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企业发展到哪里 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书香鹰城·全民阅读”七进活动启动
检修线路保供电
新城区“双违”知识问答:
石龙区精准识别贫困户
只因心中那颗法官梦种子
湛河区督促企业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宝丰县法律服务宣传队下乡解难题
我市开展计量科普知识竞答活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因心中那颗法官梦种子
——记卫东区法院高新法庭法官张静
 

从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到成为一名参与审案的人民法官,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张静的法官梦也经历了扎根发芽、蓓蕾初绽、努力盛放的过程。

蓝天、白云、碧波、海滩……日照,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其实,在来平顶山之前,张静从未想过会离开海边,更未想过会与卫东区法院有些许交集。之所以让她爱上这里,源于她有一个法官的梦想。

上初中时,国家修建高速公路征用了张静所在村的农田,村委会并没有按照征地补偿规定给村民足额发放补偿款,张静的父母和邻居都不懂法律,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却毫无办法。张静的父亲当时叹着气说道:“丫头啊,我们都是吃了不懂法律的亏了,你长大了如果能接触到法律,一定要为老百姓说话!”

从那时起,“做一名能为老百姓说得上话的法官”就在张静的心里扎了根。后来高考报志愿,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专业。2014年大学毕业后,张静放弃了青岛事业单位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揣着神圣又美好的法官梦,抱着对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来到了卫东区法院。

远离家乡,在平顶山没有亲朋好友,法院没有食堂,也没有职工宿舍,张静就和其他三名同事合租了一套房子。冬天格外寒冷,出租房里没有暖气,几个人常常冻得瑟瑟发抖。为了省钱,张静自己买菜、做饭。

为了不耽误上班,今年农历大年初四,母亲就将张静行李箱里的东西一件件地点好,生怕漏掉什么,因为她这一走又是大半年。张静的父亲低着头喝茶,半晌只说了一句话:“生活上照顾好自己,工作上为老百姓做主。”正月初五,她便从山东老家出发,汽车、火车……经过一天的奔波,赶在了初七准时上班。

张静对法院充满了好奇,对每一天的工作都尽心尽力。进入卫东区法院没几天,她就被分到了主审民事案件的高新法庭。起初,民事审判庭繁杂琐碎的工作让一窍不通的她犯了难。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好师傅——高新法庭庭长王会英。王庭长是一位办案经验丰富、泼辣能干、责任心强的资深法官。张静比王庭长的女儿没大几岁,王庭长待张静“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工作上,王庭长手把手地教她,从案件如何登记到如何与当事人沟通发传票,从如何填写送达回证到如何撰写裁判文书,从如何调查取证到如何办理各种财产保全手续,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人民的法官为人民。从王庭长身上,张静真正领略到了这种古道热肠:去年8月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人走了进来。这是一个无儿无女,全靠拉板车给人送蜂窝煤为生的老人,因为当地一家饭店拖欠他的蜂窝煤钱,他无奈之下将饭店起诉到法院。看到老人生活窘迫,王庭长决定对此案快审快结。王庭长立刻通知被告饭店老板到场,沟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在法理和情理的感召下,饭店老板终于承认了欠钱的事实并表态愿意还钱。一周后,老人来到法院撤诉,原来饭店已付清欠款。按照法律规定,撤诉案件可以退一半的诉讼费,但是法院内部办理退费手续还得过一段时间,老人不舍得坐公交车,每次都是徒步几十里过来的。为了不让老人再跑一趟,王庭长拿出100元递到老人的手中:“我把退的诉讼费50块钱先垫付给您,多出来的50块钱您坐个车回去吧。”老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握着王庭长的手久久不松开。

(本报记者 田秀忠)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