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宝丰记忆:解放战争时期的豫西行政干部学校
龙山神女与苗庄王的传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山神女与苗庄王的传说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文拓片局部。据记载,该碑于北宋元符年间立于香山寺。由北宋时曾任汝州知州的观文殿大学士蒋之奇润色撰文,著名书法家蔡京以楷体书丹。 (资料图片)
 

●王丙乾

在观音文化传说中,香山大悲观音菩萨的原型——妙善公主的生父名讳,先后曾有楚庄王、庄王、妙庄王、妙庄严王和苗庄王等称谓,且各有所本。楚庄王说源自春秋楚国;庄王说源自宋元符二年(1099年)蒋之奇撰《香山大悲观音菩萨传》;而妙庄王和妙庄严王的传说,则是出自佛经《法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及《首楞严经》等佛教经书;苗庄王说,主要是在中原地区的滍汝流域。

《观音祖庭大香山》之“庄王辩疑”中说:“苗庄王之说不知所出,既无楚庄王史之有出,又无妙庄王合于佛义。考其来源,应是民间传诵妙善故事时,‘妙’与‘苗’谐音不分,而百姓以‘苗’常作姓氏之故。或者说是‘妙’字的误传”;《妙善传说中庄王形态研究》中说:“苗庄王形态的形成动因尚不清楚,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清代”;在《妙善公主生父庄王漫谈》中则说:“在上千年传说中,由于‘妙’与‘苗’两字音同字不同,‘妙’‘苗’混淆,为此,后者不免将父城长苗萌说成‘苗庄王’”;而在《妙善姓氏》中说:“关于苗、妙,考察发现平顶山妙善传说中的‘苗庄王’不见于古代传承……主要依据是一个村落‘苗侯’,认为该村落是古代苗族后裔中有封侯的苗族头领居此。妙庄王就是由苗庄王转音过来的。”近年来,笔者浅涉地方民俗文化和古史传说的研究,以为妙善传说的“苗庄王”与古史传说中的苗蛮氏族和中原地区苗姓族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苗庄王的传说

关于苗庄王的传说,1966年版《宝丰县志》载:“大悲观音大士塔:此塔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底层中央供奉千手千眼佛一尊……据传,苗庄王三女妙善于此修炼成佛,称大悲观音菩萨,葬舍利于塔下,故称大悲观音大士塔”;“香山寺,位于宝丰城东南十五公里香山巅……据传,寺内所奉三皇姑为苗庄王之三女妙善。初在邑境东部白雀寺出家,继在香山寺修成正果,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亦称千手千眼佛。”《观音祖庭大香山》载:“相传苗庄王有个三女儿,老大老二均已出嫁,唯独三女不嫁,一心出家修行成佛。”《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传说之二》载:“香山寺掩在宝丰县东南的火珠山上,凡是到此游览过的人都知道,寺内有一尊千手千眼的大佛,据老年人说,这座规模宏伟的庙宇,是经苗庄王盖起来的……苗庄王五十岁那年染上了一种怪病……从此,三皇姑就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以上这些民间传说中,三皇姑妙善的生父均称“苗庄王”。

