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社会协同发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社会协同发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委书记胡荃(左)到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看望贫困家庭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伟(左二)到石龙区龙兴街道调研并看望特困群众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段君海(右二)在鲁山县调研脱贫攻坚保障服务工作

副市长冯晓仙(前排右四)到瑞亚牧业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现场调研指导

叶县保安镇官庄村扶贫产业基地 赵贝贝 摄

舞钢市枣林镇贫困户种植的莲藕获丰收

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林果扶贫产业基地 郝宏涛 摄

宝丰县花椒扶贫基地举办采椒技术大比武

郏县中医院开展医疗扶贫惠民活动

鲁山县库区乡蓝莓扶贫产业基地

鲁山县建设中的光伏产业扶贫基地

鲁山墨子古街旅游带动扶贫就业基地

鲁山县赵村镇搬迁扶贫新村

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村民陈金英靠该村资金互助社提供的贷款购买了羊羔

叶县举办互助资金项目培训班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今年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开展扶贫日活动,对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聚各方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宣传活动。10月13日,市委书记胡荃就我市2016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方案作出批示: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社会协同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天,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伟就我市2016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方案作出批示: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拓宽脱贫攻坚途径,完善脱贫攻坚举措,强化脱贫攻坚保障,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

全国扶贫日活动期间,全市各县(市、区)将积极开展扶贫宣传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参与扶贫事业,着力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厉兵秣马奔小康

精准扶贫,大势所需,小康所系。

今年初,我市全面打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脱贫目标,提出“鲁山县要在2018年摘帽,叶县要在2017年摘帽,2019年以前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十三五”期间全市第一民生工程,上下同心、精准发力、全力以赴。

同时,要求全市各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市委、市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市级负责督促协调、县级承担主体责任、乡镇承担具体责任”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并通过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揽子政策,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平顶山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有138个贫困村进入脱贫序列,约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走好精准扶贫的第一步。

我市严格落实“26365”精准识别的标准和程序,多次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复核识别,把不符合条件的识别出去,把符合条件的识别进来,并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应出尽出。同时,成立了5个市级督察组,严格按照标准进村入户随机抽查,指导县、乡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全面清除假贫困人员,针对真贫困人口,究其致贫原因,根据其实际情况一对一制定脱贫方案。真正解决了精准扶贫“扶持谁”的问题。

畅通产业扶贫“自我造血”之路,增强贫困农户内生动力。

我市因地制宜制定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和精准脱贫规划,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光伏产业、特色林果、种养基地、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脱贫主导产业,特别在贫困区域优先实施100万亩生态原粮、75万亩饲料粮规划。创造性地将贫困地区纳入全市开展的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利用已经成熟运行的金融、市场、保险等服务平台优势,支持建立了猪、牛、兔、鸡、驴五个养殖合作总社,采取“目标市场+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保险服务+农户”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和保险服务,实施标准化生产,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充分利用贫困山区、库区等的环境资源,通过连片开发,规划打造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沿线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产业,并积极引进中民投等企业,在鲁山县、叶县发展“光伏+种植+养殖+加工”等扶贫产业,投资规模将达300多亿元。

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多渠道、多元化脱贫措施精准有效。

进入脱贫攻坚冲刺期以来,我市不断改进精准扶贫实施方式,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扶贫实效。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了扶贫模式创新试点工作,一方面强力推广资金互助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村成立资金互助社,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性贷款,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市已有190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项目。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将部分扶贫资金作为种子担保基金,通过银行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利率优惠的信贷支持。目前,我市现代农牧伊稞肉牛等合作社已与京东金融、中华保险等开展合作,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此外,我市积极实施电商扶贫,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支持邮政、供销社及阿里、京东电商企业等发展农村网点,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积极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

脱贫举措到村入户,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

坚持社保兜底到村入户,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我市积极开展了低保人员、贫困人口的标准衔接、对象衔接和政策衔接,今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上调为2900元/人每年,基本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大力推进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今年以来有4844户困难群众得到临时救助,有9924人享受大病救助,共发放资金2874万元。鲁山县正在探索兜底扶贫新途径,拟对千余名无劳动能力、无自理能力、无依无靠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我市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巾帼脱贫、扶贫志愿者等活动,有效带动脱贫致富。

