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鲁山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将相河水污染治理暨湿地建设工程开工
鲁山县城南供水工程开工
露峰街道年度经济稳中有长
县食药监局开展餐饮业燃煤散烧专项治理行动
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
大年沟村致富搭上互联网快车
今年县人民法院审结危险驾驶案件203件
鲁山县积极打造基层党建信息化服务新模式
贫困村里来了编写“三字经”的第一书记
烹饪技术培训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鲁山县政府办公室派驻张店乡邢沟村第一书记南向阳
贫困村里来了编写“三字经”的第一书记

 

“邢沟村,是福地,古村落,软实力……讲文明,行礼仪;宽待人,严律己……”12月19日上午,记者在鲁山县张店乡邢沟村看到,该村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已被制成版画,准备张贴于村里的显要位置。

“南书记为我们编写的村规民约三字经朗朗上口,大人小孩都会背上两句。人家来驻村后干了不少实事,你看,我们小学的国学图书馆就是他联系捐建的。”邢沟小学校长赵天轻对记者说。他说的南书记,就是鲁山县政府办公室派驻邢沟村的第一书记南向阳。

邢沟村位于鲁山县城北13公里的浅山丘陵区,与石龙区接壤,村域面积6.8平方公里,是2014年底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远离县乡干道,至今不通班车,群众思想比较闭塞,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种植和养殖为主,收入渠道有限。这个观念封闭落后的贫困村,怎么会变得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呢?

2015年10月,南向阳被单位派往邢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南向阳走村入户、与群众座谈,立足邢沟村的村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找准该村经济落后、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后,他与村干部确立了村里今后的发展思路。

为了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和不等、不靠、不要的志气,南向阳联系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在鲁山支教的孙淑燕老师,由她联系爱心人士,为邢沟小学捐建国学图书馆1座,并购置《二十四史》《说文解字》《古典译注》《国民阅读全册》等图书,从孩子入手,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读书,树立远大理想,做有用人才,从而通过小手牵大手,改变传统陋习,争取全村整体早日脱贫,不拖国家的后腿。

为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培育文明新风,南向阳熬夜编写了240字的邢沟村“村规民约三字经”,并通过党员代表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表决后实施。邢沟村是河南省首批传统文化村落,南向阳挖掘该村贞节、孝义传统文化,编写了《邢沟村志》《邢沟村郜氏贞节牌坊简介》等短文,书写在文化墙上。他还积极向上争取专项保护资金,着手规划打造孝义传统文化一条街。

南向阳驻村后发现村干部中缺少扶贫专干,不能很好地适应脱贫攻坚工作的形势要求,于是,多次向乡党委建议增选村支部人员,满足工作需要。乡党委经过研究,选拔两名党员进入村支部班子,目前村支部达到了5名成员,其中1名担任扶贫专干,不仅扶贫工作开展起来有人手,而且整个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识别核准贫困户,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村情况复杂,在确定贫困村之初,由于基层对政策吃得不透,原来上报的贫困户不够精准。南向阳在走访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借助省市县要求重新复核识别贫困户的机会,在县、乡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指导村组干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村务公开程序,重新识别贫困人员,建立贫困户档案库。

为让贫困户及时准确了解上级脱贫政策,又能迅速选准脱贫项目,南向阳自己出资编印了1000多本《爱心帮扶手册》,内容有脱贫政策、创业信息等。

贫困户怎么脱贫?南向阳与村干部们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为邢沟村确立了近抓林牧和光伏、远期传统文化游、中间持续强基础的发展思路。

南向阳首先争取单位的支持,县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献爱心、送信息等活动,单位还出资为邢沟村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此外,他还协调县农办、水利局、移民局等单位,为邢沟村争取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硬化、人居环境整治、饮水安全工程、生产道路硬化等项目。目前,这些投资总额超过120万元的项目正在陆续实施中。

在南向阳的帮助下,贫困户狄国利今年养了50多头猪,狄马超养鸡4000余只,村庄的大棚有机蔬菜发展到30多亩。他还帮助村民狄治国扩建现代化猪舍,注册成立了公司,目前养猪场的母猪存栏500余头、肉猪存栏近万头。

为贫困户联系务工机会,是南向阳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他先后联系40多名村民到养猪场、新型墙材加工厂及炜成实业食品加工车间务工。为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他还从平顶山技师学院请来教师,免费为村民培训烹饪等技术,150多名村民踊跃参加了培训。

邢沟村的荒坡面积大,南向阳联系了一家光伏企业,即将在该村租地1000亩上马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还计划免费为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

今年10月份,南向阳被鲁山县委、县政府授予“精准帮扶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南书记工作真下劲,这样干下去,俺村很快就能脱贫。”邢沟村村民一组组长张蕊和老党员杨庆说。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王永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