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印记——回望五年路 喜迎党代会
3上一版
 
卫东区:打造经济强区 建设宜居市区 构建和谐城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担当尽责、实干有为 只争朝夕、拼搏进取
卫东区:打造经济强区 建设宜居市区 构建和谐城区

放歌卫东
卫东区人民政府
社区行政服务大厅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卫东巡防
 

卫东区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在肩负重托、爬坡过坎中探索创业的五年,也是在务实重干、克难攻坚中开拓前进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发展任务重、困难矛盾多、稳定压力大的严峻形势,区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紧扣“率先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卫东”目标,坚持“转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三产带动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区;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开发改造,着力建设宜居市区;坚定不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城区,勇于担当、创先争优,较好完成区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7亿元,是“十一五”的1.2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

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3%。

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坚持“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休闲旅游园区“三大功能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房地产业等“六大重点业态”,新入库三产企业182家,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3.3%。着眼调整工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服务扶持,培育壮大明源工业园、平煤神马机械装备工业园、新吉祥电子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启动实施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成一批以石榴、草莓、有机蔬菜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荣获“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步奖”。特别是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围绕项目的引进、挖掘、生成、入库,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完善经济考核办法,实行重点项目分包联系、定期观摩、考核奖惩、分类帮扶等推进措施,不断深化开放招商和重点项目集中服务、银企对接等各类企业服务活动,引进万达广场、碧桂园·天玺等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0个,实际利用外来资金157.8亿元,五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7亿元,是“十一五”的1.2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3%。

坚持建管并重,城市面貌深刻变化

坚持开发改造与基础建设同步、功能完善与提升品位并举,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先后实施43个旧城及城中村开发改造项目,五年累计完成拆迁34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496万平方米,主体完工378万平方米,相继建成明珠·世纪城、荣邦花园、豫基城等一批品质小区,鹰城“两中心”、水城威尼斯、华灿·光明城市、恒宇东城国际等项目正在建设。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加强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背街小巷34条,新修农村公路35.5公里,五一路改造、许南路改建竣工通车,开发一路、东平郏路城区段正在建设,完成湛北路东延、东环路南延、孟平铁路复线、湛河治理等市政重点工程拆迁,对吴寨河、月台河、煤泥河等河道进行治理,新建环卫设施33座,新增游园绿地20处,植树造林2.6万亩。实施“蓝天、碧水、绿化”三大工程,积极参与全市创卫“五个一”竞赛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建成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推行背街小巷和居民庭院物业保洁制度,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和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深化和谐社区建设,探索实施“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和“三方协调”工作机制,开展社区建设提升年、规范管理达标年、十项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行网格化管理、述职评议等措施,培育了微心愿、帮一帮、日间照料、五点钟课堂等特色服务品牌,提升了社区管理水平和城市建设内涵。

着力民计民生,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坚持公共财政民生取向,每年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五年用于民生支出29亿元。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城镇累计新增就业8.9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3.06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3亿元。完善校园配套基础设施,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4所,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深化“健康卫东”创建,实施慢病防治干预和居民健康素质促进工程,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全面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累计支付医保金2.12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高。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各类保障金1.28亿元、惠农补贴1.16亿元,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后补助”机制,申请专利1127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狠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注重保稳促安,社会治理有效加强

坚持以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突出抓好“信访稳定、社会综治、安全生产”三大工作重点。推行为民、阳光、责任、法治信访,开展书记大接访和民情大走访,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进依法逐级走访,认真办理网民留言,强化源头预防,着力解决问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清理规范投资担保公司,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和社会安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深化“六五”普法和法制文化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人民调解“110”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社区矫正确定为全省首批6家试点之一。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民法律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不断激发

坚持“突出重点、有理有序、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原则,既加强整体谋划,又突出改革重点,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规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认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工作正在实施。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审批许可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创业创新的宽松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稳妥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教育、卫生、司法、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改革有序推进。

夯实基层基础,党建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营造风清气正好环境、打造干事创业好队伍”,出台《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4+4+2”党建制度体系建设,各级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干部队伍和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推进街道、社区(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构建“六大服务”体系,东苑社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年艰辛耕耘、硕果累累,卫东区还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省文明城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区”“全省绿化模范区”“全省科普示范区”“全省平安建设显著进步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省无障碍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各项事业呈现全面进步的可喜局面。

今后五年,卫东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线,以促改革、求创新为动力,以惠民生、保稳定为基础,以强党建、转作风为保障,持续推进“经济强区、宜居市区、和谐城区”三区建设,担当尽责、实干有为,只争朝夕、拼搏进取,努力打造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两突破、五提升、一完成”,即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有大的突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品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快速提升,全面小康社会主要监测指标顺利完成。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开放发展,增强动力活力;坚持共享发展,做到执政为民。

目标催人奋进,担当义不容辞,实干成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卫东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务实高效的举措、克难攻坚的勇气,只争朝夕、拼搏进取,一定会在新的征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发展步伐,开创更加崭新的发展局面,谱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本报记者 田秀忠)

(本版图片由魏国伟摄)

卫东鸟瞰

卫东新貌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