●大香山观音菩萨的前身——龙山神女

在三皇姑妙善公主的传说中,有许多发生于平顶山境区的龙山山脉。在《擂鼓台楚庄王大战应国的传说》中,妙善公主是在擂鼓台半山腰山洞中降生出世的。李荣杰居士在《千手观音故乡考》第五章《观音菩萨妙善出生地考察报告》中说:公元前610年,楚庄王带领大军向今天的大龙山一线挺进。抢占大龙山主峰,安营扎寨。随军眷属中,有皇后宝德娘娘,大女儿妙颜,二女儿妙音。宝德娘娘身怀六甲。当宝德娘娘从南山坡走到半山腰时,突然胎动,就在半山腰小山洞中生下三公主,取名“妙善”。后来宝德娘娘带着小公主来到山顶安营扎寨,为保平安,就将山寨取名为“平安寨”。又因楚庄王在山顶擂鼓助战取得攻取应国的胜利,就把大龙山主峰取名为“擂鼓台”。妙善公主修行证道成为大悲观音菩萨的所在地亦是大龙山山系中的火珠山,后称大香山,蒋之奇在《香山大悲菩萨传》中云:“嵩山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其中“三山并列”之山即为大龙山、火珠山、小龙山三个山峰,从山脉走势看,实属龙山山系。金代元好问在《东游略记》中说:“《香山寺证》说,寺建之初,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香山,今遂谓‘梁县香山’,真是大悲化现之所。”这里说明香山寺未建寺前只是荒山一座,名火珠山。文中所说“梁县香山”,是指金代此地属汝州梁县(今临汝镇)管辖。

关于香山(火珠山)属于龙山之说,地方志书多有记载。明天顺《大明一统志·南阳府·山川》中云:“香山,在汝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旧名火珠山,有大龙山、小龙山。”《名胜志》:“香山旧名火珠山,大悲菩萨证道之所。”明《嘉靖河南通志》亦云:“香山,在宝丰东二十里,旧名火珠山,上有二峰,东曰大龙山,西曰小龙山。”还有《正德汝州志》《乾隆宝丰县志》《嘉庆宝丰县志》《增订广舆记》《道光直隶汝州全志》《道光宝丰县志》等志书皆有记载。《乾隆宝丰县志》中载:“香山俗呼火珠山,而以东为大龙山,西为小龙山,以为二龙戏珠。实皆‘龙兴山’。”同书记载:“龙兴山,即龙山也,唐置县,盖因山以为名,是时唐基初建,名佳无过此矣。”以上史料说明妙善公主修行证道之地为龙山之中的火珠山。

在《香山大悲菩萨传》中亦有两则事关龙山的传说:一是龙山山神救妙善公主于危难。“龙山山神……摄取妙善置于(龙山)山下。”二是龙山山神为妙善指明修炼场所为两座龙山之中的香山。文中记载,妙善问山神曰:“此名何山?”山神曰:“龙山也,龙居此山,故以名之……此去西岺若何?曰:龙亦所居,是故谓之小龙山。惟二山之中,有一小岺,号曰香山,此处清净,乃仁者修行之地……妙善乃入香山……故就山顶葺宇修行,草衣木食,人莫知之,已三年矣。”妙善修行正果后成为“仙人”。在《大悲菩萨传》中记有“仙人”凡十六处,兹摘录如下:“朕之大病,果获痊平。愿‘仙人’施我手眼,无所吝惜”“使臣至已,见茅庵中有一‘仙人’,身相端严,趺坐而坐”“今者窃闻‘仙人’修行功著,谅必无瞋,敢告‘仙人’,求其手眼救王之病”“‘仙人’曰:勿怖勿怖,持我手眼还报于王,记吾所言”“僧曰:非贫道之力,王无‘仙人’手眼,岂得癒乎?王当入山供谢‘仙人’”“遂敕左右,朕以翌日,往诣香山,供谢‘仙人’”“明日……至‘仙人’庵所,广陈妙供,王焚香致谢曰:朕婴此恶疾,非‘仙人’手眼难以痊除。故朕今日亲携骨肉,来诣山中,供谢‘仙人’”“睹‘仙人’无有手眼……以‘仙人’甚不完具,由王所致”“观‘仙人’形相颇类我女,‘仙人’忽言曰:阿母夫人,勿忆妙善,我身是也。”“须臾,‘仙人’复还本身,手眼完具,趺坐合掌,俨然而化,如入禅位。”从这些文节中可以窥知,妙善出家修行三年后,是以“神仙”女身出现于香山之巅的茅庵之中。正说明在春秋时期妙善公主修道成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诵。白鋐在《白雀寺考》中说:“汉明帝时佛始入中国,春秋无佛,安得实生神女为大悲菩萨乎?”从楚庄王时期的公元前610年到汉明帝(公元28—75年)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这期间妙善公主(三皇姑)有可能是以“龙山神女”或者是以“香山仙人”示现于世的。

