、大香山风景区、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功能区域,做大做强高科技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生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双创孵化基地和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示范区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去年以来,示范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在培育主导产业、扩大开放招商、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16年底,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成区面积33.5平方公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

其中平新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51.5亿元,增长55.8%;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8亿元,增长18.9%;到位省外资金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19.23%;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9亿元,增长98.2%;就业人员达到13076人。产业集聚区南部的市级商务中心区(CBD),2014年和2016年分别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十快商务中心区”称号,共获得1000万的奖励。平顶山市商务中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实现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税收4580万元,同比增长35.7%;入驻企业13家(规模或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9家),同比增长8.7%。

产业提升 着力打造实力示范区

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主阵地,示范区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第一载体,聚焦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示范区按照产业集聚、特色凸显、集

约高效的原则,通过科学布局六大功能区域,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双创孵化基地和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示范区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经济转型产业提升,除了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还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示范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区,靠自力更生,争取各级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同时更需要扩大对外招商,借外力发展。

近年来,示范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园区招商、“互联网+”招商、专题招商等精准化招商模式不断夯实,“走出去”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来”壮大支柱产业。

突出园区招商。目前中兴科技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14家,涵盖智能固网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激光投影设备、智慧城市研发和技术服务、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环保等领域。紫荆科技园已签约入驻企业37家,涵盖软件开发、物联网研发、环保、智能蓝牙设备制造等领域。宝钢绿色建筑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36家。

突出“互联网+”招商。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工业厂房、商业用房等资源,加快平顶山互联网科技产业园、平顶山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吸引156家电商企业签约入驻。

突出专题招商。制定招商引资激励奖励办法和损害招商引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成立招商工作队,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等产业链条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2016年共签约项目31个,投资额度248亿元。

今年,示范区除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外,还将组织开展三次专题招商活动。目前,北京文化生态旅游招商活动已经启动,云贵川的苗黎文化、浙江的应氏文化等寻根问祖招商活动正在筹备。同时,积极鼓励支持中兴科技产业园、紫荆科技园、中矿电商园开展园区招商,切实做大做实园区经济。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的同时,示范区还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行动,营造亲商护商的投资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执法环境、宽松优质的服务环境和法治文明的社会环境,增强开放发展“软实力”。

“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快速增长,扩大投资是关键,项目建设是核心。各级各单位要把项目特别是重点关键项目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优势兵力,狠抓项目服务,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的突飞猛进集聚赶超发展的强劲动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新城区党工委书记齐俊禄在项目推进会上多次强调。按照这个要求,示范区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区168个工程项目、24个重大项目、34个重点项目和34个重要工作全部分包到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包立项开工、包投资建设、包施工环境、包进度质量、包投产达效,形成推动转型发展攻坚的强大合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突出抓好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的资金支持。建立区级项目库,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形成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格局。

同时,示范区坚持工业立区强化产能支撑,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对内培育、对外招商双管齐下、双向发力,不断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依托中兴极智联合、中兴晶宝、升平乐数字技术科技等优势企业,加快对接数码电子产品制造、LED显示屏、光电、投影项目,培育壮大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卡威中力等优势企业,加快对接芜湖宝骐汽车、深圳广佳氢燃料电池项目,培育壮大新能源环保产业集群;依托平高集团、业强科技、宝德科技、中民筑友等优势企业,加快对接电气装备制造集群项目,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西安万股、绿地集团、建业集团等优势企业,加快对接环湖文化生态集群项目,培育壮大文化生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平新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形成五大产业园区。其中包括具有智能终端、数据中心、环保技术、新能源四大板块的中兴科技产业园;已入驻国家级电气试验基地、高压智能开关、真空断路器等项目的平高电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清华大学的研发能力和高科技成果,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综合体紫荆科技园;为华中地区提供装配式绿色建筑研发、设计、产品展示、方案解决、施工培训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宝钢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由中矿电商产业园、互通电商产业园、爱码购电商企业街和电商孵化中心构成的平顶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百度营销大学、酒酷网、蚂蚁大象等50余家知名电商企业。

平顶山市商务中心区依托主导产业确定三大产业集群。一是商贸服务,重点打造以盛润公馆、建业十八城、俊海·西湖明珠等项目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打造高端商务中介服务集群、建设特色商务楼宇;二是金融服务,重点以鹰城中心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三是信息技术服务。重点以“互联网+”为引领,加快大宗商品交易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孵化中心、平顶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平顶山邮政局邮件处理中心、移动生产调度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创新引领 着力打造智慧示范区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示范区坚持突出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先行军。

创新举措抓项目。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在领导分包、部门推进、强化保障的基础上,成立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进建设领导小组,加快示范区与新城区的有效套合。按照省、市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好市政府赋予示范区的行政审批、执法、人事、财政等各项管理权限,建立健全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成立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创新“人才强区”战略目标。为提升新城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强化智力支撑,按照“人才强区”战略目标,示范区组建经济发展专家顾问团,建立健全示范区重大决策专家征询机制。为进一步发挥顾问团的参谋助手作用,根据2017年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该区组织专家重点分包中兴科技产业园、卡威中力新能源汽车、应国历史文化园等项目,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考察学习、查阅档案、征求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等方式开展工作,为示范区发展提供战略性、全局性的意见建议。