坚持定点帮扶到村入户,实现精准扶贫全覆盖。我市向436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村民建立起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关系。对派出党员干部持续开展培训、轮训,切实提升驻村帮扶能力。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扶贫志愿活动等,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坚持教育培训到村入户,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我市大力推进教育扶贫、转移就业和“巾帼扶贫”,研究出台了贫困群众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及资金扶持的方案,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创业项目扶持、信贷支持政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加大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水平;以“巾帼扶贫”为载体,竭力为贫困妇女送政策、送培训、送技术、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去年以来,我市已开展培训400余期,发放小额贷款1.3亿元,带动1.1万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就业创业。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句空口号,关键要有硬措施、下硬功夫。必须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进来,积极促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扶贫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对各种扶贫资源的统筹力度,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重要途径,力争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认真落实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统筹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提高使用精准度和效益,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进一步释放政策活力;持续推进扶贫标准线和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健全兜底脱贫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持续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社会保障,兜住民生底线,保障贫困群众生存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救助体系,有效防止群众因突发灾祸、重大疾病等意外事件致贫、返贫;完善全社会参与的帮扶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鲁山县:三大措施打好脱贫攻坚战

自我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县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瞄准扶贫主战场,找准突破口,采取狠抓队伍建设、产业带动等“三大措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增收更持久。

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资金保障。今年以来,该县调整充实了鲁山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县长担任组长,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将涉农资金整合用于脱贫攻坚,各涉农资金的60%以上、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100%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同时,加大小额贷款放贷力度,解决贫困户融资难问题。

加强基础建设,实施产业带动。近年来,该县先后利用中央、省级扶贫资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3个,新建农村公路132公里,完成农网改造单项工程117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2处,使18个乡镇33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善。今年以来,鲁山县从突出精准帮扶、突出培育产业等方面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产业链、对接大市场,以循环农业为抓手,以沟域经济为依托,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产业,出台产业(就业)基地扶持政策,在贴息贷款和资金奖励方面加大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壮大发展农牧结合的沟域经济,形成了以酥梨、蓝莓、玫瑰、血桃、葡萄、蔬菜、莲藕、迷迭香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瑞亚牧业万头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以靖焜实业为龙头的丝绵加工产业,以尧山花海、墨子古街为引领的旅游业等产业基地,累计带动8600余户近2.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深化精准扶贫,坚持分类施策。在搬迁扶贫上,2016年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涉及7个乡镇,计划建5个集中安置点和6个分散安置点,搬迁2092人。目前,梁洼、土门等8个搬迁安置点已开工建设,建成房屋220套,搬迁710人。在转移就业上,利用县职教中心资源优势,加大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了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目前,全县外出务工贫困人口1.2万人,年创收入2.1亿元。发挥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各类产业带动3600余贫困户1.3万名贫困群众脱贫。在兜底扶贫上,建设1至2个集中供养点,先期解决1000多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问题。

叶县:聚力攻坚 精准扶贫

叶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叶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创新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模式,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极大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金融出力助脱贫。叶县充分发挥互助资金作用,通过支持贫困村成立资金互助社向社员提供生产性贷款,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产资金短缺难题,开辟了农村金融扶贫新模式。目前,全县有139个贫困村(部分已脱贫摘帽)建立了资金互助社,运转良好。近期将再安排建立26个,实现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其次,积极启动小额贷款,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提供数额10000元至50000元的贷款,让贫困农户在发展致富产业时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今年该县拿出300万元作为风险基金,金融部门安排5至10倍的信贷规模,可向每个贫困户提供2万至5万元低息贷款。该县还创新启动“互助社种子资金+低息贷款”项目。金融机构对准每个互助社投放100万元左右的专项低息贷款,由互助社负责承贷发放和本金利息回收,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资金需求。9月9日,叶县金融合作扶贫贷款发放仪式在叶邑镇老鸦张村举行,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率先向该村互助社发放100万元低息贷款,这意味着近亿元金融资金将进入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掀开金融扶贫新的一页。

产业遍布兴脱贫。叶县制定了“三线一湖”脱贫规划,“三线”分别是南部山区乡村游脱贫产业线路,中部南水北调生态廊道脱贫产业线路,东部沿灰河脱贫产业线路和环“燕山湖”休闲游产业观光带。该县按照长短结合、兼顾长远的脱贫思路,南部以杂果为主,兼有养殖种植,中部以种植为主,兼有养殖、加工,东部以蔬菜为主兼种苗木、花卉。目前,各种产业均初具规模,杂果已突破十万亩,牲畜存出栏均超过百万头。

行业出招帮脱贫。叶县专门出台《叶县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开展送健康下乡活动;完善教育扶贫行动计划,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残联、交通、水利、住建、文化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具体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近期,该县又启动了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每个科技特派员分包一至三个村,通过将致富技术手把手传授给贫困户,进一步助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加快精准脱贫,是责任,也是担当,面对薄弱的基础条件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对全市约18万贫困人口,我市将以破釜沉舟的信念、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厉兵秣马决胜小康、凝心聚力脱贫摘帽的征程中铿锵前行……

本报记者 张亚丹/文

本版未署名图片均由市扶贫办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