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盛世华章——庆祝平顶山建市6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第三产业:蓄势腾飞化蝶舞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产业:蓄势腾飞化蝶舞

顾客在市区开源路中段一大型超市内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顾客在市区开源路中段一个商场内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鲁山县四棵树乡代坪村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新建楼房发展“农家乐”旅游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老大楼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新华区怡购城项目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建市60年来,我市第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平顶山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作为二产的工业锋芒过于耀眼,一度掩盖了以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光环。

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队长连胜安在回顾平顶山三次产业发展历程时,将其分为了三个“二十年”。第一个二十年即建市初期的二十年,我市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呈现“一二三”的排序;到第二个二十年即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市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农业占比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占比也得到一定提高,总体呈现出“二一三”的态势;到第三个二十年即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市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始终是朝着总量扩张、位次前移的方向前行的。

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43.1亿元,是1978年的471.8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6.3%上升到40.7%,较1978年提高了2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40%。

小荷才露尖尖角

说起平顶山的第三产业,不得不说作为传统服务业的标志性符号“老大楼”。

4月2日,市民高德盛来到市区中兴路与矿工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广场,支好马扎坐了下来,看着街头的人流和车流,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过往。

高德盛今年76岁,湖北仙桃人,1961年来平顶山工作,先后在原平顶山矿务局劳动服务公司和原市一商局工作。

据老人介绍,“老大楼”全称为“平顶山市百货大楼”,位置就在他现在所处广场的南侧。“平顶山市百货大楼”之所以叫“老大楼”,是因为后来在它不远处建成了平顶山商场,相对于平顶山商场“新大楼”的称谓,“平顶山市百货大楼”就被市民称为“老大楼”。

老人说,1957年落成的“老大楼”共两层,分烟酒、百货和纺织3个销售区域,小到针头线脑,大到“三转一响”(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样样齐全,还有服装、笔墨纸砚、乐器等,“市区的高档商品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我市商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1985年12月,原市一商局筹建的两个大型商业网点——平顶山第一百货商场、平顶山湛河大酒店破土动工。

第一百货商场位于市区开源路中段,总建筑面积1.0719万平方米,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商场;湛河大酒店位于市区中兴路湛河桥东南侧,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主楼12层、配楼3层,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综合服务设施。

1986年12月25日,市区中兴路中段的商业大楼正式开业。

1988年1月27日,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国营商业企业——副食品商场在市区体育路落成……

其他诸如华宝商场、人民商场、白天鹅商场、恒俊商城等,在老平顶山人中均耳熟能详。

市统计局综合科主任科员吕志斌说,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形成了比较齐全的第三产业体系。传统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保险业等规模继续扩大;新兴的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异军突起,在第三产业中占得一席之地,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到1992年,全市实现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6.1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7.1倍,年均增长16.1%;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人员达12.4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34%。

统计数字显示,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9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14.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5%,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11.2%、第一产业5.7%、第二产业12.9%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出4.3、9.8、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6.3%提高到了26.7%,提升了1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连胜安认为,这一时期我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看,由于我市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国有企业比重过大,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服务产业内置化倾向较为严重,对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东风夜放花千树

2011年是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700亿元,达到707.9亿元。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品量价齐跌,接下来的几年全市GDP增速持续滑落,但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却持续提升,2016年更是达到40.7%。

夜幕降临,鹰城广场西侧的中原玉石城A馆流光溢彩。色彩艳丽的轮廓灯、流星追逐的装饰灯,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2015年,中原玉石城项目建设启动,全部建成后将带动玉石产业10万余人就业。

紧邻中原玉石城的平西建材城项目,是平顶山地区体量最大、业态最全、品类最齐全、品牌最集中的中高端建材集散地,去年建成后实现销售额12亿元,带动3500余人就业。紧邻平西建材城的新华怡购城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名仕家居广场已开业……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入驻商户3500家,带动就业2.7万人,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亿元。

中原玉石城、平西建材城、新华怡购城,作为新华区特色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强力推动该区成为豫西南最大的建材家居中心、区域性新型商业中心、区域性产业孵化中心和专业珠宝玉石批发交易中心,进而托举起我市集商品集散、批发零售、交易展销、物流配送、信息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交易市场集群。

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苏航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全市3个商务中心区和7个特色商业区建设为发展载体,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加大行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造提升,着力培育专业交易市场集群、现代商贸综合体集群、现代商务服务集群、“山、佛、汤”旅游产业集群、名瓷创意产业集群、医药物流产业集群等六大业态先进、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带动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使服务业“两区”驶入提质扩容、增效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3.5%,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4.9%、29.3%、31.4%、35.2%、3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

为强力推动服务业发展,2010年起我市先后出台了《平顶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平顶山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等,使服务业发展更规范、设计更科学、路径更清晰。2013年至2016年底,全市10个服务业“两区”共完成投资252亿元,从业人员2.84万人。

从2014年开始,我市又选取20家服务业行业领军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其中,天瑞集团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圣光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平顶山银行跻身河南省服务业重点企业之列。

同时,我市在服务业发展上注重招大引强,万达、华耀城、丹尼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平顶山。为更好地服务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我市建立了服务业重点项目库,统筹规划服务业项目布局,滚动实施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施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和协调推进机制,规范动态化管理,有力发挥了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申请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自2013年以来先后申请上级资金2070万元。另外,我市在旅游和文化产业各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市正成豫仓储物流中心、中昌物流15万吨原棉仓储物流、尧山旅游产业园佛泉观光度假城、丹尼斯、墨子古街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

蓄势发展六十载,正逢突破好时节。汇入我市创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滚滚洪流的第三产业风劲帆满,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正喷涌出连绵不断的新生动力。

(本报记者 吴学清)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