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孩子,岂能拿生命当儿戏?
迎“华合论坛” 早市该怎么整治?
精“剪”
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的经济学解读
学制缩成10年难改功利教育弊端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岂能拿生命当儿戏?

 

话题背景

7月6日0时56分许,市区中兴路原绢纺厂门前发生一起两轮摩托车侧翻交通事故,造成驾乘摩托车的三名少年一死两伤。

据市公安交管支队事故预防和处理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调查发现,摩托车驾驶人张某(男,17岁)驾驶无牌照两轮摩托车搭载高某(男,16岁)、王某(男,15岁)沿中兴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原绢纺厂门前路段,摩托车右侧与道路道牙剐蹭,造成车辆侧翻,张某当场死亡,高某、王某受伤,车辆受损。初步查明张某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超载且醉酒驾驶。从事发现场及结果来看,其车速之高可想而知。

又是安全问题,又是醉酒驾驶,事故的主角竟然还是未成年人!这一新闻看得多少人扼腕叹息。又是一年暑期到,未成年人醉酒飙车,着实是个严肃的问题。

危险面前概率均等

于炳绅 (天津市河东区)

许多时候,“安全”二字似乎只用于提醒别人,而轮到自己时,抱有哪那么容易就出事的侥幸心理者有之,过于自信玩潇洒者有之,互相戗火逞能者有之,只顾眼前利益能方便就方便者有之,把各种警示和提醒当成耳旁风者有之,认为一直没出过事所以这回也不会出事者有之,碍于情面不好推辞者亦有之。

常言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尽管这话未必准确,但足以说明麻痹大意要不得。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说明什么?那就意味着还不具备驾驶机动车的资格,光自己认为行是不行的。

相关部门经常提醒不要超载,许多人就是不当回事,没错,超载确实能减少一定的麻烦和周折,不出事万事大吉,一旦出事就不是小事。再有醉酒驾车,还是那句话,不见得所有醉酒驾车者都一定出事,但醉酒驾车无异于给体内注入了致幻剂,然后便在穿梭往来的车辆人流中横冲直撞,加之未成年人,胆子比谁都大,冲动莽撞也比谁来得都快,开起车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经验教训却相对又很少,对后果估计得又不足,这就好像身上揣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您说那该有多危险?

所以,没有驾照别开车,超载别开车,酒后别开车,疲惫别开车,不到法定驾龄别开车……这不是管得太严或太多,而是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这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是牵扯到家庭、社会和许多人的生命财产之安危的关天大事!

教育引导刻不容缓

崔振祥 (市国土资源局)

花季少年醉酒飙车,一死两伤,让人扼腕叹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刻不容缓。

一是珍惜生命的安全教育。现在的青少年,由于受网络影响,羡慕速度与激情,喜欢寻求刺激,往往忽视了生命安全,除了醉酒飙车,还有大量“自拍死”的案例。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追求“酷”“炫”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生命安全。

二是遵纪守法的教育。无证驾驶、醉驾、超载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这些行为,不但会伤害自己,还有可能伤及他人。遵纪守法,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一种素养。

三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多方监管,加强教育,形成合力,通过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为荣,珍惜生命,敬畏法律,减少悲剧的发生。

安全离不开父母的“唠叨”

郭相锋 (新城区教体局)

记得小时候,老年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经常会说“你是左耳朵听,右耳朵扔,没记性”,一句话折射出了孩子们的特点:心理不成熟,自制力差;经历不丰富,缺乏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安全意识淡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入脑入心呢?

笔者认为,家长要多叮嘱孩子。当然,这个叮嘱不是单纯的一句话“要注意安全”了事,关键是对孩子将要做的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不仅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才能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意外的发生。

笔者是农村长大的70后,姊妹两个,在安全上,父母对我和妹妹监管得很严。每逢出门与同伴玩耍,父母总是“交代交代这、交代交代那”,生怕出现什么安全问题。如果偶尔不“请示”溜出去玩,时间不长,父母便会找到我们,并严厉责怪。要是附近发生了什么安全事故,父母便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和妹妹“唠唠叨叨”进行安全教育。当然,在父母的“唠叨”下,我形成了一种习惯,每逢出门或做事总会考虑有没有危险,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笔者现在都快四十岁的人了,每逢出门,父亲还会提醒我:“骑车别喝酒”“拐弯看好了再过”。在父母的叮嘱下,也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一来二去,安全已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父母的“唠唠叨叨” 换来了我们的平平安安。现在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常给她打打安全预防针。