创新融资平台,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示范区相继成立了应龙、应河、应山三家公司,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三个板块的融资工作,探索推动以PPP模式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依托示范区文化旅游、创业扶持、民生服务等项目建设。目前,已与6家银行对接,筹集资金16个亿,其中10个亿的城乡建设基金已经到位,正在运作的产业基金近期也即将到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扎实推进“互联网+”模式,全面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平顶山电子商务产业园、高校创业孵化中心等一批创新基地、创客空间,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创新考评机制。围绕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健全规划实施目标责任体系,对规划内容进行分解量化,按照目标进度科学确定任务节点,制订年度计划、明确责任目标。健全考评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督查问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令行禁止、落到实处。

环境改善 着力打造宜居示范区

“要实现市委、市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实现跨越发展要求,首先必须要厘清思路,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环境优势、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激活发展潜能。”齐俊禄如是说。

示范区建设者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群众利益优先、社会事业优先、营造人气优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增强承载能力,建设“文明、富饶、美丽、生态、宜居”示范区。这“四个优先”是对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的认真总结和准确把握,是立足示范区的区位特色优势、提升示范区发展品位的集中体现。

改善人居环境优先。近年来示范区先后投资9.7亿元,建成东太平、西太平村(一期、二期)、李庵、硃砂洞及郑营5个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约61.55万平方米,建成住宅共计5902套,安置人口共计10112人;投资约11.4亿元,正在建设东王营、肖营、东滍等3个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约66.78万平方米,拟建住宅5405套,共安置人口8124人;计划投资12亿元,拟筹建(东、中、西)留村、南宋等住宅小区,计划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住宅总户数5231套,可安置人口约7838人。安置小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而且能够避免城市建设的无序与失衡,为健康、和谐的城市大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截至目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实现了路畅灯明、管网入地的完善生活配套服务体系,满足了入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提升了城市功能,强化了城市管理,增强了承载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示范区现有梅园路小学、蓝湾小学、湖光小学、公明路小学、福佑路小学、第十中学等区属公办中小学27所,湖光幼儿园、育英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3所,在校中小学生9718人,在园幼儿1984人,教职工800余人。正在抓紧建设的市一中新区学校将于近期开始投入使用。按照示范区发展规划,在示范区行政服务区范围内将与嘉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拟占地面积800亩的教育园区项目,将建成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国际教育及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全日制教育基地,通过引进兼具优势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成熟教育品牌,实现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打造高质量完善的教育园区。教育设施在不断完善,医疗设施也在筹备建设,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正在筹备建设中,未来还将配建一所三级甲等新区人民医院。

生态环境建设优先,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着力抓好市容环境、市政园林、数字化城管、植树绿化、白龟湖治理等工作,完成植树造林6800多亩,占市定任务目标的105%;2012年开始实行白龟湖禁渔期管理,6年来累计增殖放流鱼苗1200万尾,组织集中治理400次,收缴销毁违法冲砂船110艘,确保白龟湖饮用水安全;湖滨景观带、市政广场亮化工程安装各种灯具共计1万余盏,安装汉白玉栏杆4200米,广场铺装6万余平方米,摆放鲜花50万盆(株),木栈道1万余平方米。

大气污染环境整治优先。近年来,示范区进一步推动辖区环境治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加大对“散乱污”、油烟烧烤等污染源的排查整治力度和市容环境的集中整治,切实改善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区环境。加大城区绿化建设力度,对长安大道、公正路、和谐路、未来路、硃砂洞山体进行绿化提档改造,截至目前,长安大道景观提档工程已摆放红梅861株,腊梅913株,垂丝海棠925株,紫薇884株;公正路、和谐路提档工程已种植银杏577株;未来路绿化提档工程已移植香樟283株,栽植银杏512株,紫薇1500株,整理绿化地8000余平方米;硃砂洞山体绿化工程已完成树桩月季3200地被,月季200平方米,完成土方14000立方米,浇灌系统基本完成,挡土墙砌筑850米。

目前,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湛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应河治理工程顺利推进。通过环湖生态保护区建设,示范区重点围绕生态自然保护、文化体育旅游和都市观光农业布局项目,继续完成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重点打造环白龟湖景观湿地项目,依托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打造应河生态水系、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布局高效观光农业,规划建设环白龟湖自行车赛道,综合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举办环白龟湖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充分发掘示范区区域范围内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以大香山观音文化和古应国文化为主线,以城市文化生态景观、特色小镇为载体,做强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环境塑造形象、以环境吸引项目、以环境聚集人气,从一片荒滩到时尚商都,从阡陌难行到四通八达,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山脉、水脉、人脉、文脉有机结合,用生态构筑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一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水、林、山、城交相辉映的现代湖滨园林城区正在中原大地冉冉升起。

“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进一步加快从居住区向生活区的转变,从生活区向工作区的转变,更好地集聚人气、商气和财气,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一座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成为代表平顶山市未来现代化水平和实力的标志性区域。”在采访时,齐俊禄说,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对示范区的期望,也是全市人民对示范区发展的期待,这既是示范区的一项光荣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追梦无止境、发展无穷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正在加大建设力度,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邱爽 通讯员 李勐儒)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