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盛世华章--庆祝建市6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教育科技:双轮驱动大发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科技:双轮驱动大发展

▶宝丰县李庄乡翟集中心小学有了体育器材,孩子在体育课上乐开了花。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平高集团职工加紧组装宁东直流工程电器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80名平煤神马集团学子获得爱心助学金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平煤神马集团引进德国最先进的顶装煤焦炉设备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科技创新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强大引擎。回首建市六十年风雨历程,教育和科技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教育为本成就百年大计

建市前期,伴随着矿区开发,我市教育事业开始起步。1957年,平顶山矿区有小学38所。建市后,随着市区人口增加,学校不断增多,到1976年底,全市中小学数量达到297所,在校学生91685人。

当时,我市农村学校的校舍以老式土房、瓦房为主,且大部分年久失修,漏房、危房较多,一些中小学课桌不够,只能用土台子或水泥板,甚至让学生自带板凳。那时候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土台子、土凳子、上面坐着个土孩子,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农村的办学条件。

曾任叶县城关乡胡村小学校长的王海阁生于1957年,他自1976年起在胡村小学任教,后调往城关乡初中任教,2005年回胡村小学任校长。王海阁说:“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只有几间土坯房,如今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运动场,从‘一支粉笔走天下’到现在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条件、教育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01年开始,我市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十五”期间,全市实施危改项目785个,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消除危房37.1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29万平方米。仅去年一年,我市就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校舍类工程接连开工,并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开工项目111个。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37所、在校生88.42万人,专任教师4.91万人。其中,高等院校6所,包括两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校生7.98万人,专任教师3579人。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生均校舍面积、教室面积、学生生活用房面积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标准田径场、图书室成为大多中小学校的“标配”,农村寄宿制学校也有了标准化学生公寓、食堂和学生餐桌凳。

多所院校成立,现代高等教育提速发展。1977年,平顶山师范增办大专班,我市高等教育开始起步。1984年5月,平顶山师范大专班改为平顶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我市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1985年10月,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河南分院在我市成立,1993年3月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填补了平顶山市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2002年,在河南城建高专的基础上,平顶山工学院(后更名河南城建学院)成立,成为我市第一所本科院校。2003年,平顶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学院,成为我市第二所本科院校。200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成立。

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强化课堂教学育人功能,全面普及实验教学、深入推进阳光大课间、广泛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中小学生校外才艺展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16年,我市3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240项中小学教科研优秀成果获得省、市级奖项,新教育实验工作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研讨会上受到表彰;一本上线率17.53%,三本以上上线率65.27%,高考上线率实现“七连增”。

建市以来,我市始终注重维护教育公平,多措并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仅2016年,我市就落实助学金5126.31万元,惠及学生8.09万人次;发放生源地学生信用助学贷款1.22亿元,惠及学生1.51万人次;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按照每年6000元落实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接收率持续保持100%。加强学校“三防”建设,落实资金272万元,用于33所局属学校安保经费。

“十二五”末,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超过规划目标2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净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8.9%。鲁山县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卫东区、湛河区、舞钢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职教攻坚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舞钢、郏县、鲁山、叶县创建为河南省职教强县(市),新华区、湛河区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和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我市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省辖市”。

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引擎

走科技创新之路,走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向科技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是我市矢志不渝的追求。

60年来,我市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升,产学研用结合日趋紧密,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两当”(当时、当地生产)服务方针,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使科技与经济有了密切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后,我市科技事业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我市的科技投入由单一财政拨款逐步发展成市县财政拨款、上级拨款、科技贷款、企业自筹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市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由2010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4.5亿元,财政科技投入由2010年的1638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8053万元,增幅达到71%,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

2012年3月,省政府批准宝丰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市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总数达到3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51家。2016年,全市新增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5.9%。

随着市场机制在科技运行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逐年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16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5项、资金23029万元,省科技计划项目141项、资金7858万元。获得省以上科技奖励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6项;省科技进步奖40项,市科技进步奖399项。特别是平高电气参与完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平高电气参与完成的“开关电器大容量开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平煤神马集团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废弃物密实充填与采煤一体化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平高集团世界上首台百万伏高端断路器的试验成功,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知识产权申请、授权增速迅猛,全市累计申请专利达8653件,同比增长244.5%;获得授权专利4998件,同比增长333.1%。

我市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不断激发。2016年,我市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奖项目的数量和等级均居全省前列。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我市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用智慧与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必将在创新路上奋勇前行,再创发展新辉煌,谱写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沙星海)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