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宝丰武将樊钟秀与孙中山
仙台镇: 乐善好施之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丰武将樊钟秀与孙中山

 

●潘民中

樊钟秀

▲上世纪80年代,位于石龙区夏庄村的樊钟秀故居,虽然有些破败,但还保留着原有的规模(上图),而如今,偌大的一处宅院仅剩下三间旧房子(下图),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散落在村边河沟里樊钟秀父母的墓碑。上面字样显示,是当年樊钟秀为父母所立。

近现代在伏牛山东麓滍水汝水流域这块土地上,若说与孙中山先生关系密切的人物,非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莫属。

樊钟秀,字醒民,光绪十四年(1888)生于河南宝丰大营夏庄(今属平顶山市石龙区)一底层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樊道隆为庠生,以教书和行医为生。樊父兄弟二人,樊钟秀亲弟兄四人,叔伯兄弟七人,他排在老二,因此乡人称其谓“樊老二”而不名。

13岁,初闻孙中山

樊钟秀幼受父亲启蒙,因生逢衰世,科举之路难行,社会的动荡刺激起他修习武功以撑家门的冲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3岁的樊钟秀到登封少林寺拜住持恒林和尚为师,学习拳棒数载,从而奠定了一生尚武从戎的根基。同学中有南阳徐万年、信阳李亚东,思想活跃,对南方革命党有所耳闻,向樊钟秀宣讲过“满清气数已尽,革命党有朝一日肯定要胜利”,后徐、李二人南下武昌进湖北将弁学堂,毕业后参加湖北新军,成为革命党。最早,樊钟秀正是从这二位好友处知道孙中山大名的。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樊钟秀曾试着投奔已任豫南民军总司令的李亚东。樊父对这个儿子动辄就想出外闯荡的欲念十分担心,加上豫西不靖,一点微薄家产时常遭人觊觎,于是于1913年携家逃往陕西黄龙山区避祸求生。岂料在黄龙同样不得安宁,生活也十分艰难,樊钟秀遂以河南老乡中的青年为骨干,拉起百余人的队伍自卫。

1915年经在陕军中任营长的宝丰人阎凤诰拉拢,樊钟秀的小队伍被编为陕西督军的卫队连,樊钟秀任连长,后升营长。1918年初,胡景翼在蓝田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树起“靖国军”大旗,“反段(国务总理、参战督军段祺瑞)讨陈(陕督陈树藩)”,围攻西安。陈树藩调樊钟秀营参加西安守卫战,樊钟秀另有打算,迟延赴命,运动于潼关、商县、洛南、蓝田、周至,使队伍壮大到2000多人,与河南老乡张钫取得联系。

1918年8月,于右任在三原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张钫副之,所部六路大军。第二路司令樊钟秀,副司令阎锡民,司令部设军需处和军法处,下辖两个支队,共3000余人。靖国军失利后,樊钟秀率部转回河南,1922年樊部转属吴佩孚,负责收编老洋人的河南自治军,樊钟秀被委为豫西剿匪司令,所部扩充为五个游击支队,5000兵马。

35岁,解广州之围面见孙中山

1923年4月,原本深得孙中山倚重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突然叛变,以两个师三万之众围攻广州。时时窥伺广东革命根据地内隙的北洋直系吴佩孚,立即令其赣督蔡成勋、赣南镇守使方本仁、南雄镇守使邓如琢和常德胜暂编第一师,驰援桂系沈鸿英进攻广东,妄图与陈炯明军联手置孙中山于死地。

5月2日,吴佩孚命樊钟秀部随常德胜暂一师南下,并命任应岐、陈青云两支队伍组编为四个营,称河南陆军第一师补充队,归樊钟秀节制,一起行动。樊钟秀则欲乘此次南下之机投奔孙中山,加入革命阵营,途经岳阳时遂派表兄莫庆斌赴广州与孙中山大元帅府联络。不料莫庆斌返回途中被蔡成勋截获,蔡成勋密报吴佩孚后,莫被枪杀。为防不测,吴佩孚安排其南下各路军队前后夹持樊部,待机围歼之。樊钟秀部行至吉安,获悉其南昌留守处被查抄,感到时不我待,就密派将领再赴广州,由来自河南固始的资深革命党人凌钺引见给孙中山。孙中山亲笔回信并颁赏10万现款,大元帅府秘书长杨庶堪派方觉慧带着回信和款项入赣面见樊钟秀。

11月6日,樊部进至大庾,发布通电,拥护孙中山,加入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阵营,就任豫军讨贼军总司令之职。樊钟秀率领7000将士过梅关越梅岭,击溃沈鸿英三个师,于11月12日进驻韶关,控制住广州的北部门户,并电孙中山大元帅府报捷。孙大元帅当即复电嘉奖:“民国肇造,十有二载,干戈扰攘,迄鲜宁时。人民有涂炭之伤,国势有沉沦之险。究其症结,只以北庭不道,僭窃相乘,倒行逆施,残民叛国……豫军讨贼军总司令樊钟秀,精诚爱国,首义赣南,诸部将官士卒,俱能深明大义,勠力同心,据览敷陈,至堪嘉许……”

