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真情付出,脱贫路上架起致富桥
今日有降水 后天有大风
我市开展“鹰城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我市全面启用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
社区联手民企助力居民就业
线路升级保供电
河南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情付出,脱贫路上架起致富桥
——记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凯
 

27岁的李宏鑫是土生土长的土桥村人,去年放弃了在郑州稳定的水果卖场生意,被父亲李年生叫回村跟着大家一起种草莓。

那时,他心里十分不服气:“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村里啥情况我不知道,种黄梨、种草莓,发展脱贫产业谈何容易?”

可是,如今,土桥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堆满垃圾的土坡水沟成了群众文化广场;600亩连片荒山成了晚秋黄梨产业基地;一座座香菇种植大棚、草莓温室大棚“破土而出”……

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的土桥人底气十足。

这一切,都缘于国家海关总署选派到土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凯。

不走过场,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土桥村位于鲁山县西北山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狭长,村民居住分散。

身高一米八多的王凯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精气神十足,一辆颇具动感的山地车是他走村入户的好搭档。

土桥人记得特别清楚,2015年7月30日,王凯来到村里,住进杂草丛生的村部。小院蚊虫活跃,不通水,没有洗漱间,也没有厨房,卫生间是靠墙根儿搭起来的简易旱厕。

不少村民都想看看,这位来自北京的80后第一书记,能在这儿住多长时间。

到村没两天,王凯开始串门了。拉家常,问困难,吃个大饼他还给钱。一个多月时间,王凯走遍全村15个居民组29个自然村,对626户的2589口村民进行了精准识别,完善了2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材料。贫困户名单在村委会门口公示那一天,大家都说:这个第一书记不玩“花把式”。

没人注意到,王凯因水土不服,身体过敏发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凯从“吃一顿饭,送一份慰问金,做一件好事,征求一条意见,提一条创业建议”做起,很快融入了群众之中。他说:“进百家门,吃百家饭,听百家言,这才是精准调研。”

土桥村人多地少,好多村民住在半山腰,没有平坦的水泥路,只能步行。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王凯沿着崎岖的山路坚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我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责任人,决不虚晃一枪,不走过场,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我只有亲眼看到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倾听他们真实的心声,才能和村民做朋友,才能有信心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如今,土桥村的乡亲们早已经把他当成自家人。“几个人一起从我面前走,我都能知道哪个是王书记。”土桥村贫困户、盲人李延生说,这不是因为王书记的脚步特殊,而是因为他走访的次数太多。

精准施策,专啃扶贫硬骨头

教育扶贫是“授人以渔”,实现的是彻底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入户走访,王凯了解到村民文化程度偏低。一部分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差,孩子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自筹5万元,捐资成立土桥村助学基金,用来帮助和鼓励村里考上大学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

对于村里的特困户,王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民陈见叶一家5口住在几间危房中,父母80岁,全家仅靠陈见叶一人打零工维持生活,王凯自费帮助他家改建危房。每年元旦,王凯都用自己的工资购置一批村民急缺的物品,走访慰问村里特困户。

土桥村基础设施滞后,让村民很头疼。王凯费尽心思筹措资金,让土桥村短时间旧貌换新颜;他组织村民一起动手清理了长年积存的垃圾沟和臭水塘,修建了总面积112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王凯还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对村部进行“大整容”,开工建设了党群活动室和值班厨房、洗漱间及相应的生活设施,设立了宣传栏、照明灯、广播站等。

“别的不说,自从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里变化真是太大了。”今年66岁的村民李彦平说,他做梦都没想到家门口的垃圾沟能变成文化广场。

土桥村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更加坚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跟着王书记,肯定有好日子。” 不少村民这样说。

王凯收集土桥村各类土特产信息,以村集体名义于2016年2月成立了海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村里的红薯粉条、香菇、木耳、晚秋黄梨等上网销售。据统计,目前该村土特产销售收益已近60万元。根据盈利情况,该村抽出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兜底帮扶。

三大项目,绘就精准扶贫路线图

“我建了5座大棚,光这一季的收入就有十七八万元。”5月2日下午,李宏鑫和妻子杨晓燕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碌着。

今年初,村里12座温室大棚的优质草莓进入丰收季,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采摘,北京、郑州、洛阳的草莓订单络绎不绝。

“今年是头一年,没有经验,往后产量只增不减。”过了草莓丰收季,李宏鑫尝试着在温室大棚里种植车厘子和甜瓜,“甜瓜已出苗了,长得还不赖。”对于今后的发展,李宏鑫信心满满。

李宏鑫的父亲李年生是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凯提出在村里发展温室大棚草莓种植项目,村民们犹豫不决时,李年生就把儿子从郑州叫回:“咱带头干,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李年生说,该村实施“党支部+合作社+互联网+农户”扶贫产业分工再兜底机制,以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特色产业,争取海关帮扶资金70万元,成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温室大棚12座,用于发展草莓种植,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在促进村民就业的同时,将一部分收益用于特困户兜底,一部分作为村里的公益基金和事业经费,起到引领带动集体经济模范作用。

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村集体一穷二白的状况,王凯自费带领村两委会干部跑汝州、奔郑州,南下上海、北上大连。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们最终确定了“村委会主任带组长种香菇、党支部书记带副主任种黄梨、原党支部书记带文书种草莓”的扶贫新路子。

如今,村里不仅发展起了温室草莓大棚项目,还进一步扩大了晚秋黄梨种植面积。王凯多次回京,为乡亲们跑资金、争取政策补助,最终争取到海关总署每亩地补助1000元。截至目前,全村已种植梨树800亩,全部挂果后每年可为村民带来500多万元的收入。

土桥村还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如今香菇大棚已有84座,年收益可达300万元,带动25户贫困户脱贫,65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实现分红,已经吸纳了近40人就业。

“今年我们计划再建42座温室大棚,将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带动起来。”王凯说。

从北京到土桥,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挑重担;土桥村的点滴变化,见证着王凯的真情付出。王凯说,甘做群众脱贫路上的铺路石,希望土桥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张亚丹)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