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国内国际新闻
3上一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划设公正客观的西部海域海上分界线
西班牙举行议会选举
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安全着陆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6月25日晚,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纪录

我国航天发射再创3项新纪录

火箭运载能力取得新突破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其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中国以往运载火箭的1.5倍。

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七号火箭主任设计师马忠辉表示,运载火箭是进入太空的平台,平台越高,所能发挥的空间就越大。长征七号的首飞成功将提升中国航天综合实力,加速推进中国创建航天强国的步伐。

发射占位用时突破极限

发射占位是指到达发射区之后,在发射区停留时间。从垂直转运到成功发射,长征七号只用了84个小时,是我国目前发射占位最短的火箭。

与以往垂直转运只运输火箭不同,长征七号采用了更大更快的新型活动发射平台,火箭和设备同时垂直转运,到达发射工位后不再需要测试,简单准备后就能够发射,达到“即到即打”。

首次在海洋环境发射

长征七号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环境下发射的火箭。与内陆发射场相比,海南文昌发射场湿热多雨和台风频繁的气候条件,对火箭上的精密仪器和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长征七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运载火箭已具备在复杂气象、气候环境下全天候的发射能力。

(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创新

长征七号技术特点有“六新”

新动力——火箭更“环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采用全液氧煤油的“绿色”火箭,液氧和煤油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新布局——可靠性大幅提升。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外形和我国现有的火箭体型差别不大,但为储存更多燃料,提供更强动力,它的助推器长约27米,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的2倍。

新环境——火箭适应性更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在海南文昌新发射场发射的第一枚火箭,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克服了新型动力系统,以及多发动机并联导致的箭上和地面严酷的力、热环境;克服了海南发射场高温、高湿、盐雾、浅层风及雷电等自然环境条件带来的新挑战。

新结构——第一枚全数字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采用了三维设计/制造技术,打通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三维流程(全三维协同、全三维设计、全三维制造、数字仿真试验、数字化发射服务),是我国首枚“数字化”火箭。

新体制——火箭更可靠。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按照载人航天标准设计的火箭,控制系统和增压系统实现了冗余,其中控制系统采用三条1553B总线控制,基于三总线网络实现全箭信息综合、飞行控制;实现了遥、外测一体化设计,采用天基测控实现重要数据中继传输,设计可靠性更高。

新测发——火箭发射更简便。火箭在发射场进行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被称为“三垂模式”。现役火箭中采用的“三垂模式”,其箭地连接工作在技术区和发射区要进行两次,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采用的“新三垂模式”,仅一次对接就可以完成工作。(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发展

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6月25日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说,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

武平是在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整体安排,以及后续任务准备和计划安排情况时发布这一消息的。

根据任务目标,空间实验室任务共安排4次飞行任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后,后续3次飞行任务分别为: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1月中旬,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实施返回;2017年4月中旬,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目前,后续各项任务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正按计划推进。其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配套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测试;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正在研制生产和总装测试。

(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6月25日20时00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据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为两级结构,捆绑四枚助推器,全长53.1米,起飞质量5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是绿色、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有效提升我国进出空间的能力。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全新建设的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生态、环保、开放的鲜明特点。它的建成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航天发射能力,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总体布局。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26日电 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高约2.3米,最大外径2.6米,总质量约2600千克,于6月25日和远征1A上面级一起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时间约20小时,主要用于获取返回舱飞行气动力和气动热数据,验证可拆卸防热结构设计、新型轻量化金属材料制造等关键技术,并开展黑障通信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的成功回收,为后续新型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我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既定目标全部实现。

●航天发射场布局

开启“四足鼎立”时代

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6月25日晚顺利发射升空为标志,我国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发告捷,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开启“四足鼎立”新时代。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于2014年11月建成的。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纬度为北纬19度19分,拥有2座滨海而立的多射向运载火箭发射塔架。与酒泉、太原、西昌相比,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射向宽、落区安全性好、海运便捷等优势。

据介绍,4个航天发射场在任务分工上各有侧重,并互为备份和补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中国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

(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