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鲁山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瓦屋镇: 香菇种植开辟致富新路子
鲁山召开弘扬墨子文化学习航天精神座谈会
全国扶贫国际交流合作与外事工作培训班(鲁山现场会)召开
第六届“华合论坛”上鲁山县签约13个项目 总金额达80亿元
县科协开展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观摩活动
大年沟村:党建引领助推血桃产业发展
仓头乡邀请专家学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支招
藏在山沟沟里的“状元村”
推广玉米秸秆青贮磙子营乡促农增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在山沟沟里的“状元村”
——走进下汤镇十亩地洼村
 

下汤镇十亩地洼村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因村前有一块10亩大的耕地,整个村貌由5个山洼洼组成而得名。在2016年的高考中,该村9名高中生全部考取本科以上大学,其中5名属于重点大学。同时,该村还有4名在读大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一个山沟里的贫困村,是什么样的能量,在同一年出了这么多的大学生?带着内心的疑惑与好奇,8月下旬,记者走进了这个山水环抱的村庄,走进了这些年轻学子的家庭,了解这个“状元村”背后的故事。

“只要他说买书,我从来都不含糊”

张金雨的家掩映在树林深处,门前种着翠竹,小院落收拾得很整洁。进了堂屋,记者立即被这个家庭里的摆设吸引和震撼——左侧墙上,全部是张金雨的奖状,右侧墙上,全部是他妹妹的奖状。堂屋的后墙前,是一个大大的展示架,上面不是如普通人家一样展示着工艺品,而是一排排的书,全是古今名著。

今年18岁的张金雨,圆脸、微胖,在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面试综合评价中位居河南省第一名,高考成绩667分。谈起学习心得,张金雨脸上漾着微笑:“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紧张的高中学习之余,看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自主招生考试中,有一道题是关于刘震云《一句顶万句》的,刚好这本书我看过,做起来就非常顺。”

谈起看书,他的父亲张东方告诉记者,“别看俺家不是很有钱,但俺不穷孩子,只要他说买书,我从来都不含糊。”他捋起袖管说,“有时候衣服穿得袖口都毛了,也不舍得买新的。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书,不心疼。”

张东方今年43岁,在十里八村,许多人都知道这个热心肠的汉子。“路上有个石头挡着道了,别人都会绕过去,他哪怕正骑着车走,也一定会停下来把石头挪走。去年天大旱,他自己做了送水车,给住在山里的人送水。他的善举深深影响着孩子,让金雨乐观、向上、充满了正能量。”十亩地洼村小学教师赵春洋说。

“孩子上学,花再多的钱也要供”

王克磊的家与王凯祥家隔河相望。他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土木瓦房掩映在村落林间。院落里小蜜蜂“嗡嗡”飞舞,一排排蜂箱整齐摆放。为补贴家用,王克磊的父母在自家的院子里养蜂。王克磊是9名学生中唯一的艺术生,学的美术专业,画板、画笔、画纸、水彩、水粉等等,学习花费比一般学生要高。

王克磊的父亲说:“孩子上学,花再多的钱也要供。”

同行的人问王克磊会不会养蜂,他二话没说,搬开蜂箱上的盖,小心地抽出爬满了蜜蜂的小木板,认真地察看蜂蜜情况,“嗡嗡”乱飞的蜜蜂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似乎他手中捧着的是一个极好的艺术品。

“先去苏州,看我爸爸”

王凯祥的家,门前是潺潺流水,屋后是郁郁青山,小小的院落,很是利落。

王凯祥的成绩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和张金雨不相上下,两人也是好朋友,平时他们几个总是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进步。在高中二年级,王凯祥突然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疼得没有办法再坐在教室里学习。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得到消息,慌忙赶了回来,休学、治疗、调养,在高考前半年,才又重整精神,奋战备考。最终捷报传来,王凯祥被浙江大学录取。

王凯祥个头不高,但稳重、大方。谈起学习经验来头头是道。王凯祥的母亲和他站在一起,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当笔者问他:“去过杭州没有?”他笑了:“没有。开学了准备提前一周出发。”

“去逛逛西湖?”

“不,先去苏州,去看我爸爸,我爸爸还在苏州打工。”

离开时,我们在小桥旁边的玉米地头给几个孩子照了张合影,青山、青草、清水、青纱帐,几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骄子站在一起,怎么看都是一幅写满了希望的风景画。

(本报记者常洪涛 通讯员雷小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