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把党徽戴起来
用心工作,体现在哪里?
忠诚干净担当 做践行“三严三实”的“六种人”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6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英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作为平顶山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如何在脱贫攻坚中主动作为、大有作为,按时完成上级交付的脱贫任务,是我们在工作中思考和谋划的头等大事。

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鲁山于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再次被国家确定为秦巴山特殊连片困难地区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仍有贫困村174个、贫困户26539户、83656人,贫困人口占全市的46%,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之一。

二、优势明显,充满信心

一是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为实施脱贫攻坚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从中央到省委、市委,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的扶贫工作措施,省、市领导多次赶赴鲁山调研指导工作;此外,相关市直部门也立足各自职能,在资金、项目分配上制定了优惠政策。

二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为实施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支撑。鲁山地貌多样,资源富饶,矿产资源有40余种,水资源总量1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郑万高铁鲁山段已经开工建设,鲁平快速通道正在规划之中;县内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自然村通水泥路(柏油路)已达35%。

三是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为实施脱贫攻坚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期间,我们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8亿元,实施了171个整村推进项目,5年间完成10.6万人的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底的21.42%下降到2015年底的8.89%左右。

四是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为实施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调整充实了鲁山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产业发展、资金整合、考核管理三个工作组和一个综合协调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与各乡镇、各单位签订脱贫责任书、军令状。

五是扶贫产业的蓬勃兴起与发展壮大,为实施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途径。已形成董周乡五里岭酥梨、库区乡东许庄蓝莓、赵村镇国贝石玫瑰、下汤镇万亩桃园、辛集乡葡萄种植等一批特色种植业基地,总面积10万余亩,可以带动900户贫困户、28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培育了一批以下汤镇龙潭峡生态养殖为代表的养殖大户,可以带动当地12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以下汤镇为中心的丝绵加工产业每年约有10万产业大军在全国各地卖丝绵,户年均收入6万元左右,不少贫困户以此实现了稳定脱贫。

三、全力以赴,决战决胜

鲁山脱贫攻坚能否决战决胜,关键在今后三年,根本是务实重干。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精准扶贫、实干脱贫两个重点下功夫,从精准做起,往实干努力。

从精准做起,就是要在工作中体现“六个精准”:

一是精准识别。严格按照省里明确的“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对原来已经建档立卡的进行“回头看”。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一表一档一卡二单五簿三册”脱贫攻坚动态管理账,该进入的一定进入,该退出的必须退出。

二是精准上墙。要求各贫困村统一标准,制作版面,挂图作战,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和帮扶信息公布出去,把党委政府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思路和举措宣传出去。

三是精准规划。计划按照今年40%、明年40%、后年20%的比例,用3年时间使全县8.3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其中,通过转移就业脱贫1.8万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3万人,通过搬迁脱贫1.6万人,对需要兜底的1.9万人落实低保政策。

四是精准帮扶。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滴灌渠道”作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深、把路子找对。

五是精准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六是精准退出。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贫困户脱贫,除了收入要达到国家标准外,还要在基本生活、居住条件、家庭环境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让群众对扶贫成效算账、认账,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

向实干努力,就是要在工作中做到“六个突出”:

一是突出氛围营造。在新闻媒体上开辟扶贫专栏,建立扶贫短信平台和微信平台,建设“脱贫攻坚宣传长廊”,创作扶贫文艺精品到基层巡演,炒热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干劲、推动工作。

二是突出产业引领。未来3年,将蓝莓、玫瑰、葡萄、酥梨、蔬菜等的种植规模发展到15万亩,带动1300余户、近40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将猪牛羊鸡等畜禽的养殖规模发展到470万头(只),带动1900余户、近60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不断做大做强丝绵加工产业,带动58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同时,助推光伏产业规模发展到3200MW,农家乐旅游发展到930家,分别带动5000名、35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三是突出队伍管理。在全国率先实行扶贫队伍网格化管理机制,要求每个乡镇建立5-7人专职扶贫队伍;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建立《扶贫工作日志》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干部“七个一”联系制度;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专职专责;号召驻村单位党员干部与驻村贫困户 “一对一”“点对点”结对帮扶,着力构建全覆盖、网格化扶贫工作体系。

四是突出资金整合。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攻坚期内每年上浮30%;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各有关部门60%以上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在邮储银行和农信社各注入1500万元担保金和扶贫风险补偿金,放大5倍进行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成立绿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落实扶贫项目配套资金打造金融平台。同时,实行“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管”运行模式,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五是突出考核机制。建立“月大会推进、周例会研究、日安排落实”制度,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中识别任用干部,干得好的优先提拔,干不好的坚决调整,大力倡树“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六是突出扶贫成效。坚持以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由“保帽子”向“摘帽子”转变。通过3年脱贫攻坚,助推鲁山县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系鲁山县委书记)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