此时广州局势仍十分危急,陈炯明叛军洪兆麟、叶举、林虎等部于11月12日占领石龙,14日进至广州近郊石牌、白云山、瘦狗岭,将炮击士敏土厂大元帅府。孙中山当机立断,电令樊钟秀速来驰援,身边有人提出质疑:“樊钟秀与我们素不相识,归顺也只是一句空话,一纸电令就可以吗?”孙中山答:“樊钟秀是个硬汉子,重信义,一诺千金。我早知其为人,他一定会来。”

11月14日夜,孙中山急电樊钟秀来援,樊部即刻集结出发,16日开抵黄沙车站,又徒步赶到广九车站。樊钟秀下达动员令:“此次保卫广州作战,是奉孙大元帅命令,生死都很光荣。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谁要当孬种,我先毙了他!”樊部仍用北洋军旗帜,身着北洋军服装,佩戴北洋军符号,四路纵队向敌人冲杀,杀声震天,有进无退。叛军弄不清当面之敌从何地冒出,以为神兵从天而降,军心顷刻瓦解,至18日下午全线溃败,退回惠州。樊钟秀率部连续作战三天,收复广九车站、石牌、石龙、博罗、增城各要地,使广州转危为安,方至大元帅府谒见孙中山。

孙中山在见到樊钟秀之前,早闻其勇敢豪侠之名,想象中他是一尊北方粗豪大汉,不意站到眼前的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态度恭谨谦和,颇为惊喜,遂对其奖勉备至,慰劳有加。樊钟秀也面陈多年来的仰慕拥戴之忱。孙中山表示要对樊部优于补充,嘱其好好整练部队,准备北伐。从此,樊钟秀对中山先生建立起坚定不移、拥护到底的政治信仰。

12月6日,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为樊钟秀举行了庆功宴会,在场的130多位军政要员,数樊钟秀最年轻,却被孙中山推居首席。中山先生紧紧握住樊钟秀的手说:“好!好!好同志,真革命。我若早遇到你十年,革命的成功就顺利多啦!”孙中山在宴会上讲:“广州现在的局面和从前大不相同了。从前滇、粤、桂诸联军在东江和陈炯明的叛军打仗,一败到博罗,再败到石龙,到了上月十七日,陈家叛军打到石牌,广州人心便非常摇动,几乎有不能保守的迹象。那天豫军凑巧也赶到广州,便由黄沙步行,经过长堤,到广九车站。赶上前线增援,把敌人打退。人民见豫军军容之盛,便异常镇定。后来湘军到了北江,又把始兴的北军打退。所以现在广州的局面,完全到了安稳地位。”

孙中山即席演讲一个半小时,继谭延闿之后,樊钟秀第二个发言,表达了尽快北伐,消灭曹(锟)、吴(佩孚)的决心。当时恰逢樊妻生下第二个儿子,孙中山先生得悉樊钟秀有弄璋之喜,就和夫人宋庆龄一起来到樊钟秀寓所看望。孙中山还给孩子起了名字“得胜”,意在表扬樊钟秀打败陈炯明,解广州之围,获得大胜,并送给樊钟秀2000大洋,让其补贴家用。

36岁,奉孙中山之命北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经孙中山提名,樊钟秀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当时名声显赫如蔡元培者,也不过是一个候补委员,足见孙中山对樊钟秀的看重。

4月,陈炯明再度叛乱。29日,孙中山命樊钟秀为东征右路总指挥,任应岐为前敌总指挥。30日,樊部开赴东江战场,攻取海陆丰。5月,攻入河源、平湖、龙岗。6月,占领淡水、平山,稳定住东江局势。7月,樊部得胜回穗,整训补充,部队扩编为四个旅八个团,共8000人。阎凤岗、任应岐、陈青云、王鼎洛分任旅长。

9月12日,大元帅孙中山进驻韶关,誓师北伐,决定两路推进,正面以谭延闿为总司令,出南雄、攻大庾,取赣州;侧翼以樊钟秀为总指挥,由仙霞岭循山道攻吉安;最后两路会师南昌。孙中山委任樊钟秀为建国豫军总司令,亲授“笃信三民主义,实行建国方略”军旗。

谭延闿军进至大庾受阻。樊钟秀率部一路克敌前进,在吉安附近大破直系赣督蔡成勋军。孙中山给樊部的通令嘉奖称:“北伐连捷,至感欣慰。将士劳苦,尤所悬念。不惜重赏,以竟全功。”后因孤军深入,在桂东县的桥头地区遭遇伏击,苦战一昼夜伤亡巨大,陈青云、任应岐两旅损失尤为惨重,折回广州。樊钟秀率阎凤岗、王鼎洛两旅3000人,突破包围,行军80多天,大小战斗50余次,历经四省,跋涉5000余里,渡过长江,于12月中旬进入豫南。

12月20日,樊钟秀从河南光州给已到天津谋求南北统一的孙中山发去电报,报告此次北伐经过。孙中山看到电文对左右说:“各军将领若能皆如樊钟秀,何愁革命不能成功。”

