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华章盛世--庆祝平顶山建市60周年
3上一版
 
郏县:砥砺奋进谱写“四化”建设新篇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郏县:砥砺奋进谱写“四化”建设新篇章

圣光集团输液器生产线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郏县“三馆”
三洋铁路郏县安良站
美丽乡村冢头镇陈寨村
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
三苏园全貌
 

城镇建设轰轰烈烈 新型城镇化日新月异

盛夏时节,记者行走在郏县城乡,看到的是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听到的是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赞美之声。

五年来,郏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郏县、美丽郏县、宜居郏县、幸福郏县、文明郏县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建设,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全面提速。该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4%、12.9%、16.9%、10.9%、9.7%。郏县也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以及“国家卫生县城”“河南省文明县城”“河南卫生县城”“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等近百项市级以上荣誉。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新型工业化势头强劲

该县紧紧围绕“一区四园”,紧盯全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大引强”。在招商方式上,采取全民招商、组团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模式,着重引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项目;在招商内容上,按照“厚植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思路,围绕平煤机创新转型、圣光集团与省国控集团合作、铸铁锅和陶瓷两大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式改造开展招商引资;在推进机制上,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目标、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行用地企业与群众零接触、部门为企业服务零距离、行政审批费用零成本“三个零”政策,实施项目审批“全过程”服务、项目在建“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全天候”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敬商的良好氛围。

平煤机在积极拓展国内和国外矿用液压支架市场的同时,积极转型发展,去年非煤领域产值达到2亿元;圣光集团年产输液器6亿支、注射器30亿支、留置针5000万支,成为全国重要的医药物流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的医用制品生产基地;郏县广天现代厨具产业园年产铸铁锅7000万口,销往全国各地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研发基地;郏县安良神前陶瓷产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集约,已入驻豪派、华泰、任氏、传奇钧窑等陶瓷企业68家,年产量达4亿件(套)。产品有仿古建筑瓷、卫生瓷、工艺瓷等八大类300多个品种。特别是传奇钧窑和任氏瓷业历经数年努力,恢复了中国古老的唐钧烧制技艺,使一个曾辉煌一时而被历史烟云掩去魅力面容的国之瑰宝、一个在中国钧瓷发展史中缺之则无根断代、无之则难以为继的“时代宠儿”——郏县唐钧展现在世人面前。郏县由此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唐钧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区域。

如今,郏县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目前,郏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8.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6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亿元,实现税收收入8.7亿元,从业人员2.73万人。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并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年中,郏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由47.9亿元增加到83.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由43个增加到169个。

绿树成荫的街道两旁,商户林立,生意兴隆;花香四溢的休闲广场内,成群的顽童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漫步在郏县城、乡,记者看到的几乎是同样的场景。

近年来,郏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三城联创”为载体,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新修道路41公里,升级改造城市道路20万平方米,城区照明里程达86公里,城镇绿化率由32.5%提升到38.3%,城镇化率由33.5%提高到40%。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

城市建设中,规划先行。该县先后编制完成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城市远景规划和商务中央区规划等城市建设规划,使县城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该县还按照“产城一体、产城相融”的要求,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近10亿元,用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内外道路互通,水、电、气、管网、园林绿化全覆盖。投资15亿元,建设了“水岸阳光”“和谐家园”“民心家园”等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时,还全力推进老城区建设,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了老城区16条街道和部分住宅区规划改造,打通了断头路,完成了经三路中段开通、经一路南延以及老城区20公里供水管道改造、第二水厂、第三水厂等城市建设工程,使县城居民吃上了甘甜洁净的丹江水。在园林绿化方面,建设了书法游园、开放式体育公园等城市游园及道路绿化工程,使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521.8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6平方米;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改革环卫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三家物业公司管理,实现了管干分离。

