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脱胎重生
把握时间节点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各项工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石龙区新城区系列活动迎接党的生日
我市将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信息调查
市夏季人才交流大会举行
我市小麦最低价收购开局良好
内蒙古首条在建高铁铺轨
市区廉租住房 复审家庭信息公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市地税局背孜村扶贫纪实
 

“背孜村的基本情况,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人、责任人、联系方式、帮扶措施……”6月22日,在市地税局派驻鲁山县背孜乡背孜村第一书记赵有林的办公室,他翻开一本本帮扶台账,上面的文字和图片详细记录着市地税局的帮扶情况。

5年来,市地税局采取多项措施,精准扶贫,扎实扶贫,去年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河南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精心规划 持续发力

2012年,市里确定市地税局对背孜村进行重点帮扶。时任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安多次入村入户调研,掌握村情民意。结合背孜村的实际情况,该局扶贫办制定了《帮扶背孜村工作五年规划》,确立了“两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总基调,将帮扶工作细化分解到具体年份和季度。

市地税局现任党组书记、局长王俊峰上任后,也多次到背孜村了解情况,带头一对一帮扶,并重点开展了“五送、四帮、三带、一促进”活动,即送技术、送信息、送物质、送文化、送温暖;帮助谋划思路、帮助确立产业、帮助发展项目、帮助培养人才;带班子、带队伍、带能人;促进村里经济发展,村民致富。

有了五年规划,市地税局为背孜村办了一系列扶贫实事。

“我们这条街全长800多米,过去是条土路,雨天泥泞难行。现在路面修好了,两边的污水沟也修好了,下再大的雨也不愁了。”6月15日上午,背孜村村委会主任黄立指着村东后街改造好的路面说。市地税局扶贫先从治理村容村貌开始,2013年筹措资金13万多元,在背孜村西大街安装了37盏路灯,方便村里上晚自习的学生和村民晚上出行;2014年7月筹措资金10多万元,援建了一条800多米长的排污渠,解决了村民反映强烈的污水乱流问题。

扶贫先扶智。2014年初,市地税局为背孜村中心小学建起了由40套电脑、桌椅和1台交换机组成的多媒体电教室。背孜村中心小学校长张浩说:“这是我们乡的第一个电教室,不光我们的学生在这里上电教课,全乡中小学校的电教课都在这儿上。”为解决学校师生饮水困难,2014年夏,市地税局又为该校送去一台价值5000多元的大型净水机和470多个水杯。看到老师们夏天汗流浃背地备课、批改作业,他们还为办公室配备了电扇。2013年到2014年,市地税局共捐助了6名背孜村贫困大学生。

为让村民尽快脱贫,市地税局积极帮村民想办法、解难题。村民尹新正一家5口人,30多岁的大儿子因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2012年到2013年连续住院动手术花费40多万元。驻村扶贫人员得知情况后,积极帮助协调县合作医疗办公室和民政等部门,按有关规定报销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帮扶人员有个共识,扶贫不但要帮助村民解决临时困难,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自己脱贫。村民王香家有4口人,一个儿子上小学,一个儿子上大学,丈夫腰椎骨折,不能干重活。驻村干部一面资助她上大学的儿子2000元,一面帮她办起了“金华辅导学习班”,既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又兼顾了村里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同时,他们扶持她利用自己的优势养羊,并与她签订了“脱贫计划书”。目前,背孜村73户贫困户都与市地税局签了定点扶贫户“脱贫计划书”。

派驻书记 指导扶贫

去年9月,市地税局选派有工作经验的干部赵有林任背孜村第一书记。在背孜村的10个多月里,赵有林记录整理学习笔记3万多字,上报信息报告7份,11次认真参加市、县、乡安排的学习培训,带领村里人到外地学习;6次邀请市、县老领导和部分企业家进村实地考察、现场指导帮助破解难题。在村里,他们和村民一起干活拉家常、交朋友,进门入户400余家搞调查、解难题,走遍了背孜村6.4平方公里的山沟坡地,了解村情民意,搜集到近百条村民意见和建议。

背孜村有14个村民组729户3200多口人,其中860多名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的2300余人,包含68个单身汉、200余名痴呆和老弱病残瘫痪人员。全村仅有不到560亩的山坡旱地,村民靠传统农耕和家户小规模种植养殖。“东沟西沟无大路,两沟一河也干枯。人居土墙和窑洞,村欠外账无收入。”这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脏乱荒旱,村两委会班子愁、怨,村民苦、盼。

针对背孜古村落“三山两沟夹一坡”的现状,赵有林和村两委会班子研究决定,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攻坚。首先抓学习、树形象、谈体会,坚强领导班子,为实现脱贫打下基础,受到了市、县、乡领导的充分肯定。

村里严格按照标准,对全村原168个贫困户586名群众逐一对照,4次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实施帮扶脱贫。制定完善党建、村务及其村规民约管理制度9项,安排组织5名村干部轮流值班,接受处理村民诉求170余件(次),全程代理服务130余件(次);解决纠纷6起,妥善地处理了两名小组长的失职渎职行为,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万多元。筹措资金10余万元,以点带面组织开展了全村卫生整治和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实施背孜古村落保护申报和村中河道治理编制规划,鼓励支持养殖业致富能手尹占敏夫妇养鸡、种植业致富能手尹玉夫妇种植销售药材,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项目。

结对帮扶 解决困难

为切实落实部门联村,完善“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驻村扶贫工作机制,今年3月11日,市地税局制定了局机关党员干部与背孜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方案,组织动员全市地税系统党员干部与背孜村困难群众家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局机关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市区局基层单位班子成员与背孜村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户贫困家庭,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党员干部要定期到所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走访了解,帮助受帮扶家庭成员转变观念,通过助学、助医、技能培训、扶持就业、推荐就业等途径帮助受扶家庭树立脱贫信心,寻找脱贫致富门路,并主动送信息、送项目、送资金,做到真实帮扶。目前,市地税局第一批机关党员干部69人和背孜村51户182人手拉手结成了对子。

王俊峰表示,要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地税系统党员干部倾力帮扶,使背孜村贫困人群数量逐渐减少,使受帮扶家庭年人均收入由2800元增加到4000元,使贫困家庭找到并走上摆脱贫困的路子,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些实用技术或者找到一个致富门路,实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力争2017年底以前6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8年底全部脱贫。

看到几年来市地税局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背孜乡党委书记杨东玖很感激地说:“市地税局几任领导到村里调研,带领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在我们乡还是第一个;帮助村里修路、装路灯、给小学建电教室在全乡也是第一家。他们帮扶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到位,帮助每个贫困家庭制订脱贫计划,给全村的贫困户带来了希望,真得感谢他们。” (本报记者吴玉山 通讯员董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