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鲁山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鲁山县“台账管理”助推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县科技局强化“三区” 人才支持计划实际成效
省验收组验收 尧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
采摘蓝莓
董周乡搭建“四条路”助民脱贫致富
安阳师院与尧山镇马公店村“结亲”
捐赠图书
守望深山播大爱
仓头乡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灾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望深山播大爱
——记鲁山县赵村镇堂沟小学教师任宗毓
 

他一个人,坚守在赵村镇堂沟小学36年。

36年来,他任劳任怨,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自强模范、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还曾被授予“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任宗毓。

任宗毓,生于1963年,家住赵村镇堂沟村,自小患有小儿麻痹,右腿几乎失去了所有功能。虽然命运多舛,但他从不放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1980年,他成为一名代课老师。1982年,凭借自身的努力,任宗毓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鲁山县举行的民办教师统一考试,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任宗毓刚到堂沟小学任教时,学校共有5名教师。由于条件艰苦,几年间,其他老师都相继离开,只剩下他一人。由于身体原因,任宗毓错过了民师转正的机会。当看到别人转为正式教师,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没有了盼头,内心有些动摇。而此时他的朋友、曾经的学生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那几天,任宗毓家总是人来人往。“如果你不教,我就不让孩子上了”“你不教,我们家的孩子只有转学到中汤去赵村乡第三小学了,这么小的孩子去5公里外的中汤上学,路那么赖,还经常发生泥石流、山崩,我实在不放心”……任宗毓看着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不忍拒绝,也不能拒绝,于是重新登上了讲台。

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被分成三个部分,靠近窗台的地方放着一张办公桌,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及办公用品。中间是一排书柜,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图书。书柜后面是一张小床。这就是任宗毓的办公室兼休息室,也是孩子们的图书馆。旁边挨着的是一间6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这就是任宗毓坚守了36年的阵地。

36年来,任宗毓想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学生。

学校想办图书室,苦于资金缺乏,办不起来,任宗毓就把自己多年储存的几百册图书连同书柜一起捐给学校。学生生病,他常常出钱买药。在他的抽屉里,经常放着创可贴、感冒药、蒲公英颗粒等常备药,以防学生磕磕碰碰、感冒上火。全村低年级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共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学生17位,学生的年龄偏小,大的也就七八岁,最小的只有四岁。任宗毓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创了“手把手、目对目、心贴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上教育,生活上照顾。他还经常写教育日记,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

谈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善言辞的任宗毓滔滔不绝:“学前班的学生年龄小,刚上学时还要擦屎把尿。学前教育很重要,是孩子的启蒙阶段,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家长把孩子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家长们的期望。”有时任宗毓会从家里带点零食分给孩子们,胆大的孩子还会主动向他要。说到孩子们的调皮,任宗毓言语里流露出的是对学生浓浓的深情。

36年来,任宗毓默默无闻地把精力都倾注在山村教育上,倾注在孩子们身上。这期间,县里多次组织知识测试和素质教育评比,堂沟小学一直是先进单位,任宗毓本人所教的课程在全县评比中,先后30多次获得第一、第二名。

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个不到500口人的小村子里,已有30多人考上本科、大专、中专,还有学生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这是任宗毓的骄傲,也是大山的希望。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徐换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