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兰考记忆
身残志坚,十年培得满园香
徐洼村142户村民领到青苗补偿款
急需紧缺职业可享补贴
李庄乡特色种植富乡亲
湛河区行政服务中心快递送达服务便民
市图书馆公益课堂17日起报名
14名农民工拿回9万元血汗钱
山高社区种植核桃奔富路
麦播期注意防治病虫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考记忆
——党员志愿者赵婉华的“小时代”
 

第一次见到赵婉华,是在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她给人的印象是很热情,很和蔼,慈祥的眼神里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她喜欢看书,最近总是抱着一本《插队的故事》看,闲暇的时候就看看报纸,或者到社区和一群小年轻唠唠家常。她很喜欢年轻人,她总说:“看到你们,我总能看到我年轻时的影子。”实际上,年轻人也很喜欢她,都亲切地称她赵姨。

赵婉华退休前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一名办事员,退休后闲来无事,主动到东苑社区当了一名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于社区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工作。9月底,赵婉华在参加社区“主题党日”活动时,无意中提到了徒步去兰考的经历,几名年轻人忍不住好奇,央求她讲讲那一段兰考记忆。赵婉华从手机中翻出那张保存了几十年的黑白老照片的翻拍版,不禁思绪万千……

50年前,当焦裕禄的名字响彻全国时,赵婉华还是一名中学生,对这个英雄人物充满好奇,她和另外4名同学决定一起徒步去兰考,想看看焦裕禄都做了什么,让人们如此崇敬。

1966年12月,她们五个小姑娘冒着鹅毛大雪,扛着“燎原长征队”的旗帜,从郑州出发走到开封县,在粮管所接待站住下。钱用完了,但不愿意占公家便宜,5个人就手洗了三床被子,手都冻伤了。第二天她们花了半天时间走到兰考县,“一到兰考,我们就看到了大片盐碱地,不长庄稼,那地方的条件真的很艰苦。”赵婉华回忆说,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她们找到了焦裕禄的家,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大女儿。

“就三间瓦房,一进门,就看到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在屋门口和煤,大女儿在厨房里忙活。”赵婉华说,最让她震撼的是焦裕禄家里除了床和桌椅之外别无他物,哪像一个县委书记的家呀!

第三天,她们去了焦裕禄的墓地,每个人凑了7毛钱,买了花圈,剩下的钱特地请照相馆的师傅为她们拍下一张合影。

1968年,赵婉华怀着满腔热血,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随着学校离开城市去边远贫苦的农村接受锻炼,并于1974年5月份在农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82年11月,赵婉华从河南潢川县棉纺织厂来到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现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务处办事员。下乡时她是优秀知识青年,参加工作后在学校她是优秀职工。前段时间,赵婉华收到一位老同志石弋辉发来的问候,感谢赵婉华在下乡时期的救命之恩。“我当时也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在下乡的时候,带了一些红药水之类的应急药品,谁要是受伤了,我就跑过去给他们免费包扎,这个人我也记不得是谁了。”

“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也许正是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赵婉华的一生。直至今天,已67岁的赵婉华口袋里总是装着创可贴,胸前总是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党徽,时刻提醒自己要担负起一名党员的责任。

(本报记者 田秀忠)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