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庆祝建市60周年·城市记忆
3上一版
 
教育事业大发展 培育人才铸伟业
鹰城首批合格尼龙66盐水溶液“早产”31天
与现在相反,过去越肥的肉卖得越贵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事业大发展 培育人才铸伟业

◀2016年4月28日下午,机器人“小慧”在平顶山学院亮相。“小慧”的全称是“仿人形语音交互式机器人”,是平顶山高校师生制造的第一台仿人形语音交互式机器人。平顶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周志青老师是“小慧”的主要设计者。他领导的研发小组一共15人,都是该院大二大三学生。
图为周志青与“小慧”做握手实验。
本报记者 张鹏 摄
▲上世纪五十年代做化学试验的小学生。 姚剑宝 提供
2017年,市优秀教师韩华在市育新幼儿园辅导孩子。
李志勇 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市育新幼儿园。
姚剑宝 提供
2013年11月底,市志愿者协会为东山学点修建了水窖,“扁担老师”的扁担从此下岗。 牛智广 摄
2013年11月10日,鲁山县背孜乡第一小学东山学点“扁担老师”王长山为学生挑水吃,他已挑水37年。 牛智广 摄
2017年4月19日,新程街小学。
李志勇 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矿务局第二职工子弟学校。
姚剑宝 提供
 

上世纪50年代,平顶山没有一所大专院校,甚至连基础教育体系也残缺不全。

工业建设需要知识,城市振兴需要人才。所以,在建市之初百业待兴、经济困难的艰苦岁月里,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仅各级政府积极兴建学校,厂矿企业、农村社队也纷纷兴起办学之风,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勠力同心,为平顶山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同年8月,平顶山市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获准设立,鹰城教育事业在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此后40年间,平顶山教育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专业门类日臻完善,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企业办学百花齐放,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异彩纷呈,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特色专业灿若繁星,教研成果、竞赛奖项、先进荣誉不胜枚举。

回望历史,鹰城文脉源远流长传华夏;再看今朝,教育事业征程万里谱新篇。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137所、在校生88.42万人,在提升城乡居民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本报记者 王尧)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