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汪永基)日前在中国社科院召开的“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学术研讨发布会上,跨学科研究领域的50余位学者针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最新出版的《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一书进行学术评估与论证,认为这是我国学者首部总结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的专著,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成果。
据介绍,神话学是高度跨学科、跨文化具有比较性质的学科,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一样,建立在人类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和社会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中。有学者称,神话的价值在于它成为人类发展研究的载体,发现不同文化中隐含的人类心智轨迹与文化及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指出,近年来我国比较神话学领域的研究有长足进展,跨学科研究成果显著。《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一书的“神话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玉文化礼乐背后的大传统”“神话与历史统一性回归”等研究论述清晰列举文明探源中新的实证。他说:“在全新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思潮引领学术研究凸显神话资源转化问题尤为必要。”
叶舒宪同时强调,我国文学视野的神话学研究有其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跨学科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研究领域有目共睹。把神话当作文学虚构作品的研究风气依然是我国神话题材出版物的主流。他说:“这势必造成学科的自我封闭和中国神话学资源的浪费。”
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学会会长宋镇豪认为,神话并不等于历史,神话不是信史。但史前神话与先秦文化无法分割,从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中国神话的迹象与突出特点。他还建议,新实证的研究领域和成果还要加强神话学对古文字的综合研究,并充分吸收前人和国外汉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长刘跃进认为,神话学研究转向涉及到当代新史学观念及历史与文学的边界,彼此的交融与渗透足以说明神话学确实可以发挥跨学科的多角度整合优势,敏锐地去关注和观察当代文化寻根的现象,表明神话学研究已经走出书斋,迈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