打击飙车 狠治更要勤治

梁云祥 (汝州市夏店乡)

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晚上在街边散步,突然一群改装过的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去,原本轻松的心再也难以放松下来;正准备睡觉,楼下街道上轰鸣的发动机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阵巨响之后,睡意荡然无存。

很多飙车者沉醉于夸张的发动机轰鸣声,而忽略了交通规则和具体路况,并且以超速行驶为乐,造成了惨痛的交通事故。城市生活需要有序、平静、和谐,故飙车行为需要制止;广大市民生命安全需要更多保障,故飙车行为需要严厉打击。

飙车者多为年轻人,他们以年轻为资本,又因年轻而犯错,冒着伤害他人的风险去追求所谓的“速度与激情”。实际上,很多飙车人已经被警察多次截获,接受了多次教育,但仍是屡教不改,这种“执着”令人担忧。因此,交警部门打击飙车行为,要通过合理部署,要打得准也要打得狠,从法律、教育、经济等方面加大其违法成本,让其对非法飙车有足够的忌惮。

整治飙车,狠治更要勤治。除了成立专门打击队伍之外,也要形成常态化打击机制,并落实相关监管责任。同时,针对一些飙车高发路段,应集中优势资源加以防控,让飙车者无机可乘。有关部门还要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经常入城下乡开展飙车危害的宣传活动。

愿教育多些关怀

刘勤 (市第二高级中学)

暑假才刚刚开始,就传来噩耗:市区中兴路段发生交通事故,3名少年一死两伤。交通事故天天有,但这则却这么触目惊心。3个孩子,一个15岁,一个16岁,最大的不过17岁,生命之花尚未完全绽放,就已经枯萎残破。在为这3个孩子及其家庭难过、悲伤之余,我们的教育、家庭、社会该反思点什么?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生命健康教育都应该贯穿其中,教育不应缺少对生命的尊重,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本应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但现在的孩子却被迫背上重重的枷锁。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看重分数,分数高就笑,分数低就“跳”,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学校每年的名牌大学录取率,使得许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刚一开学就盼望放假,一放假就像脱了缰的小野马。这起事故就发生在刚刚开始的暑假,这几位少年,又是喝酒,又是开飞车,是在庆贺暑假的到来吗?我们不得而知。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愿我们的教育多一些温情、关怀,多一些对生命的尊重与教育,别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明白生命的意义

翟红果 (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由于超载超速且醉酒驾驶,3名少年一死两伤。又是一起痛心的飙车事件,令人扼腕叹息。飙车,表面看起来是驾驶恶习,实质折射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在一些青年人身上就是浮躁、虚荣、放荡、少教,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肆无忌惮的飙车,不仅是对他人人权和生命的侵犯,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和亵渎。作为驾驶员,要切实明白生命的意义。第一,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要倍加珍惜,切不可掉以轻心。第二,从某种意义来说,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珍惜生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第三,要尊重他人的生命。飙车轻则撞伤他人,重则夺去他人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大于天地,驾车请牢记。

编辑絮语

合力为孩子的安全护航

暑假刚刚来临,就已经有孩子出事了——7月6日0时56分许,市区中兴路发生一起两轮摩托车侧翻事故,车上的3名少年一死两伤。

摩托车属于机动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且须年满18周岁。而这次惨剧中,当场死亡的摩托车驾驶人张某,17岁,不但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还醉酒驾驶、超载超速。风华正茂却溘然长逝,痛惜之余不免责怨:孩子啊,岂能拿生命当儿戏?

无论是行为还是心智,未成年人都处于懵懂初成的阶段,识别、判断危险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因新鲜、无知而盲目无畏,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常言道:生而养之,养而教之。父母养育孩子,不仅要保障其物质生活,更要在大至为人处世之道,小至遵纪守法之行上给孩子多一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嘘寒问暖,让孩子在爱中感受到温暖和愉悦,从而正确把握人生之路。这是父母的义务,更是责任。

另一方面,放假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强调安全,甚至还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安全问题年年提,安全事故年年有,为什么?因为安全教育绝非突击开几个会、读几条法规条文就能解决的,而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意识宣传、教训总结和实践演练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有些隐患难以察觉,有些事故突如其来,不管怎样,家长、学校和社会,把能想到的叮嘱到位,把能做到的执行到位,多一些耳提面命,多一些保护措施,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榴莲)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