●滍汝流域亦为古苗蛮栖居地

关于三苗、苗民栖居之地,孙作云先生在《蚩尤考》中说:“愚论蚩尤为河南之故族,居鲁阳滍水一带。”《战国策·魏策》中吴起云: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特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钱穆先生在《古苗疆域考》中谓衡山在河南南阳雉县,非江湘之衡山。汶山大约在鲁阳之境内。汝水、伊水出其阴,非蜀之汶山。故三苗疆域当在今河南鲁山、嵩县、卢氏一带山脉之北,今山西南部诸山自蒲坂、安邑以至析城、王屋一带山脉之南,夹黄河为居……楚人筚路蓝缕以启荆蛮,此所谓蛮者,亦在汝水上流一带,自古属三苗遗裔……以上论述,证实河南鲁山县及其周围县区的滍水、汝水一带皆为古代三苗故居之地。

史书有载,古之汝州亦为苗蛮氏族的栖居之所,《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云:“哀公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士蔑乃至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诱其遗民尽俘以归。”此文是说公元前491年,楚叶公沈诸梁率师于一夜之间奔袭汝州境内的梁国与霍国,浮获栖居于该境的蛮子赤及其族众的事件。说明春秋时期汝州境内的梁、霍二国皆为苗蛮氏族聚居之地。

关于苗蛮氏族在汝州境内居住的梁、霍、蛮子国等地名,《太平寰宇记》及《汝州志》皆有记载。《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中云:临汝郡今理梁县……《十三州记》云:梁县即州南鄙邑也。《郡国县道记》云:梁县西南十五里有梁国城……战国时谓之南梁,以别大梁,少梁也。该书中“蛮中聚”条云:“即蛮子国,在今郡西南,俗谓之麻城是也。”“霍阳山,俗谓之岘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左传》哀公四年谓:‘楚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按杜注即此山。汉立霍阳县,因山为名。”明《万历汝州志》古迹条中说:“蛮中聚在州东北官庄保,按《通典》曰:蛮中聚即蛮子国,俗呼麻城,梁县城在子城东,本随承休县,更承休曰梁。”《道光直隶汝州志·山川》中说:“霍山,《左传》哀公四年楚袭梁及霍。杜注:梁为梁县西南故地,梁南有霍阳山,皆蛮子邑也。今汝州西南十五里有梁县故城,东南二十五里有霍阳城,汉立县,因山为名。按《水经注》霍山下又有霍阳聚,前志未详,今考注补之。”明《正德汝州志·古迹》中说:“梁王城在伍院保,相传梁王避暑之处。”1994年版《汝州志》中说:“纸坊乡,1946年1月更名为‘古梁乡’,因纸坊村北三里有古梁县故城。”以上志书中皆记载汝州境区有关苗蛮氏族古代曾经居住的地名,与史书记载相吻合。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年代》中说:“今考《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中的山群,全散布于南阳、镇平、南召、鲁山及其附近各县境内,衡山或许就是今日的霍山。吴起说这些山区皆为三苗之居处。”此说“衡山或许就是今日的霍山”即指汝州境内的霍阳山。在同书中徐先生引《资治通鉴》注说:“自春秋之时,伊、洛以南,巴、巫、汉、沔以北大山谷中皆蛮之居。后汉祭遵攻新城蛮、柏华蛮,破霍阳聚,则春秋蛮氏部落也。至于河南的外方山、伏牛山脉一带,西汉、两晋及南北朝的时候还有蛮族……所谓山蛮也。”据此所论,汝州、鲁山、宝丰等地皆在伊、洛两水之南的伏牛山、外方山区,在南北朝以前该地仍有苗蛮族众居住。这就为妙善公主之父称“苗庄王”奠定了人文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