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60盛世华章—庆祝平顶山建市6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龙山街道:践行“两学一做” 念好三字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郏县纪委、县供电公司帮扶宁庄村脱贫攻坚纪实
扶贫座谈会
建设老年幸福院
养殖合作社
深入贫困户
三粉加工厂
 

6月2日,记者置身郏县白庙乡宁庄村,被“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美好图景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希望满满的景象。

“别看村子现在大变样,一年多前,俺们这还是省级贫困村呢。”25岁的村民林校洋兴致勃勃地说。

宁庄村位于白庙乡西北部,属半山岗丘陵地区。全村辖宁庄、上叶、麻沟三个自然村,213户713口人,贫困户就多达43户165人。“过去村民大多靠外出打工或耕种薄田养家糊口,日子真穷!当时村里道路坑洼不平,一阵风刮来,泥土、塑料袋齐飞。现在,我们走的是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村民大事小事到了党群服务站就能办好,晚上去广场上跳舞健身,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林校洋说,改变宁庄村穷困面貌的,正是扶贫攻坚行动。

2015年9月,郏县纪委、县供电公司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宁庄村。为了摸清贫困底数,他们通过走访座谈,联合“会诊”,按照贫困户因病因学支出型、技能劳力欠缺型、生存环境制约型、发展资金瓶颈型、收入低下温饱型等五种致贫类型,精准筛选出43户贫困户。对每个贫困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面临的困难、潜在的优势等所有相关的信息记录在册,建档立卡。

通过摸底调查,宁庄村脱贫攻坚两大难题首先摆在县纪委书记张海涛面前: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没钱办事难,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集体对贫困群众帮扶能力不强,贫困人口多,村民脱贫愿望强,但看不到奔头和希望。贫穷的病因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干旱缺水。对此,张海涛集思广益分门别类开出了“药方”: 以“三所一路”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宁庄村道路、电力、水利、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助推宁庄村快速发展。

帮扶工作队不仅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外帮村里跑项目争资金,在内还亲临现场解决难题。

利用村内6000平方米老旧宅基地,建成了群众文化广场。广场内以彩砖和水泥硬化为主,一侧建文化大舞台,周边安装健身器材,已成为宁庄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

依托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图书室、文化娱乐室设施功能,配套有线电视和多媒体设备,使之成为群众学习娱乐“充电”的场所。

村内主干道路1200米,通户道路2900米已全部硬化,彻底解决困扰群众几十年的“行路难”问题。

宁庄村过去只有两台配电变压器,容量分别只有30千伏安和50千伏安,制约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县供电公司先后将宁庄村变压器增容升级为100千伏安和160千伏安。去年下半年,该公司经理窦君逢积极争取资金,又为宁庄村新增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为宁庄村的产业发展蓄满了发展后劲。

占地面积为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老年幸福院正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容纳10位贫困孤寡老人,使他们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

针对无技能、无增收渠道的贫困户,按照“创业培训支持”的思路,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针对部分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按照“医疗救助扶持”的思路,落实大病救助、合作医疗和残疾人补助;针对部分因学致贫的贫困户,按照“助学资助”落实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针对部分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贫困户,按照“低保资金兜底”的思路,落实低保、五保等惠农政策;针对部分没有安全住所的贫困户,按照“危房改造”落实建房补助等惠农政策。村民林军民,家境原本不错,2014年患上重症肌无力,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妻子也需要常年在家伺候,再加上家中还有3个学生,家境急转直下。张海涛了解情况后不仅自掏腰包帮林家,还在县纪委内部开展了为林军民捐款活动,并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为林军民办理了大病救助,安排其子参加电焊工技术培训,安排其儿媳到圣光集团打工,帮助他们一天天好起来。

贫困户李水聚有精神疾病,妻子患有间歇性癫痫,全家仅靠女儿在郑州打工收入生活,家里的房子历经风雨,早已破败不堪。帮扶单位为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并为其建房捐款,帮助李水聚盖起了60平方米的房子,解决了住房问题。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驻村帮扶工作队依据宁庄村地处山区特点,把发展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建三粉加工厂作为主导扶贫产业来培育。种植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以土地、林地资源或劳动力入股,整合土地资源种植核桃、杏、桃等小杂果或烟叶等经济作物,通过入股分红。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宁庄村原有养殖场为基础,将帮扶单位筹措的10万元帮扶资金以贫困户的名义入股合作社,同时吸纳全村贫困劳动力参与饲养和管理,根据效益按股分红,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后,自行退股。三粉加工厂主要利用宁庄及其周边村庄红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的特点,加工红薯淀粉和粉条,面向全村,吸纳群众以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形式入股。

村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三粉加工厂挂牌成立后,43户贫困户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已经分别加入合作社。在三粉加工厂务工的贫困户有20余人,其他流动务工的也有10多人,每人每日工资百元左右。养殖场内100多只山羊,今年10月,43户贫困户将拿到每股15%的红利(每户一股,每股3000元)。三粉加工厂负责人说,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社员后,就再也离不开合作社了。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可以拿到“三金”,即流转土地拿租金(或入股分红)、出售农产品拿现金、合作社务工拿薪金。合作社每年仅工资支出就有15万多元,成为困难群众稳定脱贫的“助推器”。

一年多来,在郏县纪委、县供电公司的倾力帮扶下,宁庄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致富路宽了,收入多了。

昔日的穷乡村,正在一天天演绎着美丽乡村的“蝶变”。

(温书功 梁静 文/图)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