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盛世华章--庆祝建市6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建设:秀美鹰城入画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建设:秀美鹰城入画来

改造后的湛河水清岸美。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鲁山县尧山镇东竹园村人居环境不断美化。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植树节市民在山顶公园斜坡开展植树护林活动。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湛河区曹镇乡齐务村文化娱乐广场人工湖成为村中一景。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平煤神马集团四矿矸石山披上“绿装”。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绿意浓。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鲁山尧山山峰叠翠、叶县燕山湖烟波浩渺、郏县眼明寺公园林木葱郁……建市6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产业转型,握牢生态交接棒,跑好环境保护接力赛,把平顶山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旅游城市,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近年来,我市把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作为第一担当,开启了创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征程,让这座资源型城市内外兼修,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挥洒铺陈“山绿、水清、天蓝”的大美画卷。

攻坚大气污染,让天更蓝城更美

平顶山因煤而立、依煤而兴,原煤生产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矿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带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确立了“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山川秀美、绿水常在。

2013年,我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评调控作用。

2014年,我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4亿元助力“蓝天工程”,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评标准,积极实施“退城进园”。

2015年,我市首次明确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并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年度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

2016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各县(市、区)、各级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出了减煤、控车、抑尘、治源、增绿等“一揽子”措施,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工业污染治理率先展开。截至目前,全市54台燃煤锅炉拆改、53家砖瓦炉窑提标治理、67台非电行业燃煤锅炉提标治理任务全部完成;9台运行统调煤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关闭了十二矿电厂、四矿电厂和蓝光电厂。

——扬尘污染治理绝不手软。对500余家在建的工地实行综合整治,达标率达84%。市区周边道路清扫保洁水平大为提高,“以克论净”正在推进,扬尘污染持续下降。

——机动车和油品污染管控任务超额完成。全市淘汰黄标车18660辆、老旧车15810辆,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省定1座储油库、260家加油站、39台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

城市污染治理如火如荼,乡村环境整治亦持续推进。我市不断强化“清洁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和特色村。“十二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6个省级生态乡镇和351个省、市级生态村。

治理小流域,让水更清景更靓

4月24日,阳光明媚,新华区焦店镇野王村的湛河支流——野王沟内卵石铺底,两岸青石栏杆围绕,柳树、红叶石楠间隔种植,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观。不少村民在此散步、聊天,享受着湛河治理带来的生态成果。

河流湖泊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是鹰城经济赖以发展的根本所在,保护水资源时不我待。

从建市初期至2014年,鹰城人民的“母亲河”——湛河历经5次大的综合整治,终由洼地沼泽变成绕城“玉带”。

湛河发源于宝丰县马起营和新城区马跑泉地域,流经平顶山市区后汇入沙河,全长40.2公里。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数量较快增长,18条主要支流的劣五类水全部流进湛河,此外河道及周边存在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污染了湛河的生态环境。湛河老城区段虽然经过一、二、三期治理,但没有从根源上治住污染。

如何让黑臭水体变为一河活水?201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湛河综合整治这场硬仗,真正实现河通、水净、岸美,建设秀美鹰城。

2014年1月6日,湛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如今,截污治污工程基本完成,河道治理工程基本完工,生态景观工程成效明显……美丽湛河焕发出勃勃生机,河畅、水清已基本实现,离全线岸美、生态也越来越近。

2016年,我市水污染防治进入新一轮深化治理阶段。针对鹰城“大水缸”——白龟湖饮用水源地整治,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展开了取缔非法机动采砂船、磁选船,开展植树造林,落实休渔、增殖放流、隔离防护、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措施,使水库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确保了饮用水质安全。

与此同时,我市完成了市污水净化公司污泥处置工程等28个国家重点流域规划项目治理任务,建成并正常稳定运行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共11家,市区新建污水管网57.7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到90%以上。

编织绿网,

让林更多民更富

如今的卫东区北部金牛山上绿意盎然,谁能想到这片矿山塌陷区曾经土石裸露、一片荒芜。

经过几十年的造林绿化,卫东区大力修复矿区生态,在北部山体建成了马棚山等生态公益林;在浅山丘陵建成了金牛山万亩风景石榴园、吕庄核桃园、岳家千亩核桃园等经济林示范基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观光旅游、果实采摘、生态休闲的生态园。

建市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加快城郊造林绿化步伐,坚持不懈地编织绿网。

按照“三区三点一网络”的林业发展格局,我市实施了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改扩建、生态廊道建设、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建设、白龟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万亩。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已达3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4%。

随着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的不断增加,如何将林地由“资源”变成“资本”,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红利?

2008年,我市开始“试水”林权抵押贷款,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盘活”林业资源。目前,全市林业主体改革已全部完成,各项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共发放林权证7.64万本11.92万宗,发证面积265万亩,发证率98.3%。

叶县、鲁山县相继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林地使用权流转、集体林地抵押贷款业务,解决了不少林农和林业经济组织贷款难的问题。2016年,全市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950万元,抵押面积0.81万亩,贷款农户数达到360多户。

60年来,全市发展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30多万亩,形成了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苗木花卉、食用菌、干鲜果、木材加工等六大林业优势产业。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涉林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我市林业经济效益整体得到提升。

目前,全市发展林地面积1000亩以上的非公有制林业大户240多户,一大批涉林项目启动建设。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我市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60.12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7.5亿元,初步形成了林下养鸡、养羊、养猪、养鹅、养鸭、养兔以及林下种植花生、蔬菜、中草药和森林景观的综合利用等多个特色产业,林农年均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达6000多元。

从“生态建市”到“生态发展”再到“生态惠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深深根植于鹰城人民的头脑中,并在鹰城大地书写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比翼齐飞的壮歌。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而是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鹰城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张亚丹)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