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2020年全国80%的村将建成益农信息社
我市今年以来约4万人摘掉“穷帽子”
全市八月份新开工新竣工项目七十一个
关于2016年中秋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湖北省恩施州考察组来我市考察学习巡察工作
精心搭建平台 静待四海宾朋
我市全力推广PPP项目
勉励运动员顽强拼搏再创佳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产业扶贫“扶”出真实效
我市今年以来约4万人摘掉“穷帽子”

 

本报讯 (记者张亚丹)进入脱贫攻坚冲刺期以来,我市立足“大产业全覆盖”,结合实际探索出“产业+合作社”“产业+互助资金”等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9月6日,市扶贫办主任安志坤介绍,今年以来,全市约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9月6日,进入鲁山县董周乡五里岭地段,公路两旁连绵不断的果林映入眼帘,自产自销的水果摊一家挨一家,农民种植合作社的标志随处可见。

五里岭是一条南北向长岭,过去遍地是石头,如今种满了果树。“合作社承租了5000多亩土地,在承租荒坡、土地时,我们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荒坡,使贫困户的土地资源成为投资资本。”董周乡伟华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县扶贫部门的帮助下,铁家庄村、闫河村、石峡沟村等五里岭附近的贫困村,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尝试实施“产业+合作社”的新模式,大力发展酥梨种植产业,并依托到户增收项目,将贫困户的到户增收补助款注入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

目前,铁家庄村、蔡庄村等贫困村已有185户个体种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年产水果360万斤,产值1080万元,人均增收1万多元。

今年以来,鲁山县从突出精准帮扶、培育产业等方面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再部署,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产业链,对接大市场,以循环农业为抓手,以沟域经济为依托,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产业。

目前,该县已逐步形成了以酥梨、葡萄、血桃、核桃、迷迭香、玫瑰等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以瑞亚牧业为龙头的规范养殖业;以腰带、绢花、丝绵、食品为带动的传统加工业;以尧山花海等为支撑的生态旅游业;以电子产品、新能源高新产业为引领的扶贫产业体系。其中,以靖焜实业为龙头的丝绵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带动4000余户、近1.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到2015年,我市两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鲁山县和叶县,还有贫困村436个、贫困人口约18万。据安志坤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有当地特色、有发展潜力、有市场需求的扶贫产业,并将贫困地区发展纳入循环农业试验区规划,指导贫困户实施标准化种植、养殖,开展农牧结合,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位于叶县南部山区的辛店镇刘文祥村,之前因缺乏主导产业严重制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在叶县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利用互助资金,大力发展小杂果种植,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互助资金”的特色扶贫新路子。如今,刘文祥村小杂果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今年进入盛果期的果园达1300多亩,亩均收入8000多元,注册成立的两个合作社带动了近200户农户脱贫。

今年,该县重点围绕循环农业、特色林果、种养基地、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脱贫主导产业,结合贫困村分布特点,制定出“三线一湖”脱贫攻坚产业规划,坚持“线”“面”结合、整体推进,并利用互助资金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庭院经济、小商品经济等助推贫困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县有139个贫困村(部分已脱贫)建立了资金互助社,并运转良好,有60多个贫困村已发展起自己的特色产业,贫困村年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下半年,该县又在26个贫困村安排了互助资金项目,有望年底实现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

安志坤说,我市正在持续扶持一批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到户增收、小额贷款贴息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扶贫项目,同时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产业带村带户,增强帮扶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