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图解市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加快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强化工业强市主导地位

○加快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食品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机车及零部件、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5+5”工业新体系。

○依托尼龙产业规模技术优势,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工业丝、帘子布、工程塑料及其终端产品链,打造中国尼龙城;依托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巩固中部能源城;依托高压电气装备技术研发和品牌优势,龙头带动、集群配套,建设中原电气城。

○依托宝丰不锈钢产业园,下力气建设销售和物流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不锈钢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

○坚持“一县(区)一主业”,围绕主业做大、辅业做强,制定差别化考核办法,建设一批产业特征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区晋星升级。

○合理布局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区打造成产业高地、创新高地。抓好中小微企业培育,推进企业上规入库。

2.突出服务业兴市战略取向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两大战略支撑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三大高成长服务业,改造提升现代商贸、住宿餐饮、房地产三大传统型服务业,形成“233+”服务业新体系。

○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构建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拨中心,打造辐射周边、连接全国的区域物流枢纽。

○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加快发展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

○引进品牌地产企业;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

3.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统筹推进粮食“双高”创建、生态粮饲料粮基地、农业产业化集群、都市生态农业和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农业金融、市场、创新、追溯等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4.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展体验经济、分享经济。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

○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运用,建设一批政务云、公共云、行业云。

5.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全面落实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激活民间投资。

○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推动双向对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层次。

○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城乡发展

1.编制全域规划引领发展

○把全市7882平方公里当作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和建设,构建以都市区为中心,县城、中心镇、一般镇和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格局。

○推进“多规合一”,努力实现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互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生态“全域共享”。

○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专项规划体系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2.提升中心城市建管水平

○老城区要控制开发强度,推进密集人口和设施疏解,加快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快北部矿区综合整治和湛南新城建设。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突出高铁站、行政服务区、商务中心区、环湖开发等重点区域建设,完善医院、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规划建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集聚的金融商务中心。

○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构建“两环九放射”城市快速路网,加快形成“北环过山、南环越湖、轻轨启动、沙河复航、高铁通行、机场建成”的大交通格局。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新理念,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加快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

3.强化县城和中心镇的支撑承载功能

○实施县级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能力。

○加快城市组团之间快速通道建设。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

4.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科学编制新农村发展规划。

○加强分类指导,对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有步骤地规划改造,推动村民转市民;对深山区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结合产业扶贫实施搬迁;对不确定性较大的平原地区村庄,根据产业基础和前景选择引导点,规划村庄布局。

○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牵动,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6.大力传承培育城市文化

○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城市精神。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网络舆情管控,讲述鹰城好故事、传播鹰城好声音。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书香鹰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大香山、陶瓷、魔术、戏曲、“三苏”等特色文化名片。

○加强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创作中融入历史文化基因,延续城市肌理和文脉。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1.深化改革攻坚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行政高效运行。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改革措施,倒逼产业优化升级。

○全力支持中央和省属国企改革,做好“三供一业”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大力推进市属国企改革。

○继续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广PPP模式,推进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打通农村产权交易和融资的瓶颈。

○深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主法制、社会治理等各项改革。

2.扩大开放招商

○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和商会作用、更加注重以优质综合服务招商,突出专题性推介、区域性对接、集群式引进、基地化布局,引龙头、补链条,推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与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高位嫁接、集群发展。

○努力办好“华合论坛”,加强签约项目考核,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推进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积极申请海关特殊监管区。

○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入全省“五大国家战略”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人才经济技术联系。

3.增强创新驱动

○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双提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进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线路决定权,提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

建设生态文明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1.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把循环经济作为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建设。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健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退出机制,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2.打造绿色生活空间

○坚决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强化扬尘、工业、燃煤、机动车、秸秆焚烧等污染源综合防控。

○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和多污染协同控制,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全处理,加强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水源保护,全面完成湛河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3.培育绿色生态环境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并重,以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

○统筹推进平原农区、环西部山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和沙河流域生态体系建设,构建“两区一廊道一水系”的区域生态格局。

○通过引水、供水工程建设,实现昭平台、孤石滩、燕山、白龟湖“四库”联动,打造灵动秀美的水韵之城。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实施“转、扶、搬、保、救”等有效措施。

○确保2017年叶县脱贫摘帽、2018年鲁山县脱贫摘帽、2019年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2.努力促进 充分就业和居民增收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复转军人、化解过剩产能转岗职工等就业工作。

○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加大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健全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兜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

○健全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织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

4.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鼓励引导民办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实施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健全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

○坚持优生优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巩固发展民主政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支持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同心助力转型发展。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新性开展工作。

6.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积极审慎开展地方立法,适时制定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地方法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支持法检“两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7.切实维护和谐稳定

○树立“大平安”理念,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健全完善群众诉求纠纷调处机制,依法依规做好信访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深入推进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和网格化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面从严治党 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突出抓好理论武装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规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加快建设新的市委党校,实现县级党校建设全部达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深刻剖析近年来我市发生的典型腐败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行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从市委常委会做起、从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做起,学习掌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推动党的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兰考标准,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严格按程序、规则和集体意志办事。

○健全落实党委专题听取同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党组工作制度,坚持下级党委向上级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

3.持续强化作风建设

○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巩固深化党内学习教育成果,促进作风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

○广泛开展与基层单位结对帮扶活动,推广基层联系点、基层挂职任职、党代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等做法。

○紧盯重要领域、重要问题、重要节点,开展经常性专项整治,从严惩处顶风违纪行为。

4.倡树正确用人导向

○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强化干部实践锻炼,在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识别干部,在应对难事、急事、复杂事中考验干部,在基层一线、发展任务重的地方、关键岗位上锻炼干部。

○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干部考核精准度。

○完善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函询、诫勉等制度,探索建立对为官不为者的教育和惩戒机制、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

○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合理使用各个年龄段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5.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完善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深入推进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提档升级,打造党建服务品牌。

○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要区分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建立健全党的组织。

○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带头人队伍建设,特别要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

○严格党员标准,把好入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6.旗帜鲜明反对腐败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落实责任清单、签字背书、年度双报告、述责述廉与评议等工作制度,实行一案双查和责任倒查。

○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和监督。

○突出一把手监督,探索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

○加大巡察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