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凤栖湖,山水的画廊
秋老虎
像对待露珠一样 呵护学生的心灵
迷人花海
雨声
红薯
父亲的小院
采花“大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薯

 

古国凡

在我们家,红薯是餐桌上的常客,全家五口人都喜欢吃。妻子爱吃蒸红薯,说吃起来绵甜香软;儿子儿媳喜欢红薯粥,红薯的甜味融入粥香,回味无穷;小孙女偏爱鏊子上烤的红薯片,金黄焦香;我最爱柴火堆里烧、火炉上烤的红薯,嚼起来香甜香甜。

上世纪90年代,父老乡亲们告别了“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院到那院,还是红薯面”的年代,吃上了麦子面,红薯几乎不种了,改种成玉米、大豆、果树、蔬菜等。红薯逐渐成了稀罕物。

每隔不久,父母就会打电话让我们回去带红薯。一到家,母亲摆上红薯宴:煮的、蒸的、烤的,更稀罕人的是红薯疙瘩儿——先和好红薯面,再用擦子擦到滚锅里,不几分钟,红薯烫熟了,用笊篱捞到凉水里滤一下,拌上食香、蒜泥,连吃两碗还不过瘾。我进城工作30多年了,每次携妻带子回老家,年迈的父母都要准备一袋红薯让我捎回来。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麦子面,只能一天三顿红薯面。尤其喜欢红薯窝头,中间有个洞眼,里面灌上青椒或香椿叶,走一步吃一口,甭提多得劲!1977年至1980年,我在襄城高中复习考大学,母亲总给我准备红薯干、拍红薯饼子带到学校当干粮。宿舍同学们抢着吃我的红薯干红薯馍,让我吃他们的白面馍。

红薯一般春上育苗,麦收后移栽,选地要讲究一些,山岗上或沙窝里种的红薯更甘甜可口。种红薯时先挖碗口大的坑,撒进一把草木灰或复合肥,再浇透水,用锄头把红薯壮苗压进坑里,土封严实。印象最深的是头顶火辣辣的太阳翻红薯秧,因为红薯生命力太强,藤蔓一抓地,无数像爪子一样的芽芽会钻进沃土里,长出一串串红薯仔,要是不翻秧,红薯就长不大,影响产量。秋收后,就可以刨红薯了,土墩鼓得越高,红薯就越多越大。刨红薯时,先割掉茂密的红薯秧,卷起堆到地头,留住红薯辫子,然后用铁筢子一棵一棵刨,大红薯一棵就有十来斤。干累了,一屁股坐在红薯秧上,看着一堆堆粉红粉红的红薯,选一个最是光溜溜的,啃一口脆甜多汁,疲惫尽消。

最有意思的是储藏红薯,家家户户都挖有5米多深的红薯窖。每次,我都争抢着下地窖,坐在大箩头里像红薯一样被运下来。脚一着地,便忙着帮大人摆放红薯。常常是活干完了,母亲在地面上唤我多次我只装没听见,只想在温暖如春的窖里多待一会儿。

如烟往事在晚辈们听起来如天方夜谭,和红薯相伴的时光虽然苦些,但也不乏欢乐。如今,又到了刨红薯的时候了,年年为我种红薯的母亲已离世两年了,可她张罗着摆红薯宴的身影还时时浮现在眼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