郏县还按照县城抓提质、乡镇抓特色、农村抓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努力打造特色小镇。他们在编制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5)、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出台了《郏县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按照“示范引导,梯次推进”的原则,以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镇先行试点,培育典型,带动小城镇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该县还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建设“河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契机,围绕构筑教育、健康、交通、生态、服务业“五大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启动实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倍增、医养结合、道路畅通、水系公园、高铁站区建设、商务中心区提质、棚改、生态廊道、文庙及山陕会馆保护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十大工程”。大干三年,实现市场化融资超100亿元,规划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100个以上。截至目前,投资4.5亿元、全长56公里的生态廊道工程城区段已完成96%以上,城外区域已全部完成;投资近亿元的县第二中学及其附属小学已完成主体工程;投资6亿多元的县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和开放式体育公园万人体育看台正在紧张施工……

现代农业亮点纷呈

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提速

一望无际的山冈上,郁郁葱葱的核桃树、黄杏树的枝头挂满果实。阴凉、湿润的树荫下,一群群土鸡、鹅、鸭在叫着、跑着、啄吃着草叶或虫子。这是记者在郏县薛店镇吕沟村的章现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场景。

这只是郏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该县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作为全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郏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在解决发展资金上,他们统筹安排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积极抢抓上级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政策机遇,积极申报项目资金。全县累计投资4.3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园区38个,总面积4.4万亩,带动农户1.9万户。

为引导农业园区规范发展,该县成立了由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合作社发展目标,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流转土地分片承包”的运作模式。紧紧围绕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药特产业及观光旅游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薛店镇章现现代农业园区、长桥镇聚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的带动下,郏县已发展涉及优质麦、烟、红薯、大豆、花生、瓜果和蔬菜等种植专业合作社341家,社员达2.1万多户,面积15万余亩。去年经营性收入达3亿多元;在兴业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县已有养殖类合作社16家,社员1300余人,201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1%。

郏县还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订单农业。积极引导企业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并通过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和标识,申报绿色食品、无公害及有机农产品认证,打响自己的品牌。如今,该县高效农业总面积35.8万亩,其中发展订单农业10万亩,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2个。涌现出以“三粉”加工、花生米加工、蔬菜加工、牛羊肉加工、瓜子加工等为主的56个农产品加工专业村,并有23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副产品商标注册达64件。目前,该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年加工产值达15.8亿元。

文化底蕴深厚独特

文化旅游产业化步伐加快

郏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周朝设邑,秦朝置县。这里有三苏文化、知青文化、古寨文化、红色文化、茶食文化、谋圣文化、孝道文化,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三苏祠和墓、文庙、临沣寨、山陕会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3处、“中国传统文化村落”12处、“河南省传统村落”62处。

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郏县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完成了《三苏文化产业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郏县文庙、三苏祠和墓文物保护规划和维修加固方案、《曹沟旧址保护修缮工程方案》等旅游发展规划,制订了《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龙头带动、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积极筹措资金。投入3300多万元,建成了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二期工程,完成了三苏祠和墓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程和三苏园景区绿化、美化等工程,使三苏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使其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投入2300余万元,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临沣寨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恢复了古寨风貌;投资1500万元,对曹沟旧址实施保护工程,建设了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使其成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为打造便捷的交通旅游环境,该县积极筹集资金,全力加快公路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8.7亿元,新建和改建公路383.3公里,使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50公里;他们还积极抢抓机遇,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到国家“十三五”干线铁路重要项目之一“三洋铁路”途经郏县的建设项目,填补了郏县没有铁路的空白;同时,还争取到郑万高铁在郏县设站项目,形成了一个由普通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公路组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为打响旅游品牌,该县还多措并举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连续8年举办了清明公祭“三苏”文化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并邀请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记住乡愁”栏目到郏县采访报道。还通过举办全国性的“三苏杯”诗词大赛、书法大赛,以及《中华孝道》特种邮票发行仪式、《宋词》特种邮票发行仪式等大型文化活动,提高郏县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

过去用如椽巨笔,书写辉煌篇章;现在用浓墨重彩,再绘锦绣画卷。63万郏县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全市“1461”发展思路,以大力开展“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年”为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温书功 通讯员 宁建鹏文/图)

8

广天现代厨具产业园铸铁锅生产线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编辑 赵金萍 校对 李鹏程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