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光辉历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闻天与《提倡朴素与切实的工作作风》
“寻求救国安邦真理”
贵州遵义“红军街”
十万将士出“抗大”
方志敏13万字的狱中文稿是如何“越狱”的?
这里曾发出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万将士出“抗大”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探访
 

“罗荣桓、陈赓、李先念……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都在延安抗大接受过教育”。6月23日,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来自江苏的40多名游客置身陕西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追忆70多年前延安的那段烽火岁月。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面对中国东北等地被日寇侵占,大批日军步步逼近华北的危急形势,毛泽东同志组织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决定创建一所培养抗日力量的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随党中央从瓦窑堡迁至延安并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在战争年代里,抗大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但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白天苦练杀敌技能,晚上伏案苦读。当时,“边生产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成了抗大最为明显的办学特色。

延安抗大革命纪念馆馆长刘晓东介绍,抗大总校当时在延安共办了8期,培养了29072名干部,加上12所分校共培养造就干部10多万人,为中国反法西斯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延安抗大革命纪念馆提供的数据,1955年,在被共和国授予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元帅、大将、上将是曾在抗大工作、学习的干部和学员。

延安的抗大总校也曾辗转于山西、河北等地坚持办学,1943年1月返回陕甘宁边区,并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淮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12所分校。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校完成了历史使命结束办学,成为国防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前身。

“抗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军事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教授说,抗大的干部培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磨炼革命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奉献牺牲精神等。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形成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的经验,都有抗大精神和经验的延续。

(据新华社西安6月2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