孙中山逝世后,40岁的樊钟秀被冯蒋逼迫下野

1925年3月12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辞世,北京中央公园设祭坛公祭时,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阔丈余高四五尺的巨型素花横额,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也均称孙中山为“国父”,这是中山先生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当时台湾同胞感念中山先生不已,纷纷举行追悼会,《台湾民报》亦尊称中山先生为“国民之父”。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一日,国民政府表彰孙中山“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之伟大业绩,通令全国,循樊钟秀始倡,尊称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7月派凌钺、李道源赴建国豫军司令部驻地河南南阳,同樊钟秀商议出兵武胜关接应北伐事宜。

8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至汀泗桥,与吴佩孚军处于胶着状态,胜负难卜。蒋介石、谭延闿派人挟亲笔信与樊钟秀联络,让其迅速出兵武胜关,阻断吴军退路,与北伐军会攻武汉三镇。樊钟秀亲率两个军,由南阳一日夜行军200里,占领武胜关,并南下湖北广水、花园、孝感,完成钳击武汉的战略任务。

蒋介石颁给樊部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番号,委任钟秀为第十三军军长。樊钟秀予以拒绝,私下对友人说:“中山先生给我的番号为建国豫军,蒋介石想改掉,我能让他改吗?”仍坚持使用孙中山先生1924年颁给的建国豫军番号。

同国民革命军会师武汉后,樊钟秀率部转回河南,在半年中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坚持同吴佩孚势力的十六个军七万多人周旋转战。直到1927年5月,冯玉祥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名义进入河南。

6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樊钟秀为国民政府委员,冯玉祥为河南省主席。樊钟秀思虑自己在河南积极配合北伐,但果实却被冯玉祥占有,于是冯樊矛盾迅速激化,战到1928年11月,樊部损失惨重。在冯玉祥与蒋介石联手软硬兼施之下,樊钟秀被迫通电下野到上海作寓公。

拥冯反蒋 42岁的樊钟秀战死沙场

自1924年9月樊钟秀北伐返豫后,其妻小就由海路从广州到上海住在金神甫路花园坊。此时,樊钟秀下野到上海赋闲,始与妻儿团聚,闭门谢客,不问外事。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平西山碧云寺迁葬南京紫金山,举行奉安大典。南京政府事先排定的参加典礼的军政要员及社会名流名单,将樊钟秀排除在外。于右任、胡汉民、张继、张钫等国民党元老感觉不妥,特意联名致函樊钟秀,邀其参加执绋。

5月22日,樊钟秀同前来迎接的刘觉民、王陆一一起到南京。6月1日当天,樊钟秀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彼时,蒋介石见到樊钟秀,表现出十分热情的样子,邀请樊钟秀仪式结束后,同他谈谈。樊钟秀在孙中山先生灵前痛哭一场,谢绝蒋介石的挽留,欲离京返沪,蒋介石向其密示将来讨冯还需他统率旧部襄助。樊钟秀告别好友返回上海,三天后蒋介石发表樊钟秀为海陆空军总司令部行营顾问。

1930年初,因编遣问题,冯玉祥、阎锡山与蒋介石矛盾激化,酝酿联合反蒋。蒋介石委樊钟秀为豫陕边防军总指挥,回河南召集旧部,并推荐在黄埔军校任过教官的鲁山郜子举为参谋长。

樊钟秀回到宝丰,迅速汇聚起四万人的队伍,司令部设在许昌。樊钟秀表面上听命蒋介石,心里却倾向冯阎。冯玉祥亲至许昌与樊钟秀晤谈。樊钟秀表示:“蒋介石叛变革命,我正要打他。且他掌握全国政权后,北方人多没饭吃,饥饿不堪,我为北方人找饭吃,也要打他。”

冯阎委樊钟秀为反蒋联军第八方面军总司令,邓宝珊副之,扼守许昌以南临颍、漯河平汉线隘道。蒋介石则施展软硬两手,一面给樊钟秀拨款15万,一面令其移防荆紫关,让开许昌,以方便中央军直接进攻郑州冯玉祥大本营,遭到樊钟秀婉拒。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令第五军团何成浚三个师猛攻临颍樊军前沿阵地,激战二十余日,樊军不支,退守许昌。

6月4日,樊钟秀在许昌南门外视察阵地时被蒋军飞机炸成重伤,5日不治阵亡。樊钟秀临终留下遗嘱“我生而追随孙先生革命,死当为孙先生亡灵作伴”,命将其灵柩停放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的停灵之所西山碧云寺。

7月5日,樊钟秀灵车到达北平西车站,北平各界举行了公祭。6日,遵其遗嘱,将其灵柩停放北平西山碧云寺中山纪念堂。

樊钟秀虽出身草莽,但秉承了伏牛山东麓“言必信,行必果”的朴素民风,立身正大,持己简约,重然诺,崇信义,自青年时代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主张的影响之后,心向往之,矢志不移,被誉为中山先生难得的忠实信徒。

(图片均为资料图)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